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2):32-33
在如图1所示的牛顿摆实验中,当小球A以某一速度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B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球交换速度,即碰后小球A静止,小球B以小球A碰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两球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动量和能量发生了转移,而且动量和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2.
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如果按教材方法(图1)验证碰撞前后小球的动量守恒,由于装置的被碰小球的支柱是活动的,很难调节支柱与水平轨道等高共面,使两球发生正碰。且两球在发生碰撞时,支柱的下凹面对B球会产生一个反弹力,影响它的运动轨道,这样给实验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受一个高考实验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实验目的]验证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因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后作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各小球在落地前的运动时间相同,则小球的水平速度若用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只要测出小球的质量和两球碰撞前后飞出的水平距离,代入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4.
如图,光滑的水平轨道与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相连接,在水平轨道上有2004个质量相同的小球,除第1号小球外,其他小球均静止。第1号小球以初速度v0碰撞第2号小球,在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初动能的,第2号小球碰撞第3号小球,在碰撞过  相似文献   

5.
如图1,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接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在水平轨道上有2004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除第1号球外,其它小球均静止,第1号小球以初速度v_0碰撞第2号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初动能的1╱(2004),第2号小球碰撞第3号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第2号小球初动能的1╱(2004),第3号小球又碰撞第4号小球,依  相似文献   

6.
薛协召 《物理教师》2000,21(7):47-48
1碰撞问题的基本特点 人们是通过研究两个小球的相碰过程逐步认识碰撞问题的.对于两个由于碰撞而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小球,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极短:这里说的“时间极短”是指在计算物体运动时间时,通常可以把碰撞时间忽略不计. (2)动量守恒:由于碰撞时间极短,而两个小球通过碰撞动量的改变明显,故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外力可以忽略不计,或者合外力本身就等于零,这时由小球组成的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设在一条直线上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动量、动能分别为p1、p…  相似文献   

7.
常用的J2154型平抛运动演示器和J2135型碰撞实验演示器存在着过程繁琐且精度不高、定位描点不准、取舍不方便、水平位移过大、不适合分组实验等问题。经过整合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结构布局紧凑合理,成本低、易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实验中小球所做平抛运动和碰撞中动量守恒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时,由于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小球的落地点分布范围较大,从而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为此可对实验  相似文献   

9.
夏丽佳  白春 《物理教师》2009,30(10):26-27
2008年北京理综卷第24题原题: (1)如图1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前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相似文献   

10.
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实验的几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原理学生一般都很清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问题比较多,实验误差也较大。问题何在,如何解决?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次实验和反复探索,发现了三个问题,采取了两项改进措施。现介绍如下。1存在三个问题(1)地上铺白纸,一是不好固定,容易错位;二是一般学校学生实验一桌一组,一班25组(我校32组)左右,人多组多,相互拥挤,特别是多人寻找滚落在地上的小球时,更易挪动白纸,致使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在纸上的落点,被人为移位,增大了实验的偶然误差。(2)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相撞、飞出、落地后反弹又落地,打印在白纸上的点迹杂乱,…  相似文献   

11.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讨论、澄清几个与碰撞有关的问题. 问题1 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发生正碰,m1>m2 是碰后入射小球不被反弹的必要条件吗? 在高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中,教材强调入射小球m1的质量必须大于被碰小球m2的质量,以至于有人认为这就是入射小球不被反弹的必要条件.对此有必要作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荣高 《物理教师》2005,26(4):9-30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小球落点问题”是很多学生甚至相当多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所忽略的问题 :实验中小球落点位置一定都如高中物理教材所叙述的那样吗 ?小球落点的位置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问题 :用图 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1、m  相似文献   

13.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是否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第二:是否符合物理情景,例如,在追撞问题中,被碰小球速度必增大,碰前追击小球速度必大于被碰小球速度,碰后追击小球速度可能小于被碰小球速度,也可能速度相反;第三:碰撞前后总动能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中,学生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要求用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等的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实验结果是碰后的总动量大于碰前的总动量。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学生实验六的内容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此实验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3大弊端:1.小球碰撞后落向地面,四处滚动,如滚进桌底缝里后很难找到,严重影响实验的继续进行。2.斜槽和重悬锤不方便固定。3.白纸和复写纸铺在地面上既不卫生,又不方便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但该实验最棘手的问题是 :怎样准确而又精确地测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通过测量小球水平飞行距离间接测其速度。该装置中轨道前端小支柱的调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两小球发生正碰 ,但是若小支柱不正 ,就会产生斜碰 ,无疑会对实验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 ,在小支柱的前后调节上 ,如果不能保证|OO′| =2r的话 ,对被碰小球的水平距离测量将产生较大影响。2 0 0 0年全国高考第 14题撤掉小支柱 ,直接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 ,…  相似文献   

17.
以下是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2第25题内容: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事件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一、题性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动量能量应用题,其基本理论是动量  相似文献   

18.
本人研制的“磁悬式碰撞实验器”,改进了现行中学物理“磁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磁悬式碰撞实验器是由磁头(内装环状永磁铁)、斜槽轨道、支架、底板和接球盒组成。配用不同质量的钢球、卡尺、天平、复写纸和打点纸带进行实验(附图)。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如右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βm(β为待定系数).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后A、B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R/4,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虽然都是教材中的原型,但通过实验装置、设问角度、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实验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14题(原题略,以下类同)考查内容是《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试题去掉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小支柱,将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的末端,让两小球在水平轨道的末端相碰。这样,测量两球的水平射程都从同一起点O算起,使实验更加方便,既避免了测量小球的直径,又克服了小支柱对入射小球的作用。只要考生仔细观察题图中的实验装置,弄清它与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区别,就可正确解答此题。本题通过实验装置的改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