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多数人认为教育去行政化只是大中专院校的事,其实,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更应该摆脱行政化管理的桎梏,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2.
个人领导力欠缺、团队领导力不足和教学领导力亟待提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欠缺与不足是由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素养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从社会环境方面,要为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从学校层面,要建设学校文化促进校长领导力的提升;从个人素养方面,校长要明确自我的职业角色,逐步养成不断学习、不懈实践和勤于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确认发展的基本方向及其路径是有效推进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基于现实的考察,可以将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发展定位为一个包含学校-社会、学校-区域、学校-学校与学校-自身的四重结构:在学校-社会维度,实现公民教育的教育转型;在学校-区域维度,促进区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联动;在学校-学校维度,谋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在学校-自身维度,回归教育的本真。探讨现阶段中小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认识框架,有利于明确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发展在不同层面的内涵、任务、重心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指挥者。在我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在提倡和谐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迫在眉睫。在我国各市级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缺乏明确的培训标准和目标;缺乏主体性;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主要对策有:创设情境,使中小学校长们真正地参与其中;创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培训环境与系统体系;课程选择多元化;结合时代气息,拓展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培训在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如何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引领学校发展,提高中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此提出一些浅见,供有关部门和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校长队伍建设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处在一个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新时代。中小学校长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该怎么定位中小学校长的角色?这是教育外部与教育内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自身,都必须重新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能否产生好的效益,关键在于项目的最终实施主体--农村中小学校.作为联结中小学内外环境的农村中小学校长无疑在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在本文中论述了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农远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校长应争取外部环境的有效支持、塑造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注重校本资源的开发,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934所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有关教育科研的认识明确,实践活跃,围绕教育教学实践“真问题”开展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科研工作机制和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效显著;同时中小学校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环境支持欠缺,保障乏力,专业引领不足,农村学校积弱等问题.要优化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制度环境,加强多维度、多层面、多举措的专业引领,并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给予倾向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中英中小学校长之比较 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全部是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英国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遴选中小学校长的条件.各个学校的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中小学校长岗位的职业化要求,因此,都是非常注重教育管理专业的学历、管理工作的经历和资历.就一般情况来说,中小学校长要有硕士学位,必须经过一级一级阶梯式的晋升才有可能当上校长.中小学校长选聘是面向全国公开的,具备条件者都可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0.
欧义平 《教师》2012,(13):14-15
《走进新课程》一书中指出:"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学校正在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本教育"发展,新课改正显现着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小学校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最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这让教育去行政化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教育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改变政府把学校当作下属行政机构来管理,改变"统、包、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对于基础教育,政府教育部门的责任主要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对学校的投入,解决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三、新南威尔士州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 根据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的考察见闻,澳大利亚在联邦和州政府两个层面都没有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作出硬性政策要求和培训规划.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业务培训却非常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形式为校长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支持和服务.联邦政府成立专业组织,拨付专项经费;州政府设立多种培训项目;高等学校的教育学院等教育机构以及中小学校长协会、学校管理协会等学术团体,也为校长培训提供了有针对性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校长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管理专业化的产物,是校长职业发展的本身历程和规律的体现。近年来,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度和职级制度的推行,各种中小学校长培训活动的开展,都表明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迫切。实行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校长的个人能力,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校长队伍的绩效,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学校以及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师》2009,(21):9-9
<正>2009年10月19日,2009—2011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出席会议并讲话,还为200所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授牌,为培训指导教师颁发聘书。李卫红指出,中小学校长承担着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校长培训是改进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策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是学校办学的灵魂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实践 ,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中小学校长成长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未来,还要继续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未来,还要继续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柳海荣 《河北教育》2013,(11):28-29
从1985年起,我国中小学校重新确立了校长负责制;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0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有着近乎绝对的领导权,而校长领导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稳定、发展、创新. 一、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构成因素 作为一种综合素质,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力水平、个性品质和个人价值观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和地方新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台,各中小学校也随之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作为基层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要在总结以往制定管理规划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住契机,锐意改革,深入开发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价值,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提炼教育和管理思想,理清发展思路,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的自由发展,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关乎民族的未来发展。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和彬县的教育现状,就如何办好教育,谈谈个人的三点想法,即让教育回归本位,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回归本质。一、让教育回归本位政府与社会要把教育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首先,各级领导要真正重视教育工作,多深入基层,研教育之情,解教育之困,急学校之忧,思师生之需,真正为教育办实事,为教职工办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