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在实施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其次 ,家长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相统一 ;另外 ,家长还应注重加强对孩子的耐挫能力、自控能力、健全人格、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 ,教会孩子与人交往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和嫉妒心理 ,这些都是改变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之现状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钢琴教学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钢琴的实践性、塑造性强,这就要求孩子有很强的注意力,钢琴的乐谱复杂,技巧难度大,对孩子毅力的培养起了很大的帮助。家长可通过让孩子在幼儿园为同学表演、让孩子一段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练习,使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学琴的信心,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对孩子心理成长不利的若干问题。家庭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必须通过增强家长的心理素质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最重视的是育智,而最容易忽视的则是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其实,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是他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  相似文献   

5.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在实施家庭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其次,家长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相统一;另外,家长还应注重加强对孩子的耐挫能力、自控能力、健全人格、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教会孩子与人交往,帮助孩子无服依赖心理和嫉妒心理,这些都是改变独生子女心理素质普遍较这现状,促进其自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幼儿阶段。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快乐成长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欣赏。欣赏孩子每一天的活动、每一点进步,让孩子在被欣赏中建立自信与愉悦。  相似文献   

7.
一节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求教师能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孩子主体性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使他们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下面通过二年级《我喜欢交朋友》的教学活动片段,谈谈教师如何通过体验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在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体育课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更能够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让孩子变得更加有耐心有毅力,身心均能得到平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早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早期情感沟通教育十分关键。父母应教孩子学会礼让,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给孩子多读好书,并向孩子表达爱。  相似文献   

10.
<正>一、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保证与孩子融洽沟通教育是个双向理解、贯通和配合的过程。家长希望孩子的身心及诸多方面朝什么方向发展,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家长如何营造一个与孩子和谐沟通的环境;家长对孩子富于变化的心理特点的正确掌握。是现代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起点和关键,要做到家长能与孩子心灵沟通和谐融洽,家长必须主动适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用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11.
关注高职教师心理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使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这既为高职教师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也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教学、科研、招生等压力下,高职教师出现了种种心理不适,这些不适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自身也要增强保健意识,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用,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更加健康地学习与成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流动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他们因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融入城市,不免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导致自卑、暴富心理、恐惧、焦虑等社会心理障碍。流动农民产生的社会心理障碍与流动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经济窘迫、受社会习俗排斥、社会体制不合理、自身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在讨论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流动农民社会心理障碍调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初中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离退休人员不良心态的自我调适与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心态是老年人享受幸福生活的决定因素,全社会要形成全面关心老年人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各团体及老年工作者要学会参与对老年群体、个体心理和心态的调查研充;要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态,用不同的方法,做好转换不良心态的过细工作.让老年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贫困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明显差别,表现出抑郁、自卑、冷漠等心理健康疾患.通过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提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贫困扶助基金,拓展解困工作思路,实现贫困生经济、心理双脱贫.  相似文献   

17.
郭静波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71-172
中学历史学科是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历史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要在教学目的中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二要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三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四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运用以上的策略可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目的,让学生成长为真正的社会栋梁。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在各种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目前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环境和交往地位的变化,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诸如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适应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等等,从而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压力也随之加重。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通过觉醒游戏理论,阐明幼儿的活动与环境刺激之关系,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出一系列关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