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观察能力 能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便于理解记忆.  相似文献   

2.
观察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认识事物都是从感性认识(即从观察中感知事物)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各科的学习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学科中"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的考查内容要求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高考试题中的流程题正是体现了这些要求,这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命题内容广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问方式灵活,充分体现了“起点高,  相似文献   

4.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良根 《贵州教育》2014,(13):26-29
正一、化学实验能力简述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习化学的媒介。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化学实验现象,不但能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并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能力是以一定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用思考和行为对未知事物(或现象)探索,或求证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运用化学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的能  相似文献   

7.
2005年《考试大纲》在“观察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下面以近几年高考题中的图示题为例进行分析.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对图示题引起重视并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相似文献   

8.
200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要求的能力之一是“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界定给我们指出了命题的一个方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化学的视角去分析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能力上更重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新课程考试大纲明确其要求是: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取、有序存储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考试说明》中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明确规定:考生必须具备能够通过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储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的表达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戴美娣 《考试周刊》2010,(44):181-181
化学观察能力是指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能力。化学观察能力是顺利进行化学观察活动、获得感性的化学认识的保证,为进一步进行理性思维、获得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理性的化学认识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发展化学思维的基础。观察是思维的源泉,对现象的感知越充分、越全面.就越有助于思维而获得真知。可见,观察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做好对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考《考试大纲》中强调考试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所以STS新闻是每年高考出题的重要素材。现将2004 年媒体报道的新闻摘录一部分,并编成相关信息题,供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刘芹 《考试周刊》2012,(63):147-148
学好一门学科阅读能力是重要因素。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化学教材中的科学史话,资料卡片,科学探究,以及各种图片等内容,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的感知和体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化学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一些图表,这些图表中都含有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隐含的.这就要求考生了解图表所呈现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2009年《考试说明》在“观察能力”方面要求考生具有“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这几年,图表题备受高考命题组青睐,是高考的重点题型.下面就常见图表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能力培养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好化学的保证。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总结教师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坚持的原则及培养中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邱永 《成才之路》2012,(8):23-23
正化学是研究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关系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研究过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不仅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还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庆红 《贵州教育》2010,(14):45-45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化学知识就只是一些空洞理论。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化学实验能为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提供感性材料,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虽然书本里的一些知识是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2008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的考查重点是凸显学科素养和能力.其素养和能力要求有:理解化学学科.形成信息素养.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图形、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应用;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因此在2008新高考中,大阅读量的信息题出现的比例将会增大.各地的调研试题中已有明显反映.以下是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时这类案例分析后的反思以及总结出的一些应对策略,与各位同仁及考生共享,以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认识事物本质,丰富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教学活动形式,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