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运用共点力平衡原理a.牵引法。[方案Ⅰ]只用一支弹簧秤测定物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操作步骤如下。(图1)①先用弹簧秤将物块提起,待物块静止后,读出弹簧秤示数F1,即为物块重力值,F1=mg……①。②将平板水平放置且固定,将物块置于平板上,用弹簧秤水平匀速牵引物块,尽量控制弹簧秤示数稳定,读出其示数F2,则有:F2=μmg……②①,②两式联立求解可得:μ=F2/F1[方案Ⅱ]其它条件与步骤同方案Ⅰ,只是在步骤②中改为将物块用细线系住且将细线水平固定在竖直挡板上,然后水平拉动平板,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相似文献   

2.
现提供以下器材:小木块、长木板(可弯曲)、弹簧秤、量角器、细绳若干、图钉若干.你能从中选出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粗略地测出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吗?方法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熟知的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是用弹簧秤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但“匀速”往往不易做到,误差较大.现介绍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而且可以改变不同参量的巧妙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玉地 《物理教师》2008,29(11):28-29
常见的测量动摩擦因数方法是:让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根据μ=tanθ,测出动摩擦因数;或者是用弹簧称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物体的质量m,根据μ=F/mg,测出动摩擦因数.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介绍一种新的估测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召锋 《物理教师》2006,27(5):56-56
传统测定动摩擦因数的方法(图1),在一平整的木板上用弹簧秤匀速拉动小物体,读出弹簧秤的读数F,再用天平测定小物体的质量m,由平衡条件F=Ff,FN=mg和公式Ff=μFN,可得μ=Ff/FN=F/mg。但该方法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测动摩擦因数方法是让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滑下,则μ=tanθ,或者是用弹簧称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物体的质量m,根据μ=F/mg测出动摩擦因数.这样做虽然简单,但并不实用,因为让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实在是一种不容易把握的事情.现在向同学们介绍两种实用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动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依次放有序号是1,2,3,…,n的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相同,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 ,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为υ0,2υ0,3υ0,…,nυ0,方向都向右.木板的质量与所有末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设木块之间均无碰憧,试求第k号(k<n)木块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分析与解:分析各木块及木板的受力情况可知,在整个系统未达到相同速度以前,木板做加速运动,第1,…  相似文献   

8.
设计型实验已成为高考物理实验的新热点 ,它顺应了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潮流 ,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 ,根据题给条件自行选定实验原理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去研究物理现象 ,探索物理规律或测定物理量的值 .本文以测定动摩擦因数的一组设计型实验题为例 ,说明设计型实验题材料来源的丰富和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实验能力的创新要求 .一、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几种设计型实验方法例 1 某学生用一个弹簧秤、一块木块和一根细线如何粗略测定木块跟一个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已知不加拉力时 ,木块在斜面上将保持静止 .解析 实验方法如下 :( 1 )将细线的一端系在木块上 ,另一端系在弹簧秤的挂钩上 ,在静止情况下测量出木块的重力 G.( 2 )木块放在斜面上 ,用弹簧秤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向上匀速拉动木块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F1;同理用弹簧秤向下匀速拉动木块 ,记下弹簧秤读数F2 .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根据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分别可得方程 ,即F1=Gsinθ μGcosθ,1F2 Gsinθ=μGcosθ. 2由 1、2式 ,得 μ=( F1 F2 ) 24G2 - (...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中小学生创新思维教育活动丛书,综合能力基础训练物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册下,作者朱应春)第51页高考在线第8题:如图1所示,长L=1m,质量M=1.0kg的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m=1.0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20N作用于小木块,使其由静止向右运动,作用一段距离后撤去水平力F,最终小木块恰好运动到长木板的右端,已知小木块与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求水平力F做功W为多少?解法一(运用动力学、运动学求解)分别以m和M为研究对象对它们各自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足够长的木板,以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以同样大小的速度(相对地面)从板左端向右运动,若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能在木板上滑行的位移为多少?  相似文献   

11.
一、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测定摩擦因数的实验现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做法.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例1如图1所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所受重力大小为5 N,首先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使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测动摩擦因数方法是让物体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匀速滑下,则μ=tanθ,或者是用弹簧称拉着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测出物体的质量m,根据μ=F/mg测出动摩擦因数.这样做虽然简单,但并不实用,因为让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实在是一种不容易把握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一题多解、全方位多渠道地考虑问题, 对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举一例. 题目: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2 kg,木板左端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向右的恒力F=2 N作用在物块上,要使物块相对木块移动L=1 m,F  相似文献   

14.
<正>一、拉力作用在下面的物体上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_1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_2的足够长木板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拉物块,试讨论物块、木板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原则是:一要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二要创新,以加大高考的效度和区分度.下面举出几例物理创新实验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动摩擦因数测量的创新实验 例1为了简单测量小木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一端固定在木板P上的轻弹簧置于水平桌面上,固定木板P,在桌面上标记弹簧自由端位置O,将小木块接触弹簧自由端(不拴接)并使其缓慢移至A位置,如图1所示. b.将小木块从静止开始释放,小木块运动至B位置静止.  相似文献   

16.
题目先阅读有关材料再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材料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两物体间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跟两物体间压力的比值称为动摩擦因素.若用/表示滑动摩擦力,用N表示物体间的压力,用p表示动摩擦因素,则p二m.当压力一定时,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f越大.而f越大,动摩擦因素p也越大.可见,动摩擦因素反映了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问题给你一块表面平整且较长的木板,一块表面平整的长方体小铁块,一把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秤以及一些线.(l)用这些器材测定铁块在木板上运动时的动摩擦因素p,…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七.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是1,2,3,….n的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相同,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l,2,3,…,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为υ0,2υ0,3υ0,…,nυ0,方向都水平向右.木板的质量跟所有木板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作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是:1.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秤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2.在木块上放砝码,重做实验1,读出这次的拉力,跟实验1的拉力相比较.3.在水平长木板上固定好砂纸或棉布,放上木块(不加砝码),重做上面的实验,读出这次的拉力,跟实验1的拉力相比较.以下几个实验中的问题,你能回答吗?1.开始拉木块运动就立刻读出拉力的大小行吗?为什么?答:不行,开始拉木块时,木块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由零开始变大,木块受力不平衡.这样读出的拉力大小就不等于摩擦…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图像解决基本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  相似文献   

20.
两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f时,必存在弹力(正压力)N,且f与N的方向相互垂直,f与N的大小满足f=μN(μ为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如图1所示,f与N的合力F的方向与弹力N的方向夹角为θ,称为摩擦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