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生音乐基础还较为薄弱,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积累不够。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生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学会唱好民歌;以音乐实践为活动,让学生学会再创作;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让学生学会爱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小学生与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差异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甘肃省3个地市20所学校的1864名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欺凌行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遭受欺凌的比率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欺凌行为存在显著学业差异,学业较差学生遭受欺凌的比率高于学业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学生;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欺凌行为存在显著父亲职业差异,父亲职业为农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市民、干部、教师、医生和其他的学生;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欺凌行为存在显著家庭经济差异,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情况很好的学生;小学生与初中生在是否住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住校生更容易遭受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民族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民族音乐审美素养和民族自豪感,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容易忽视对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民族音乐在小学阶段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族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是一种宝贵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了解更多的音乐种类和歌唱风格,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丰富学生的底蕴和内涵。本文主要探究了通过民族音乐提高小学生音乐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产生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3—8年级学生20804人的问卷调查表明:总体上小学生学校生存状态优于初中生,声誉较高的学校学生生存状态优于普通学校和乡镇学校;学习内在动机弱,功利性取向强;教育氛围呈现文化转型特点:权威型教师亲和性强,简单化的教育方式较强;班集体文化建设与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概念、师生关系等显著相关,但普遍薄弱。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事物所作出的反应与教师的意愿相悖的一种心理现象。据我们对62名4年级小学生、420名5、6年级小学生和618名初中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的,4年级小学生占8.06%;5、6年级小学生占21.67%;初中生占30.91%。5、6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一般在以下4种情况下发生:1.学生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正确的,教师尚没有认识到,但不讲道理,过分地运用自己的“权威”对学生实行  相似文献   

7.
民族器乐合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民乐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民族音乐表现力和民族管弦乐合奏能力。而对比训练正是培养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抑扬对比,提高学生音乐情感表达能力;顿挫对比,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控制能力;刚柔对比,促进学生音乐力度把握能力;明暗对比,培养学生音乐色彩表现能力;徐疾对比,加强学生音乐速度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8.
发现一当代中小学生基本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表现较好;总体上城市好于乡镇,乡镇好于农村。发现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存在着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中小学生在诚信上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反复,即小学生情况最好,其次是高中生,最后是初中生。发现三中小学生在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等方面做得很好,而在宽容尊重和理解包容等方面做得相对较差;城市学生在宽容、互助等方面的表现要优于乡镇和农村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和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渗透民族音乐之精髓;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带来正面影响。教师要建立民族音乐教学的自觉意识,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适时补充民族音乐内容;在音乐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布设更多民族音乐学习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民族音乐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积极应对全球化对中国音乐教学的冲击,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前中学民族音乐教学在师资力量、学生兴趣等方面都不容乐观。为加强中学民族音乐教学,音乐教师要从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纷纷 《亚太教育》2019,(12):82-82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精彩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但小学生对之却了解甚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鉴于此,本文对民族音乐传承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与初中音乐教师双向适应较差。本人根据十几年在音乐教学中,发现主要问题是:(1)对音乐课兴趣减弱。由于科目增加,没时间关注,认为音乐课是副科,对音乐缺乏重视。(2)生理上正处于变声期,心理上未成熟,好奇、模仿热衷于流行歌曲,对教材中的歌曲缺乏兴趣。(3)抵触传统的民族音乐,音乐鉴赏能力有待提高。(5)教育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不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初中民族音乐教学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起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了解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理解的重要作用。民族音乐最具民族性,最能体现民族风格,代表民族精神。而初中生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怎样理解民族音乐,怎样学习民族音乐,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成了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52):142-143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在小学阶段学习民族音乐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能加强他们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感,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述在小学阶段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方式,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邹秀云 《考试周刊》2011,(31):203-204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民族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心性。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而小学音乐课与课外兴趣小组是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有效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戏曲.歌剧、器乐的兴趣;对学生民族情感的渗透作用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让民族情感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  相似文献   

19.
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力一法,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师生互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更加热爱祖国,喜欢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20.
音乐校本课程是对传统音乐课程的补充,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竹笛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演奏乐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笛悟乐,引导学生走近民族音乐,培养民族情怀;以笛代声,分解难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以笛为媒介,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开发音乐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