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 ,马致远颇负盛名。有文坛“曲状元”之称。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 ,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全元散曲》收录了他所撰写的套数16篇 ,小令 115首。虽然他的作品多局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但他的散曲却有着较高造诣。散曲中最有名的又是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相似文献   

2.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元史·张养浩传》)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所写。在诗中,他以古喻今,从而赋予了这首怀古之作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它的北面是浊浪滔天的黄河,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这里谷深崖绝,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察洪流,无不心惊  相似文献   

3.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又是二位同情人民疾苦的官吏。《元史·张养浩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勤劳公事,仅四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支小令,大概就是他途经潼关,到长安赴任时写的。当时他面对着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它们分别代表元散曲某个方面的成就。《秋思》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典范,以描写生动见长:《潼关怀古》则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楷模,以思想深刻取胜。据此,它们在写作上就各有侧重。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它们在写作上的一些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小令,短小精炼是它们的共同特点。《秋思》是不用多说的。仅看前三句十八个字九个景就可见其语言精炼简洁了。《潼关怀古》也是  相似文献   

5.
张养浩是一位恪守儒家思想道德的散曲作家,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他的散曲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方面有许多过人之处,而且艺术成就较高。  相似文献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性苦!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元代散曲中的小令,是元代众多散曲中的佼佼者,为张养浩(1269—1329)应召赴陕西行台中丞任,路过潼关时所作。元朝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到关中治旱救灾,目睹灾民苦况,无力振救,心绪沉郁;凭吊古迹,感慨系之,于是奋而成章。全曲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7.
张养浩是元代颇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他的怀古咏史,忧国忧民之作雄视曲界,歌吟田园山水的曲作也不乏杰作精品,但较少被关注,本试从写景艺术的角度探讨其成就,展示其独到的审美情趣及深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9.
一曲【折桂令】《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奠定了张养浩在元代曲坛上的地位。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评云;“此词称赏者众。”并取之为定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亦称其中“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上下,天地安排”为“景中壮语”。一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更以议论之精辟及其对老百姓疾苦的同情,大大地提高了张养浩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散曲史以及文学作品选中,都必然要讲到他的这只曲子。此曲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好教材。张养浩在散曲创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有必要对其散曲创作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后期重要的散曲家。他一生宦海沉浮,屡次遭贬辞官,与人民较接近。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天历二年,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途中作九首散曲,很能代表他的思想,是他一生目击了人民的苦难之后,从历史的高度对百姓生活高度概括的反映。而九首中又以·潼关怀古》为最精辟、最深刻、最感人。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散曲。一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气势磅礴、开阔雄伟的场景。山:华山。河:黄河。表里:内外。潼关正位于这内…  相似文献   

11.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他题材广泛的杂剧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向封建制度发起了直接正面的挑战。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他的以《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为代表的一些散曲看到他与封建社会进行的曲折的嬉皮士式的斗争。对于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不伏老》是关汉卿放荡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认为这首散曲是表现他不畏艰险、顽强从事杂剧事业的坚定誓言。其实它有着更深的意蕴。的确,《不伏老》几乎字字不离花柳,句句不少风流,乍看起来确实像风流浪子久历烟花风月的自供。毋庸讳言,关汉卿生…  相似文献   

12.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3.
读曲札记     
元代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辑录,有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多套。在元王朝统治的血与火的年代(1271——1368年)里,作家们曾以它作为主要的斗争武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 1.元曲是元代____和____的合称。后人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显示了元代文学的独特成就。 2.元代是中国____发展的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活动中心在____,重要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等;后期活动中心移至南方____,重要作家为____等。 3.散曲包括____和____两种主要形式。隋树森所编《____》是目前收录作品最为完备的元代散曲集。 4.崔张爱情故事发端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____》。____的杂剧《西厢记》是在金代____《____》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5.[越调·天净沙]《秋思》是____的作品,是元人____的名篇。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作过江浙行省务官。因厌倦官场,晚年隐居。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其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曲。这首小令篇幅极短,只是寥寥几笔,但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绝妙的秋景,概括了秋日特有的思乡情绪,真可谓是茫茫萧瑟、秋郊西照。该词作感情真切,在巨大的艺术魅力,富于极强的感染力,被后人赞为元散曲中的绝唱并成为尽人皆晓的名篇。浅析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卞…  相似文献   

16.
<正>《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怀古代表作,天历二年,正值关中遭遇大旱,作者本已赋闲在家,但仍然“受命于危难之间”,前去关中赈灾,该首元散曲即是作者在赈灾途中有感而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一共创作了九首怀古散曲,分别为《潼关怀古》《咸阳怀古》《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未央怀古》《骊山怀古(二首)》《洛阳怀古》,  相似文献   

17.
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元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散曲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维吾尔族散曲家薛昂夫就是成就突出的一位。 历代的散曲评论家大都认为散曲的风格可分为豪放、清丽、端谨三派,实际上即豪放、清丽两大派(见任中敏《散曲概论·派别》)。近人任中敏先生在《散曲概论》中,首推马致远为豪放派之代表作家,并认为“马氏以外,白朴、贯云石、马九臯(薛昂夫)等皆豪放之尤者。”然而对于薛昂夫这样一位散曲大家,文学史上却无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憾事。 薛昂夫,名超吾,字昂夫,号九臯,回鹘(即维吾尔)人。汉姓马,因而又称马昂夫。  相似文献   

18.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早,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之作。他以古喻今,赋于这首怀古之作以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  相似文献   

19.
张养浩是元代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散文、散曲家.他的耿耿风骨、高尚情操、关心民瘼、竭诚为民、对历史进行深沉思考的种种言行表现与思想结晶,无不能从其诗文散曲中找到生动的描写.因而,在各种鉴赏张养浩作品的文字中,也莫不联系他高尚的人品与官品——他那直言忤君的硬  相似文献   

20.
元代后期作家睢景臣的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讽刺新奇,尖锐泼辣,犹如一幅幅讽刺漫画,又似一出令人捧腹的讽刺喜剧。一向公认为是元代散曲中最有价值的代表作品之一。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奇,皆出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