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信我们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诗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作文,但即使在那个时代,天赋如曹植脱口而出、下笔成文者仍少之又少,名篇大作更多的是十年寒窗后的辛苦结晶。今天,诗歌变成了作文,文字数量、文章篇幅俱增,能即席成文的人尤难寻觅,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指导  相似文献   

2.
曹植的《鹞雀赋》和出土的《神乌赋》相似。而他的《髑髅说》和庄子的“庄子见髑髅”也有相似之处,《神乌赋》和“庄子见髑髅”都有吸取民间文学的特点。而曹植所处的那个时代谐谑调侃之风盛行。总之,时代和个人的因素决定了曹植在吸取民间文学方面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3.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把网络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而获得习作成功体验,最后达到自能作文。【教学内容】《我是摇摇》诗歌写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与自己习作相关的信息;2.模仿诗歌《我是苹果》,在电脑上做诗;3.能从内容、形式、韵味等方面评价诗歌,并根据网上学习伙伴的建议修改诗歌;4.体验诗歌创作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通过网络获取习作相关信息;在电脑上尝试并初步学会创作诗歌、评价诗歌。【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在模仿的实践中感悟诗歌创作的一般技巧。…  相似文献   

5.
曹植诗歌代表了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的巅峰状态,其艺术手法值得我们予以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认知、理解曹植诗歌艺术手法,是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的课题。本文提出了几个教学路径,以其实现最大程度上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序说:“陈思为建安之杰。”曹植的诗歌在其文学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这个意义上讲,曹植就是以他的诗歌而著称于世的。曹植的诗歌创作,交织着慷慨之情和悲愤之情。他的大部分诗歌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他以深沉浓重、浑厚委婉的抒情歌喉加入了建安时代“慷慨悲凉”的文学大合唱,赢得了当时及后世人的敬仰和崇敬。  相似文献   

7.
姚静 《作文》2023,(4):27-28
<正>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大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丁晏评价:“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这足以见得学者对于曹植诗歌评价之高。本文主要从五言诗、诗风、风骨等方面对曹植诗歌进行鉴赏。一、五言诗五言诗是曹植最为擅长的诗歌领域,可以说曹植成就了五言诗,五言诗也成就了曹植。  相似文献   

8.
曹植的诗歌被评为"情兼雅怨",他的"怨"主题诗是对传统的继承,但另一方面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丰富多彩的面貌,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明燕 《文教资料》2008,(32):128-129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诗歌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调整"是必然的.学生对诗歌的识记和感悟能力,学生口头表述和书面评价能力,学生对诗歌的具体分析与规律点睛能力是当前中学诗歌教学的重点.只有把准目标,我们的诗歌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曹植的《鹞雀赋》和出土的《神乌赋》相似。而他的《髑髅说》和庄子的“庄子见髑髅”也有相似之处,《神乌赋》和“庄子见髑髅”都有吸取民间文学的特点。而曹植所处的那个时代谐谑调侃之风盛行。总之,时代和个人的因素决定了曹植在吸取民间文学方面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11.
曹植是建安时期卓有成效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妇女题材诗歌触及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本文从分析曹植反叛意识萌发的原因、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反叛意识三方面对曹植的妇女题材诗歌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一位在诗歌创作上集大成的古代诗人,他提倡并实践着"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创作主张."建安之杰"--曹植就是他最为倾慕的前代诗人.杜甫在多方汲取曹植诗歌艺术传统的同时,更进行了难能可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对曹植诗句及诗歌语言的摹仿学习并更趋臻境,在谋篇布局上对曹植的继承并更胜一筹,以及对曹植诗风的沿袭并更具特色等方面.正是由于杜甫对以曹植为代表的前代诗人有继承更敢于创新,所以才成就了他不朽的诗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人生在前后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前期的曹植是一个志得意满,风流自赏的翩翩公子,后期的他则在无尽的苦闷中挣扎.文艺是苦闷的象征,苦闷的生命体验必然要在曹植的后期诗中反映出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曹植的后期诗较少直接抒发苦闷,而更多采取了兴以抒情,比以抒情,托寓抒情,反衬抒情等多种方式委婉曲折地抒发苦闷之情.正是这些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使得曹植后期诗内蕴丰富,怨而不怒,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不但提高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水平,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曹植一生崇尚自由,渴望能建功立业,可又怀才不遇。其本人与“白马游侠”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他正是将自己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的理想寄托在“白马游侠”的意象之中。“白马游侠”的诗歌意象是曹植理想人格的化身。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天中学刊》2023,(1):68-75
学界针对曹植诗歌的系年工作有四种考证思路:根据诗歌自序所提供的明确时间信息;从诗歌正文中提取信息与史实互证;联系相关作品进行互证;依据诗作所反映的情绪、风格倒推其写作时代。系年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本事批评”,这种批评方式得以成立的前提是诗歌具有现实指向性。其实曹植的诗歌未必都可与其现实际遇一一对应,汉魏乐府或《杂诗》等无题诗歌的魅力便在于表意的不确定性和抒情的普世性,且这些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群体性的同题并作,并不存在个人化的情感寄托。曹植的案例在中古文诗歌研究中很有代表性,宋代以来形成的以系年为基础的本事批评并不适用于这一类诗歌,文本细读、诗体分析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难忘"老鼠"     
李红燕 《师道》2003,(11):37
像所有美丽的女孩一样,我喜欢把自己的书房打扮得浪漫温馨富有女人味。但是就在我那被公认的雅致有情调的案头,却赫然贴着两张大幅的老鼠图片。因为总也难忘那个叫洁的小女孩,难忘那个被我伤害过的美丽的愿望。那时我才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我以《我愿是……》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我欣喜地看到了许多想象丰富、愿望美好的作文。正在我为自己学生的作文而高兴之时,忽然有一篇文章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就是那个叫洁的女孩写的。她的作文题目竟是《我愿是一只老鼠》,而且她的文章第一句话居然就是:也许你愿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  相似文献   

18.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有一种雄浑壮闸的悲壮美;曹丕的诗委婉含蓄,秀美细腻,具有宁静、柔扣之美;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而后期隐曲深沉甚至哀伤忧愤,情绪低徊。本文从社会环境、个人地位和经历对作者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篇将“古诗十九首”与曹植后期诗歌加以关照,探究二者在抒情主体、主题精神、抒情风格诸多方面的趋同一致性。由笔者的论述看来,至少“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离曹植的时代很近。  相似文献   

20.
张勤 《考试周刊》2010,(38):22-23
曹植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曹植的诗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它涉及到对诗歌的总体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诗歌史上贡献、与其他诗人比较、诗歌研究的不足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