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电自感?     
高中物理“自感”一节中,对“断电自感”现象是这样叙述的:“现在再来做(图4—16)的实验,把灯泡A和带铁芯的电阻较小的线圈L并联,接在直流电路里,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再断开电路,这时可以看到灯泡A‘过一会儿才熄灭’。”教参中对“断电自感现象”的实验只介绍了一种现象—“闪亮”一下后熄灭。笔者认为“过一会儿才熄灭”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闪亮”一下熄灭,另一种情况是“逐渐变暗”。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自感”知识教学中,演示断路自感现象通常都采用图1所示装置。断开开关K,小灯泡S发出明亮的闪光后才熄灭,以此说明自感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人对断路自感实验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认识,本文对此进行剖析。佯谬之一:断开电源开关,灯泡明亮的一闪后才熄灭是因为断电瞬间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增大了。剖析:断开电源开关K,线圈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历届高二《物理》教材讲解自感现象时,都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断电自感”实验).学生们对开关S断开瞬间灯泡A发出“更亮的闪光”后才熄灭的现象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这“更亮的一闪”鲜明地表现了电路中线圈L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按图1所示的电路自制教具时,往往实验“不成功”,看不到灯泡A猛然一亮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图一是自感现象的一个演示电路: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并联在一个直流电源上。关闭电键K,待小灯泡正常发光后,突然断开电键K,小灯泡并不立即熄灭,反而更亮的一闪,然后才迅速熄灭掉。这确实是一个生动的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但有的同志在做这个演示实验时,却不易观察到“更亮的一闪”。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实验演示成功而又给予正确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5.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学习的难点,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化难为易。 一、“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一般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无电流存在。但在能产生自感现象的电路里,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也可能有电流存在,电流主要是由外界电源供给的。它可能是直流电源,也可能是交流电源,如高中  相似文献   

6.
赵继红 《甘肃教育》2009,(24):59-59
一、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材中“断电自感”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连接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电键S,待灯泡D正常发光后,断开电键S,在断开的瞬间,将观察到灯泡D猛一亮,随即熄灭,几乎看不到“过一会儿熄灭”的现象,延时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7.
陈峰 《物理教师》2009,30(7):42-43
“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常见的演示实验,其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当电键S突然断开时,小灯泡A并不是立即熄灭,而是更亮的一闪后才熄灭.这个实验现象能够有力地证明自感电流的存在,但如果选用器材不恰当,也可能观察不到小灯泡的闪亮现象.本文将对小灯泡的闪亮条件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图 1 ,把灯泡A和带铁心线圈L并联到直流电图 1路中 .接通电路 ,待灯泡A正常发光后断开电路 ,这时可以看到 ,灯泡A要过一会儿才渐渐熄灭 .这是当前物理教材中对断电自感的实验演示 .但是此实验只能演示断开电路时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对于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和感应电动势相比较于原电动势的大小却无能为力 .为此 ,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几种改进 ,现介绍如下 :[器材选择 ]线圈L :用日光灯镇流器线圈 ,或用电扇调速器中的线圈 .表头G :( 1 )用J0 40 9型灵敏电流计G1挡并联一1 0Ω分流电阻改制而成 .( 2 )自制表头 ,具体做法是 :取一块磁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在讲解自感现象时,通常介绍图l所示的演示实验装置:开关原来是接通的,灯泡A以一定的亮度发光。当切断开关时,我们看到灯泡A先是猛然一亮,然后逐渐熄灭。但是如果按此制作一套教具,实验却可能不成功。可能的怀疑是线圈匝数太少,以致自感现象不够明显。于是便增加匝数。可是仍然看不到猛然一亮。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灯泡猛然一亮的现象虽然的确与线圈的自感有关,但并非线圈具有自感的必然结果,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由于实际线圈都有电阻,故把图1等效为图2。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灯泡电流i2“线圈电流il及自感电动…  相似文献   

10.
对自感演示实验条件的探讨湖北省郧西县第一中学(442600)王心图1高中《物理》在演示自感现象时采用了图1所示的电路:电灯A与带铁心的线圈L并联接入直流电路,当电灯A正常发光后,断开电键K,会看到电灯并不立即熄灭,而是持续发光一段时间才熄灭,从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得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大,使电流增大的慢一些,由此可推知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的瞬间因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是逐渐变亮的。  相似文献   

12.
谈自感现象的教学羊孝清(物理系)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有现成的教具,图1为演示接通电源时自感现象的电路.A1、A2为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调节可变电阻使电流稳定时,两灯泡发光亮度相同.亦即可变电阻值与线圈的阻值相同.在刚接通电源时可...  相似文献   

13.
贵刊1999年第9期上“如何选择自感演示仪中的小灯泡”一文,正确指出了在演示“断电瞬间的自感现象”实验中,灯泡规格的选择大有讲究.例如,若用“2.5V,0.3A”的可能无法察觉“电灯维持继续亮一会儿”;而用“6~8V,0.15A”灯泡,则能明显显示这一现象,甚至还会有“灯泡先闪亮一下,才慢慢熄灭”的令人惊奇之效.相信各校同仁,只要实际做过这一实验的,都会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4.
一、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瞬间亮度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得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大,使电流增大的慢一些,由此可推知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的瞬间因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是逐渐变亮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演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些平常生活中少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效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有的实验仪器,却偏偏不尽人意.近几年,教学仪器站给我校分配来的“自感演示仪”就是如此.该仪器在演示如图1所示的第一种自感   图1         图2现象时(电源接通,小灯泡A1比A2后发光),演示效果没有问题.但是对如图2所示的第二种自感现象(通电,待灯泡A正常发光后,再断开电路,灯泡A不会立即熄灭)的演示效果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6.
1、在用图1示电路观察线圈L的自感现象的实验中,先闭合电键S灯A已发光,若突然断开S,灯会闪亮(亮度增强)一下后熄灭,由此可以判定:A、断开S时,L的自感电动远大于电池组的电动势;B、断开S前,通过L的电流大于灯A的电流;C、如果灯A的电阻小于线圈L的电阻,断开S时灯不会出现闪亮现象;D、不论灯A原电阻大小,断开S时,它都会闪亮一下才熄灭。  相似文献   

17.
在自感教学演示实验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电路。图1电路演示通路自感现象,接通开关K,可看到小灯泡A_2立即变亮,而A_1却是逐渐变亮的。图2电路演示断路自感现象,断开开关K。可看到小灯泡A突然闪亮一下之后很快熄灭。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诸多表面现象掩盖了自感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观念。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断电自感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但目前各中学还没有配备这一实验设备.教师要演示,只能将可拆变压器的线圈作电感,再和小灯泡并联临时组合成实验电路,如图1,该实验要求在电键S断开时,灯泡R发出明显的闪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有些物理书上,采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演示接通和断开电路时的自感现象,并且作了这样一段阐述:“……拉开电键K 后,两个灯泡并不立即熄灭,而是要经过一个短促的继续发光阶段才会熄灭,在这个阶段中,灯光甚至比原来更亮。……这个现象说明:在接有电磁铁的电路里,切断电路  相似文献   

20.
汪木林 《物理教师》2008,29(5):29-29
在图1所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就增加(或减少),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通过该实验演示,就可以得出磁也能产生电,而且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生电流.该实验中演示电流产生的实验装置是编号为J0403的教学演示电流表,演示该实验坐在稍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电流表指针的摆动,近视眼学生更看不清.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出电流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