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特别的面试     
老同学聚会,我们一大帮人艳羡不已地感叹着--一起在大学上了四年的课,一起吃学校餐厅,一起毕业,可人家刘天浩找到工作的时候,我们还在抱着简历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相似文献   

2.
邻居家的小姑娘邀请我的小孙女“:王天怡,我们一起玩儿,好吗?“”不!我不跟你玩儿!”小孙女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人家。有客人带小朋友来我家,小孙女虽然能和来的小朋友一块儿玩儿,但只要她不高兴了,就大叫着让人家走。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只要人家碰一下她的玩具,她就会和人家吵起  相似文献   

3.
筒子楼     
我们一家人搬进了一幢筒子楼。所谓筒子楼,就是一条楼道里,住着好几户人家的那种楼。清楚地记得,那幢楼的楼道里没有灯,晚上总是需要摸索着爬楼梯。就算在白天,楼道里也是漆黑的。并且因为一条楼道里住着好几户不同的人家,不同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像极了塞满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楼道里甚至常常会有莫名其妙的狗屎。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们的球队踢不过外国,就会有人说没办法,人家是喝牛奶长大的,于是喝奶和强壮就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英语里,milk并不专指牛奶,dairymilk或者cowmilk才是牛奶。而另一种奶,soymilk,  相似文献   

5.
莫言:磨光门槛的读书狂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里,书籍成了莫言最好的伙伴.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黄豆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地凹下去一块."为了看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提前拿着自己仅有的几本书去跟人家交换.人家不感兴趣,就帮人家推磨、割麦子,换来阅读人家家里藏书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杰克是我多年的好朋友,我们从会走路时起就在一起玩。但我们小区新搬来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个小孩和杰克交上了朋友。现在杰克只和他一起玩了,因为那个新来的孩子有很多新奇时髦的玩具。杰克不再跟我玩了,我心里很难过。这天放学回家,妈妈看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我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和杰克一起玩。我忍不住把心里的委屈告诉了妈妈。妈妈什么也没说,而是放下手中的活,回到卧室,拿来一个褪了色的跳舞的熊猫钥匙链给我看。我莫名其妙地接过来,不知道妈妈给我这个是什么意思。接着,妈妈给我讲了这个钥匙链背后的故事。原来妈妈小时候,也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名叫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个人家里的电脑,如果在没有联机上网的情况下,那只是一台单独的计算机,如果我们用一条网线把两台、三台或更多台电脑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网络,电脑与电脑相联,我们就得考虑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问题了。形象点儿比喻说就好比我们居住的一栋楼层,如果把一户人家看成一台电脑的话,那网络安全就是这户人家的门和窗子,注意好网络安全就相当于我们要关好门和窗子。网络安全可简单分为物理安全、本地安全及远程安全这三大类,像我们接人的因特网其实也就是利用电话线或光纤把全世界的电脑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播种     
一次班级读书会,我与孩子们一起读毛姆的短篇小说《悬崖上的杀手》。一种叫“dingo”的野狗吃掉了一户人家所有的羊。有一天,这只dingo在逃跑过程中竟然慌不择路,不慎摔下悬崖,挂在了一棵从峭壁伸出的树枝上。它多次试图跳上去,但都因距离太远而放弃了。这时,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带着9岁的儿子追到了悬崖下。  相似文献   

9.
鼠窝逃命记     
盼望了好久的寒假到了,我们都非常高兴,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去玩。这天,我和几个伙伴凑到了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开始了,我们先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别的人都到各处去藏。我和威威藏在了人家的草房里。我们趴到麦草上,身上也盖上了麦草。我们一边屏住呼吸小心地出气,一边心里想:这下可保险了!就在这时候,我身边的麦草突然动了一下,还传出一声尖细的叫声。啊!是老鼠!我吓得在草堆里直哆嗦。我可是最怕老鼠的了。一想到老鼠那乌黑的眼睛、尖尖的牙齿和浑身毛茸茸的样子,我头上的冷汗就流了下来。可是,老鼠好像知道我害怕它似的,…  相似文献   

10.
深刻的教训     
去年放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回乡下老家过春节。大年三十晚上,妈妈包饺子,爸爸炒肉片,奶奶蒸馒头,可热闹了。吃完年夜饭,在我的要求下,哥哥、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出来放花炮。“放炮了!”我和哥哥手舞足蹈地拿着花炮,我们找来两块砖头把花炮夹住,点燃引信,礼花接二连三地冲上了天,随着一声声炸响,礼花在空中绽放,好看极了! 突然间,礼花筒倒了!一发礼花冲出来,射向了对面人家的  相似文献   

