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多元化深入,舞龙运动正在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河南省舞龙运动在高校的开展研究可以促进全国高校舞龙运动的普及。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开展舞龙运动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课程普遍开展,能够为舞龙运动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舞龙文化在河南省高校有着深厚的积淀,尤其是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中较为常见。舞龙运动的开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良好素材,符合高校教育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2.
武术功法运动是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桩功是武术功法运动的一种,它和众多的功法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分析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了传统武术桩功和武术功法的涵义、内容、形式和分类,分析了桩功和功法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传统武术桩功在功力比赛项目乃至整个功法运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及技术掌握,更应重视对其内在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承角度,对武术运动项目在小学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马巷中心小学体育课程中武术内容开设情况整体较好,武术课程教学场地充足,能...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视域下,所有课程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如何基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寻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思政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从强化武术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基于课程思政对武术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视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创设良好的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氛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国内外久负盛名。由此可见,少林武术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少林武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内容和活力,而且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与少林武术特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安徽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影响安徽省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学生对散打的价值需求、散打运动的安全性问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散打运动开展的组织和管理等若干因素对高校武术散打发展的影响作用,为推动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是民族体育课程设置体系之重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教学中教师对武术套路技术的教法缺乏创新等不科学、不规范之处。并剖析其中原因,总结出武术套路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从而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武术运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武术以及一些其它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一直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作为体育教材内容,这类教材主要包括武术的基本功、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武术内容,以及举石担、拔河、踢毽子、秋千、摔跤、跳绳等民间体育项目。本讲分别就武术教材和民间体育教材的特性及其教学的有关要点,做一说明,并以此与广大体育教师朋友交换意见。一、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性(一)武术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9.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体育院校武术教材、相关武术工具书及文献的考察,发现作为武术运动形式之一的功法没有被列入教材之中,长此以往,武术功法将会游离于武术运动之外,淡出人们的思维,这对于武术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本文提出将武术功法纳入体育院校武术教材技术体系之中,并对武术功法纳入之后的教材中的武术、武术功法的概念,武术的分类,武术功法的内容、分类以及武术功法与套路、搏斗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帝全 《体育学刊》2001,8(6):37-39
通过对广东省10所本科院校武术选项课教师的访谈及对华南理工大学97、98级参加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高校武术选项课内容设置应以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心理倾向为本,向以散打、跆拳道为主的设置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武术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针对普通院校武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课时少、内容多、学生武术功底差的难题,文章运用生理学、解剖学及训练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武术动作教学中的教学顺序以及教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及方法,旨在为武术动作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产学研合作视角,探讨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湖南省高校武术队伍发展与壮大的新出路,为湖南省高校优化武术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这也是文章的目的与意义。文章以湖南省高校武术产学研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探讨高校武术与企业、高校武术联盟的合作模式。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湖南省高校武术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   

14.
刍议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校武术教育的实际状况并不容乐观,存在着"大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高校武术教学也呈现出体操化的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从课程的导入、讲授武术健身价值、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结合实战攻防演练、将武德教育贯穿整个武术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在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期为提高高校武术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武术课程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高校武术课程目标的再认识,并分析了高校武术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提出构建新武术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本学校武道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梳理,得出体系化的日本武道各项是日本学校武道发展的基础等结论,并基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中国学校武术需要基于武术拳种形成完善的学校武术体系;(2)中国学校武术需要形成适应学校教育的教材、教法;(3)中国学校武术发展要重视学校武术类场馆建设;(4)中国学校武术协会(俱乐部)活动是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高校武术人才选拔的基础;(5)中国武术在学科建设方面走在了日本武道之前,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西安市19所在校学生超过3000人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武术课程调查发现,西安市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的专业教师有较大的缺口,现有的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教学内容较为生疏,不同程度地影响武术课的教学效果和科学正确的传达武术概念,影响武术项目在普通高校中传播和普及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反映出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敬业精神。西安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对武术课程有兴趣和热情,但是却流于表面,缺乏行动保障和正确的引导;由于学生了解武术项目的途径缺乏科学性,致使学生对武术课的选课动机与所设课程教学目标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武术课的教学主体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一定不适应性,教学过程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教学主体的两个子系统都应该调整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方式。文章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列入"985"工程的39所院校留学生人数及留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兴趣程度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在"985"院校留学生中开设中国武术课不仅符合了"985"工程的政策,而且也对留学生的学习、社交、健康以及业余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留学生也将成为高校国际武术文化交流的直接传播者。由此可见,中国武术在"985"高校留学生中开展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对中国武术向世界推广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艺武术是武术与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是武术艺术化的一种创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演艺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促进了高校间的国际化交流,并为当今的武术学科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更体现了武术的一种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武术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文章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借鉴社会学理论分,对近代军民国主义影响下武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