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的情感波折和婚姻磨难,除了社会和他人的原因外,还在于萧红性格中存在的致命的悲剧因素,即她的独立自尊的人格追求与寂寞,柔弱的性格心理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她对婚姻生活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不可能性之间的诸多冲突与不和谐。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独特不仅在于她的传奇身世,也在于她独特的心境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寂寞。萧红寂寞心态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她的被弃心理,表现为无家情结、家园理想和荒原感。萧红同时具有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他意识。萧红敏感、忧郁的诗人气质也是形成其寂寞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寂寞造就了萧红风格的独特。在隐藏于寂寞这一无形氛围中的个性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之下,萧红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较为显明又极具个性化的特征:独特的题材选择与视角切入,有意无意的主题转换;文体意识的淡化和语言风格的诗化;在创作中展现的以多篇小说共同完成对同一人物或同一书写对象的塑造,而叙事视角和审视态度则有所改变。萧红的寂寞通过她独有的方式得到了尽情抒写!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传统教学变革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发展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5.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改变传统教学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提高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社会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并辅以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冲突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明 《高教探索》2007,(2):120-122
采用自编的“心理冲突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531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冲突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冲突,其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冲突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与“就业与多元价值观引起的冲突”两个类型之间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查男性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心理求助污名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简化版本(GRCS-SF)、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污名问卷(SSPPH)、心理求助态度量表(ASPPH),对武汉4所高校的360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心理求助公众污名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和心理求助态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男性性别角色冲突高的个体有更高的心理求助自我污名和公众污名,其心理求助态度也越消极。  相似文献   

8.
四清运动是介于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之间的一场政治运动,其起因与当时社会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有重大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相互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心理冲突与婚姻家庭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夫妻双方在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满足程度,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绪.心理的不协调和对立引发心理冲突与婚姻家庭危机.  相似文献   

10.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中西文化冲突的大潮中,鲁迅以他独特的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对民族文化心理作了全面的审视,既分析和批判了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民族文化心理的种种特点,又展示了在民族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2.
笔者首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他人、人与精神世界的三维生存状态、人本和异化学说的生存本质出发,把心理置于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中介和对象化活动的结果角度,把心理和谐界定为心理结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平衡而又相互适应,能够确保各系统相生相成的心理功能状态,在心理上对人的实在特性有实现体验。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结构因素和行为因素,调节和保持和谐心理状态、形成有助于心理和谐状态的心理机能品质、塑造和谐自我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和谐的心理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从作家萧红的心态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出发,分析其代表作品《呼兰河传》。章分为两大部分,即悲己哀己的心理映射和恨世恋世的灵魂显现。在此基础上领悟到作家的寂寞哀婉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在其自然而明朗的语流之下,隐匿着一条复杂而深况的心理暗流,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璋的冲突,文章就是从这新视角去挖掘《老人与海》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王娟英 《宁夏教育》2005,(7):135-136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既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同学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小学生正值身心飞速发展时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小学生与人交往时显得力不从心.有时临难而退,有时屡屡受挫,发出“交往难”的感叹。小学生有哪些心理症结制约了他们的和谐交往又该如何使其互相理解、平等合作、和谐健康地交往呢?  相似文献   

17.
废名喜寂寞独处,甘于寂寞并以寂寞为乐,以寂寞为美,以寂寞的美学观照人生社会,故其文中的意境、人物也蕴含着寂寞美。“寂寞”意象成为他的文学创作情结和审美意识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实际能力与期望值”和“情感与理智”等方面,这些心理冲突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正确认识和化解这些冲突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3):39-43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成为解决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冲突、协调劳动关系、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工具。组织应通过招聘初步构建心理契约,通过健全培训体系、加强职业生涯管理及塑造和谐的组织文化来调整与发展员工的心理契约,通过完善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来维护心理契约,而进行心理契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全程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心理经过了从孤独意识→悲剧意识→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纯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是推动他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冲突越尖锐,诗人从乐观心理发展为执着追求的悲剧心理,再到迷惘、颓废、彻底绝望的死亡心理,成为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