11.
汪宗禧  Ernest 《高中生》2012,(16):40-41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文章中主人公似乎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美国人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中国对世界打开了门窗,西方人夸赞我们的机会就更多了。而人家叫一声好,我们往往就以为自己真的很好,大好特好了。一位自小便跟美国人厮混在一起的华裔回中国学汉语,看见中国书刊报纸上宣扬某个成果或某个事件时,会时不时把外国人的夸赞铺排炫耀出来。他对此很不解,说:"我跟美国人在一起,他们每天都会说我一大堆好呢。可我知道,他  相似文献   

12.
六一儿童节这天,语文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作文课《玩味跳跳糖》,家长们和我们一起在课堂上尽情地品味跳跳糖。在课堂上公开吃糖?是的,你没有听错。六一儿童节这天,我们和家长们一起一边上课,一边吃跳跳糖,我们在——玩味跳跳糖。  相似文献   

13.
helemeng2011@163.com问:我的儿子3岁5个月大,在幼儿园上小班,因为个头比同班的小朋友高一些,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哥哥。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周末他和同班的小朋友一起在小区里玩儿,人家和另外一个他们都不认识的小朋友起了冲突,他立即冲过去帮人家推搡这个小朋友,不让这个小朋友欺负人家。请问,这是好现象吗?如何和孩子沟通?答:孩子有保护弱者的行为说明他有强烈  相似文献   

14.
汪宗禧 《课外阅读》2011,(15):46-47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似乎做了一件什么事,让美国人竖起了大拇指。后来中国对世界打开了门窗,西方人夸赞我们的机会就更多了。而人家叫一声好,我们往往就以为自己真的很好,大好特好了。一位自小便跟美国人厮混在一起的华裔回国学母语,看见国内书刊报纸上宣扬某个成果或某个事件时,时不时会把外国人的夸赞铺排炫耀出来,如果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夸了我们几句,那就更像小孩子好不容易吃上了大人赏给的巧克力似  相似文献   

15.
丁佳丽  宋春仙 《小学生》2008,(12):37-37
"小桥、流水、人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名句没想到用在古镇安昌,竟是如此典雅、诗意。她,是一位南方的老妇,安安静静地坐落在会嵇山水之中,一坐,便是上千年,她不在乎一砖一瓦的败落,因为她还有一个小镇的古韵,还有一桥一水和在一起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7月27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衡山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暖情>的电影.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一个小镇上,有一户很穷的人家.父母先后下岗,小主人公东东因为没有钱上幼儿园而苦恼.后来,妈妈到外地去打工了.东东十分想念妈妈,就和爸爸一起去找妈妈.一路上,他们又穷又饿,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妈妈被感动了,和他们一起回家了.  相似文献   

17.
不速之客     
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待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 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8.
这学期,邱老师继续上我们的语文课兼班主任,这你已经知道了。那数学课是谁来教呢?不是二年级时的王老师了。王老师还在教二年级,我们升级了,她却留级了,并且还教二(2)班。二(2)班的教室还是我们以前坐过的那个教室,我想王老师一定闭着眼睛都可以从办公室走到二(2)班的教室了。这学期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春老师,还是一个女老师,我们倒希望有个男老师来教我们。男老师力气大呀,如果教室里要换一桶净水,男老师一只手都可以提起来。哪像邱老师,每次换水时,还要我们一起帮忙,还要“一、二、三”地一起喊口令。人家还以为我们的教室是工地呢。春老…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去说,进行交流对话.中国学生是笔上的英语,而不是嘴上的英语.英语作为一名语言学科,学以致用是最终的目的. 一、教材要改革 许多中国学生在外国留学的时候,虽然他们会英语,也能有效地和对方进行交际,但是当人家在一起闲聊时,中国学生往往插不上嘴,因为他们不懂西方国家典故以及一些人文文化.所以,我们的教材内容要包括英语国家的本土文化、民俗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可爱的鸡     
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不是睡懒觉,也不是看电视,而是和几只鸡一起玩。奶奶家楼下的一户人家养了一笼鸡。一共有七只,六只公鸡、一只母鸡。公鸡冠子大,屁股小,腿比较长,个个都挺威风,不停地叫着,走来走去。但是它们很脏,就像我们男孩儿一样,个个都是小泥猴。母鸡就不同了,正如老舍先生在《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