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是中考“重头戏”,也是中考的“得分大户”。如何掌握和熟悉中考规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作文,是考生们应尽快掌握的应试技巧。何为好作文呢?《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一是在作文中要有话可说,有事想写,有情欲抒;二是感情要真挚,感受要独特,体验要真切;三是能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四是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风格上体现作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这是贯彻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结果。所以,2009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还会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并将会变得更有个性,更有地方特色,以促使考生平时“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从而在考场上能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考作文有别于同学们在其他场所、其他情况下的写作:一是写中考作文时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和严密的题意要求;二是对中考作文的评价是阅卷人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的。因此,要想写好中考作文,除了要在“内容切题”、“立意深刻”、“语言个性化”等方面狠下功夫而外,还必须牢牢记住下面这八句话——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决定着一篇作文质量的高低。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缺乏文采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等作文有严格的要求,这就是“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文采,主要是指语言要新鲜活泼,充满灵气和个性。同时,好文章一定要显示出内在的文采,要体现出作者思想的个性美,要新意迭出。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中考语文成绩的高低。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无疑会让你在中考语文中脱颖而出,然而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在追求高分作文时,哪些是我们不该走的误区呢?2011年泰州市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努力或努力。据中考语文阅卷组的专家老师说,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写的题材出现严重的撞车现象,大多集中在亲情、友情和努力为中考奋斗这三个方面.比如写努力跑步,很多学生从标题到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创新意识,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6.
参加历届中考作文蒯卷,印象是:满分作文寥寥无几,真正的优秀作文少之又少。原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是缺少“四气”,或“四气”不足。中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要有“四气”,即正气、大气、文气、雅气。  相似文献   

7.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像、新语言成了衡量中考佳作的新标准,多数中考优秀作文打破了写记叙文、议论文的“千篇一律”的作文形式,而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在形式上更呈现了“千变万化”的特点,令人为之叫好。一、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写戏剧小品要求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人物活动的时间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变化少。人物塑造不求多,但求鲜活。2003年中考满分就有许多优秀的戏剧小品,如江西省以“和”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我爱我家》,运用小品的形式来…  相似文献   

9.
作文历来是中考的“重头戏”,其举足轻重的大砝码权重,在福建中考语文考卷的120分总分中占了整整50分;而且,作文命题的形式,还直接影响到平时作文的教学与训练。因此,我们莆田市在去年进行中考语文命题改革时,对作文命题特别进行了精心考虑与策划。在权衡了种种利弊得失之后,我们决定采用看图作文的形式。为什么要考看图作文?我们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的:①从积极意义上讲,它更能考察学生观察、联想和想象能力,更便于发挥考生各自的文体优势和创造性,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情趣的文章来。②初中课本中就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展开想象,拓宽思路》、《漫画之真谛》等知识短文,而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中考满分作文,常常有学生这样感叹:为什么一样的事情,一样的主题,别人写得那么新颖别致,而自己写得平淡无奇?仔细研读高分作文,不难发现高分的奥秘,那就是构思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一、“巧”用文体“爱”“亲情”是中考作文常常涉及到的主题,要想写得有新意,写得真挚感人,除了要在选择事件、锤炼语言方面下功  相似文献   

11.
仿佛是不经意间.2000年、2001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还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而2003年、2004年,中考作文文体上的创新已呈“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且有不断花样翻新之势。究其原因,一是中考“考试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弘扬个性.为学生创新指明了方向,而不少中考文体创新指导类的文章又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13.
“年年考作文,岁岁题不同”。尽管中考作文的命题很难猜中,但“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于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是中考作文命题者应遵循的命题原则,中考作文命题的导向要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以来,高考作文就一直沿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条标准,明显地提高了高考作文评分的区分度。“创新”就是“发展等级”四个要求中的一个,是评价考生思维和表达方面的重要标准,旨在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中考作文也在逐步过渡,已有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设置了以上两条评分标准,大部分省市的作文评分标准也都积极鼓励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考生们该怎样创新,努力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从而获取高分呢?笔者就在今年参加的盐城市中考作文阅卷工作中所阅的部分一类文来具体谈谈。茭一、满怀激情,激荡感情的波澜激情是生命的能源,是蛰伏的苏…  相似文献   

15.
在有限的中考复习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试能力,让学生在中考时取得理想的分数,首先就要上好作文复习课:要研究作文的命题样式;要研究文本,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特点;要培养学生快速写作的能力;组织学生学习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查找不足;要加强专项指导,确保突破难点。其次在复习教材中的课文及进行阅读材料训练时,指导学生注意收集整理可以为我所用的材料,并且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法,做到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中考的必考题型和内容,也是语文得分的重点,因此写好作文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然而,中考作文由于时间的限制,考生的作文大都落于俗套,难以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要使自己的作文胜人一筹,文章的立意就要创新,有新意,才能见解新颖显个性。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和精神上的享受及鼓舞。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说的“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方面,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  相似文献   

17.
遵照教育部关于语文中考命题改革“重点考察阅读、写作能力”和“试卷结构力求简约”的要求,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作文考试在“读写结合”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将阅读测试中的某一则材料作为学生作文的原始依托材料,学生在理解、掌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寻找共鸣点(亦即写作点),根据命题要求作文。下面是烟台市1998年语文中考阅读材料和作文试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中考作文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其中关于语言能力的考查,同学们常见到有关“具体”的评价。何谓“具体”?评判作文“具体”的标准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于评价考场作文中重视“写具体”这一项能力?以近三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为例:《有一种甜》强调对“甜”这一具象味道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人说,中考语文成亦作文,败亦作文;可见作文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我们加强了作文的训练。初中作文主要有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学生对记叙文训练得多,掌握得好。说明文在中考中出现频率不高。议论文学生掌握不好,考试频率又高。所以,我们要把议论文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训练。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议论文的写作分条讲解。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丰富的素材和雄厚的语言文字基础,尤其是在中考作文时,时间短、要求高、份量重。因此,要想写好作文,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练就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要掌握中考作文的应试策略。在这里,我想谈谈拿到作文考题后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助顺利应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