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芳 《语文天地》2012,(16):33-34
诗眼是诗歌中精炼而传神的词语以及关键性的句子。从用词上看,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在特殊情况下,名词、副词、数量词及语气词也可以是诗眼。在教学中抓住诗眼,有助于深刻解读诗歌含义。一、抓住诗眼有助于分析诗歌意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王先生这里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即诗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抓住诗  相似文献   

2.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3.
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有很多方法,抓“诗眼”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诗眼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关键之处。下面从找诗眼、悟诗眼、说诗眼三方面举例说明。一、找诗眼要找诗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诗眼。古代诗评关于诗眼的说法很多,概括起来说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二、悟诗眼体会诗眼的作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准确地表达诗意。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39-40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6.
一、抓住诗眼,把握情感的基调诗眼是诗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或词语。抒情诗中,作者常常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物、事)抒情;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或借物(景、事)析理。这种间接的抒情方式,给我们解读诗歌带来不少的困难。但是,作者所选的景、物、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要和自己抒发的情感保持和谐统一,因此作者在诗中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来,特别是一些情感集中、语言凝炼的句子,常常是揭示诗歌主题的“诗眼”。在鉴赏古诗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寻找诗眼。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7.
张舒 《语文天地》2015,(7):54-55
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人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词亦有眼。古人作诗填词特别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抓住这个字词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把握住全诗的行文脉络。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歌中最精炼传神的字、词、句进行品鉴,看其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关于诗眼,清代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  相似文献   

8.
古诗阅读鉴赏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问题,尽管考生掌握了许多名词术语和答题套路,也觉得诗能读懂,但总拿不到高分。如何应对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呢?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抓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抓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诗眼",指的是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诗眼一词最早现于苏轼的诗句:"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僧清顺新作垂云亭》)。诗眼是一首诗的关键,因此古人十分讲究炼字,如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讲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苦岭》诗云:"吟安  相似文献   

10.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11.
鉴赏一首诗歌 ,就必须品味一首诗的语言文字 ,尤其要注意一字传神的地方 ,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必须要涉及的考点。因此掌握诗人炼字的基本规律 ,以及不同词性的词在诗中的不同作用 ,对我们鉴赏一首诗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上经过千锤百炼 ,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 ,“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 ,贾岛为琢磨“推敲”二字不觉冲撞时为京兆尹的韩愈 ;王安石为“绿”字煞费苦心 ,易稿十多次。虽然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中所追求的诗歌语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巧解"诗眼"     
对于“诗眼”,可算是众说纷纭,但对于诗歌语句来说,“诗眼”不过就是最为凝练、最为生动、最富韵味的字,而且这个字有着画龙点睛的功用。我们说的“炼字”,属于创作过程,古代有人称之为“点眼”,而就鉴赏已成的作品,最为得当的称谓是“诗眼”。诗词语句中的“诗眼”,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活泼的形态,最耐人寻味,往往使人可以意会而不能言传,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仅是一“余”一“上”两字,便使全诗景物情神毕透;“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一“疾”一“轻”两字,鹰、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诗眼”,指的是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相似文献   

14.
诗眼与诗魂     
诗眼 ,是理解诗意的一个关键 ,是诗歌的精魂。诗眼乃神光所聚 ,神采之透镜。诗眼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句中之眼字 ;二、诗中之眼句 ;三、篇中之眼字  相似文献   

15.
靳杰  杨依国 《课外阅读》2011,(11):299-299
诗歌之中常会有一些关键词句,可以称为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因此,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我们分析诗歌时便应抓住诗眼,由眼睛看到诗歌的灵魂。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眼便是“美丽的错误”,明白了错误为什么美丽,便明白了诗歌情感为什么动人。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有一个考点是"语言",它又分为三个子考点: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文本拟结合古代诗歌鉴赏题讨论一下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诗眼的解题技巧。一、炼字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主张诗歌创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福楼拜也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  相似文献   

18.
禅学、佛法对王维诗歌的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他晚年的创作好用"空"字入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飘零摇曳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历史上独特的"诗佛".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因而成为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如何鉴赏“诗眼”?笔者总结出以下六法。以“一字”或“一词”为眼,以“一句”或“一联”为眼,方法各有三。  相似文献   

20.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新收录的课文,在收集论证这篇作品进入教材积极意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去寻找诗作的“诗眼”是文本解读的重要着力点。“力”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眼,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体验诗中的各种“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从诗眼处解读这首诗,才能真正感受诗歌的宏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