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这是清晨的画境里的重要题材,倘若涂满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他们不愿意担在…  相似文献   

2.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虽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和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在产藕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再洗濯,所以这样洁白。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品味的珍品,  相似文献   

3.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  相似文献   

4.
藕与莼菜     
正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  相似文献   

5.
藕与莼菜     
<正>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便会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  相似文献   

6.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ǒu),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那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健康的美的风致  相似文献   

7.
藕与莼菜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乡人:男的紫赤的胳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健康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  相似文献   

8.
藕与莼菜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  相似文献   

9.
1.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佛心     
10年前,我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到故乡的一所中学里教书。10年来,我用了100%的赤诚在故乡的土地上耕耘,日里梦里,惦记的是讲坛,牵挂的是学生;风里雨里,陪伴我的是作业,激励我的是书籍。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看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睛,喜欢欣赏学生经知识的沐浴洗涤出来的至善至美的心灵,喜欢品尝起半夜睡五更的艰辛与甘甜。我挚爱的故乡对我的付出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学生们常怀揣一张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我同享他们的喜悦,手捧一篇篇变成铅字的文章让我共尝他们的成果,学校和教委也把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挂在了我的胸…  相似文献   

11.
做桂花糖藕     
今天,妈妈从菜场上买回来两节藕和一斤糯米,她说要做桂花糖藕吃,我一听可高兴了,这可是我很爱吃的食品,而且很久没有吃了。下午,妈妈先淘好糯米放在一边,又把藕洗干净,用刀把上面一层薄薄的皮轻轻刮掉,然后把两节藕上较细的一端切下来一段,再将它们竖起来,放在米箩里,和米一起晾干。我一看,呀,这藕白白的,又肥又胖,真像婴儿的胳臂。过了一会儿,藕和糯米都干了,我和妈妈开始装糯米,我看见切开的藕上有不少管状的小孔,最大的可以让我的手指伸进去,小一点的只有一粒米那么大,最小的像个针眼,我看只能放面粉了。我学着妈…  相似文献   

12.
阿马颜是缅甸曼德勒市巴东族的一个普通青年,巴东族聚居处是一个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地区,那里除了大片的藕湖之外,几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年到头,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藕。阿马颜看着辛勤劳作却所获不多的父母和族人们,发誓要用智慧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片除了莲藕还是莲藕的湿地里,阿马颜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莲藕。他试尽了各种方法,先后开发出了一些诸如"即食藕条"、"水冲藕粉"的商品,但在这个到处都是藕的国家,任凭他把藕食品加工得如何美味,总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阿马颜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诗,一首在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肺腑里形成的诗;《故乡》是画,二十世纪初中国江南水乡的长卷里的一组画;《故乡》又深含着哲理,诗化了的哲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为一,使《故乡》在鲁迅小说里别具风采。小说从“我”“渐近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写到回到故乡以后的所见所闻,写到离别故乡时的慨叹和希望:整篇作品浸渍了浓重的诗情,表现出幽美的画意,蕴藉着深刻的哲理。鉴赏家们自来习用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类评语,对它都是切合  相似文献   

14.
河藕是水乡兴化的一大特产。每年盛夏最热的时候便是河藕上市的时候,此时,河藕最宜生吃。买回一段河藕洗净之后,横切成片,几个圆孔的藕片便灵气地出现在你面前,轻轻一下口,只听“咔嚓”一声,脆嫩嫩地使你感觉到什么是齿福,清香香地直贯至丹田。天气稍凉一些的时候,街上便有了支着大锅卖煮藕的。人们把生藕藕节处切开,在藕孔里塞入糯米,再用竹签把藕段、藕节重新连接起来,放在大锅里煮到泛紫黑色就可以了。一块钱可以买到一大段煮藕。咬一口,水稻糯米的甜香与河中莲藕的清香交织在一起,河藕的粉与糯米的粘混合在一起,甜而不腻,香而不过,清新…  相似文献   

15.
<正>莲藕排骨汤谭佳琪(杭州外国语学校)我记忆中的第一种美食是莲藕排骨汤。那时我才三岁,外婆带我回老家武汉,在那里,我尝到了故乡的味道。莲藕排骨汤在一个大瓦罐里炖着,香气从瓦罐盖子的边缘溢出,那是莲藕的清香与肉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外婆掀开盖子,半透明的乳状汤水中,肉已经被炖得酥烂,泛着点点油光;藕则呈可爱的粉红色,是嫩藕,是家乡的特产。后来,我长大了,越来越忙碌,再没有回过老家,但记忆中那碗莲藕排骨汤的味道,仍萦绕于舌尖。  相似文献   

16.
<正>杜甫风尘仆仆,回到久别的故乡。故乡正经历着战乱的摧残,一片残破。这天,杜甫正在树下乘凉,忽听见自家院子里的鸡叫了起来。他循声望去,两只公鸡正为了一只小虫子而争斗,它们都竖起了颈部的羽毛,瞪大了眼睛,谁也不肯相让。院子里有一口古井,一棵古柳,还有一幢简陋的茅草屋,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静谧。杜甫刚把鸡赶散,忽然听见了敲声门,心中不禁泛起了疑问:这兵荒马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野菜     
一样都是语言精妙、感情丰富的生活散文,一样都是出自现代文学大师手笔,一样都是写故乡的食物,所不同的是周作人围绕故乡的野菜展开到地方的民俗,化野趣为雅趣;叶圣陶则由藕与莼菜唤起了思乡之情,其情之深之切尽在其中。读了这样清隽秀雅的美文,朋友们是不是跃跃欲试呢?欢迎大家把对故乡食物的一些美好记忆也写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18.
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很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穷苦,但他的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团聚一次。有一年,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忽然格兰汀想起了金币,…  相似文献   

19.
正故乡是一个迷人的文学符号,她像是一个灵动而巨大的地理磁场,吸附着无数作家对她一往情深的想象和书写。生于故乡,长于故乡,成年后离开故乡去城市打拼,年老后又费尽气力回到故乡,这大抵是许多"农裔城籍"的作家相似的生活轨迹。在他们内心深处,尽管空间意义上的故乡早已不再是从前模样,村里的人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一种隐形的力量仍拉扯着他们,故乡依旧拥有让人深夜辗转反侧的魔力。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石碾     
在童年的记忆里,故乡的石碾犹如一张破旧的唱片,吱吱咛咛地播放着生活的劳苦和辛酸。我的父老乡亲用他们那永不疲倦的脚步,在碾道里一圈又一圈地丈量着艰难岁月的长度。石碾,用它的笨拙和勤快勉强地扶起一道道苍白的炊烟,又勉强地把故乡的儿女养大成人。在那些日子里,忙碌的石碾也演绎出一幕幕难忘而又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