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Ⅰ) 1.(1)C(2)B(3)A(4)C(5)A(6)D(7)C (8)C(9)B 2.(1)药匙 镊子 盖满试管底部1~2mL(2)倒(3)①b②e③d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Ⅱ) 1.(1)D(2)C(3)D 2.(1)试管 橡皮塞 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塞子(2)①略 ②甲: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乙: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丙:过滤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③甲: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乙:滴管口伸入试管口 丙: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未靠紧烧杯内壁 实验一 1.B 2.D 3.D 4.E;C、…  相似文献   

2.
一、初中化学教材第93页图5-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如盐酸一旦加入,反应不可停止控制,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改装所需仪器:①烂底试管;②导气管;③烧杯;④集气瓶。三、改装后实验步骤:①将盐酸盛在烧杯中;②将石灰石装在试管中,并加带导管橡皮塞;③要制CO2,只要将试管浸入盐酸中;④反应要停下来,只要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四、改装后的好处:①控制操作方便,反应起止迅速;②不会向空气中释放CO。;③有效利用了废旧仪器(烂试管)。实验室制取CO_2装置的改装@宁佐芳$湖南简家陇中学…  相似文献   

3.
1.为了测定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00g混合物样品放入右图所示的大试管中充分加热,直至反应完全,并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现有如下可供选择的操作:①将导气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②给药品加热;③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气体;④取出导气管;⑤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如图,此时导管出口略高于液面);⑥冷却至室温;⑦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后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生…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中的数字“3”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三中学(443001)郑光明1加热操作中试剂容量的3个1/311试管内盛装液体不能超过1/3;12烧瓶内盛装液体一般不超过1/3;13烧杯内盛装液体一般不超过1/3(最多不超过1/2)。注:酒精灯、蒸发皿、...  相似文献   

5.
a.仪器装置如图1所示。b.仪器特点。把教材中不易操作的突发性实验现象变为容易操作的连续性实验现象;解决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胶塞的松紧带来的胆怯心理和不安全因素,实验效果直观、生动,此仪器装置还可以用来说明“蒸气轮机”的原理(一器多用)。c.材料。直径25mm×200mm试管1个,带尖嘴玻璃导管的胶塞1个,木块1块,玻璃棒1根,硬质塑料1块。图1d.制作方法。用塑料和玻璃棒做一个风车,带尖嘴玻璃导管的胶塞与试管连接,置于铁架台上,调整成如图1所示。e.使用方法。①取下胶管,在试管内加入1/3的水。②将胶塞…  相似文献   

6.
NO的制备及氧化实验的改进湖南津市一中(415400)李文春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p.150[实验6-5],用稀HNO3与Cu反应制备NO有以下缺点:①反应速度慢;②生成的NO立即与试管内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得不到纯净的无色...  相似文献   

7.
木材干馏实验装置改进仙桃市通海口一中余孝忠(433000)初中化学课本第108页,图3~2是实验室木材干馏的装置。在此实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1.装置中的硬质大试管经过实验后,常常会出现试管破裂或变形。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木材加热,温度不...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条件下,用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通过观察溶液浑浊出现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说明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a.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号试管:10mL0.1mol/L硫代硫酸钠;2号试管:7mL0.1mol/L硫代硫酸钠加3mL水;3号试管:5mL0.1mol/L硫代硫酸钠加5mL水。②取三支滴管吸取等量的1∶5硫酸溶液后,插入上述三支试管内。③用手挤压加液控制杆,三支滴管中硫酸同时滴…  相似文献   

9.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中关于硝酸氧化性实验,是用Cu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气体,此实验笔者认为有如下缺点:①用试管做此实验生成的NO会立即与试管中氧气反应,学生很难观察到NO是无色的气体。②NO是有毒的气体,用试管做此实验就需等到Cu片反应尽,气体才没有逸出的了,这样就严重地污染了教室的空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不利。所以,有必要对此实验加以改进。1实验装置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实验步骤及现象a.装入药品。在试管1中加入一小块CaCO3(够排尽空气即可,大约1g),气球中放入少许Na2O2(约两药匙…  相似文献   

