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疑问式标题,极具吸引力。这篇通讯的大、小标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最早认识老祁是在四年前,当时我刚从香港调来深圳工作。就在这一年,我的老同学、《深圳商报》的殷积策因病去世了,我写了篇《怀念老殷》的小文被人转到《商报通讯》刊出,我去取样刊的时候认识了老祁,他当时正是《商报通讯》的主编。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光明日报》2002年9月4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光明日报》有关夏雨田长篇人物通讯中的第3篇。前后3篇体现了层次感,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过渡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文正是这种心灵的流露。从采访写作上来说,这篇人物通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幽默精辟妙谈“三个代表”》(原载《羊城晚报》2002年11月11日)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14.
8年前。1992年1月,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关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生动详细地报道了小平南巡期间的活动,尤其是他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1月,本文作者特赴深圳追寻小平当年南巡的足迹,并采访了《东》文作者陈锡添,他回忆了这篇通讯发表的前后过程,在此记叙成文,特给读者一份“快餐”,先品为快。这对中央“西部大开发”、继续改革开放都有借鉴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1年10月11日上的通讯《找个好钳工比找研究生还难!》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二等奖。这篇通讯在众多的参评作品中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玉林日报》2002年9月30日刊登的通讯《水稻始祖现身:几多惊喜几多愁》,继获广西新闻奖一等奖后,又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这是《玉林日报》首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于一家地市报而言实属不易。而这篇通讯发表后所带来的巨大新闻效应更是令人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纪事     
自治区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揭晓自治区新闻学会主办的全疆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报纸系统),历时7天于4月2日在乌鲁木齐揭晓。维、汉、哈、蒙、锡5种文字报纸共评出1988年度好新闻作品150件,其中包括:特别奖一篇(汉文版《新疆日报》评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特等奖1篇(维文版《新疆日报》通讯《团结的盛会》),一等奖作品20篇(汉文7篇,维文8篇,哈文3篇,蒙文2篇),自治区首次设立的舆论监督奖2篇。有41家报社参加了这届评选活动。经过基层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2日至9日,《深圳特区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发表了8篇编辑部文章,统称“新年八论”。它们的标题是《紧紧咬住“国际化”》、《悠悠万事人为本》、《力筑政治文明城》、《“深圳文化”不是梦》、《产业升级觅新机》、《建立共生经济圈》、《志存高远气自豪》、《千里之行始足下》。这组文章是《深圳特区报》为宣传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城市这一重要题材而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重要评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获第15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记者用自己的心灵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写出的新闻佳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下述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金华小伙杜剑平成为北京残奥会最亮明星》是发在2008年9月19日《金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在全国各大媒体中率先报道了金华小伙杜剑平是中国运动员中获得残奥会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这一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