10.
1硫在氧气中燃烧a.反应原理。S+O2SO2SO2有毒,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NaOH=Na2SO3+H2Ob.仪器与药品。硫磺、锥形瓶、软木塞、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d.操作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磺,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点燃=图1②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锥形瓶里(锥形瓶内盛装约10mLNaOH溶液),塞紧软木塞,观察实验现象。①效果明显;②无污染产生。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非肉眼能观察得到,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又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义务教育教材《化学》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由于锌粒和稀硫酸的用量较少,学生操作不熟练,检验H2纯度的操作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氢气量不足,影响点燃和还原CuO性质的实验,中途又要重新加药品,验纯、点燃和还原CuO,实验效果不佳,成功率较低,影响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为此,笔者进行如下改进的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1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装置见图1。2实验操作a.把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导气管、Y形管、止水夹按图1连接好,关闭止水夹m2,打开止水夹m1进行气密性检查;b.在试管A中加入锌粒与稀硫酸后,仍然关闭…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课本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因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而成为一难点。笔者经过反复实验,经改进装置、方法后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操作步骤及现象a.将烘烤后的木炭和氧化铜以质量比为1:9或1:10的比例置于研钵中研细、混匀。b.将混匀的混合物装入球形小试管中,约为球形体积的2/3,并在距离药品2~3cm处塞上一团玻璃毛,右手持试管夹,加热(约1min)至混合物开始出现放热反应即混合物开始出现红热现象时,立即移开试管,左手将备好的大试管罩在球形…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38页(实验2-7]内容是:比较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分别和HCl(aq)反应,放出CO2的快慢、教材上实验装置和操作看似很简单,但演示过程中,往往现象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a.粉末粘附在气球内壁与试管内壁上较多,实际参加反应的Na2CO3和NAHCO3的质量不等。 b.教师演示该实验时不易同时操作。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用以下装置操作(图1)更为方便,效果显著。 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一、改进要点:①向无色乙酸乙酯试剂中加入3-5滴红色(或其它颜色)油漆作指示剂·②将酯的用量增加到1ml.③水浴加热时,取出试管振荡2-3次.二.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里加入1ml有红色油漆作指示剂的乙酸乙酯.再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第二支试管里加稀H2SO4(1:5)0.5ml,蒸馏水5ml,第三支试管里加30%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oC的水浴里加热,加热过程中,取出试管振荡2-3次·三.实验现象:5-10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第一支试管里上层红色液柱体积无多大变化,乙酸乙酯气味依…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实验使用的仪器约有30种,基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可供加热的仪器;②用于测容的仪器;③用于计量的仪器;④用于分离的仪器.对于这些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在10年来的全国卷与上海卷中出现的频率达85.7%.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某些实验任务,是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考查的形式从给出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些实验操作,上升至考查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巧做硫与铜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三章中设计的硫与铜的演示实验存在严重缺陷,一是在试管中加热硫粉不易聚集浓的硫蒸气,因此插入铜丝往往无红热现象,仅仅可以观察到铜丝变黑;二是加热时间较长,硫蒸气扩散,易造成污染.现作以下改进,经多次实验,效果良好.一、实验装置:说明:球形干燥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二、实验操作:1.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塞,把一根擦亮的铜丝插入橡皮塞中央.(见上图)2.用小纸槽将少量硫粉放入干燥管球形部位.3.加热球形部位,观察到其中硫蒸气“翻腾”后,迅速插入铜丝,铜丝立即变黑继而通红,极像…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中,掌握好各种物质的“量”是至关重要的,但容易被学生所忽视,由此导致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仅浪费化学药品,而且可能导致化学实验的失败或给实验带来危险。以下是化学实验中各种物质取量的参考值。1.化学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最少量:(1)液体的取量是1~2ml。(2)固体的取量是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2.中和反应实验中指示剂的取量是1~2滴。3.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的量是不少于容器容积的1/4,不超过容器容积的2/3。4.试管装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加入的量…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必修本)第二册中,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按教材中的实验程序去操作,要进行两次组装配套,在塞橡皮塞那一瞬间,气体极易散到空气中;点燃实验时有大量微小炭粒在室内纷纷扬扬;加之乙炔气体中常含有H2S,PH3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再者,电石一次性投入,量少了不足以使实验圆满完成,量多了又浪费原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这样改进的。图1n棉团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b.实验。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有孔匙内放3粒电石(约13g),将R伸进烧瓶并塞紧橡皮塞,让棉团与烧瓶支管口保…  相似文献   

19.
除去玻璃仪器上化学污迹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做完制氧实验后,试管内壁出现黑褐色污物;做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总沉积着一层红色铜;洗涤后的玻璃仪器在存放过程中若与保护层铁制件接触一段时间后会附上黄褐色锈迹;木材(煤)干馏后试管内有炭迹。试管内这些化学污迹不清除就成了“一次性”使用试管,弃之是一种浪费。为此,介绍锰迹、铜迹、炭迹的除去方法,供实验工作者参考试用。a.锰迹除去方法。锰迹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污迹,其洁净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浓盐酸法。用少量浓盐酸浸泡,可以片刻除迹。如果稍微加热可加速除迹过程。反应原理如下:MnO2+4HCl(…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电磁铁”一节的教学中,教材上关于“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学生实验是这样的:用图1这些器材制作电磁铁:先用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着一个方向绕制两个匝数不同(40匝和80匝)的线圈,再用棉线缠绕固定,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就制成了两个简单的电磁铁。此学生实验有以下几点不足:①要制作两个电磁铁,比较费时;②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连接电路以及改变线圈匝数不够方便;③当电磁铁磁性强弱相差不大时,学生往往较难根据吸引铁钉的多少来判定磁性的强弱。改进的学生实验如图2。图1大头针大铁钉棉线开关电源细漆包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