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歌曲《寻找楼兰》是著名曲作家王志信和词作家刘麟谱写的一首很具影响力的声乐作品,其音乐语言丰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抒情性、歌唱性。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编配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受到广大声乐歌唱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楼兰》讲述了古都楼兰的盛衰发展。本文基于该书关于楼兰人的远行与回归展开讨论,探究其楼兰人远行与回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宣叙性歌曲《Fixer upper》的基础上,从音乐结构与戏剧情节、宣叙手法、声音形象定位、演唱中的语音问题及乐队特征分析上探讨关于音乐剧中宣叙性段落的场面创造与表演。  相似文献   

4.
楼兰的忧郁     
《楼兰的忧郁》一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关于楼兰古国我了解的很少。最早听见"楼兰"二字是和"楼兰姑娘"同时出现的,再后来只知道"楼兰"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国家而已。它在哪里?曾经怎样?现在如何……教学使然,寒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一些视频,如"失落的神秘——楼兰古国","荒漠下的真相(1-7集)"……让我了解了"楼兰古国",走进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5.
声乐是一门演唱艺术,演唱是一门听觉艺术,唱是本,唱好是关键;本文认为唱的关键在:熟悉了解作品,了解并抓住作品的背景及风格,分析歌曲的旋律线及调式调性段落,歌唱中语言的咬字吐词及行腔,唱好歌曲的高潮部分.  相似文献   

6.
楼兰在人们的心目中,与罗布泊是不可分割的。正因为有了罗布泊的滋润,才有楼兰的兴盛,随着罗布泊的干涸,楼兰也逐渐衰亡。去楼兰探险,先要越过罗布泊的盐壳地。这些盐壳坚硬异常,用榔头都难以敲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司马光砸缸》是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优秀少儿歌曲,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声乐作品大奖、2007年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在教材中歌曲作为欣赏曲目。作品的歌词由小学语文《司马光砸缸》改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四四拍,结构为回旋曲式,五段体。旋律轻快富于童趣,以同音进行模拟砸水缸的"哐当"声作为叙事与说理两个段落的引导,寓理于事、叙事出理,主题多次反复呈现,使  相似文献   

8.
楼兰的忧郁     
《楼兰的忧郁》一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关于楼兰古国我了解的很少。最早听见“楼兰”二字是和“楼兰姑娘”同时出现的,再后来只知道“楼兰”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国家而已。它在哪里?曾经怎样?现在如何……教学使然,寒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一些视频,  相似文献   

9.
丝绸古道上的明珠——楼兰楼兰,在人们的心目中,与罗布泊是不可分割的。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沿岸,历史上为西汉时期西域36国之一,从公元前116年至公元630年,共有7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通过运用音色不同的变化来准确、完整地表现出一首歌曲在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内容,使听众的情感随着演唱融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之中,达到听者与歌者的情感沟通,进而产生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少女楼兰     
楼兰不漂亮,初三(1)班总共有二十一个女孩,数她最丑,却偏偏叫了楼兰,弄得那些男生见了她就唱《楼兰姑娘》,让楼兰很自卑。不漂亮但活泼一点的女孩,总会引人注意的,可惜楼兰不但不漂亮,整天还死气沉沉的,因此没有一个男生会注意她,愿意和她谈心或者交朋友,最多也只是当着她的面唱《楼兰姑娘》来嘲弄她。楼兰怎么可能不自卑呢? 楼兰的成绩也很糟糕,她连自己最得意的语文也没有及格过。这样的学生,久而久之,老师也会忽视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7,(23)
楼兰注解:不是楼兰古城,却胜似楼兰古城,指梦境。例句:嘿,瞧那家伙,又到楼兰溜达去了。名古屋注解:即"明鼓屋的",是那些明目张胆地讨别人便宜的人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三千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惩罚”。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国的富裕和繁华;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当沙尘暴卷来湮埋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楼兰被湮埋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据报载,在宁夏地区贫苦的农民们挣钱的…  相似文献   

14.
丝绸古道上的明珠——楼兰(下) 楼兰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地理位置。2000年前,这里是丝绸之路上南北贯通、东西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担负着丝路迎来送往、补给给养的重任。丝绸之路的南、北二道,在相当长时期就是以楼兰为界而分的。且楼兰处于“西当焉耆,南壮鄯善,北捍匈奴,东近敦煌”的战略地位.以致汉朝、匈奴都竭尽心思要将楼兰收为自己的麾下。楼兰在历史上的兴盛,还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当年的楼兰,受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赐,形成一片广阔的河流冲  相似文献   

15.
酸溜句子     
校园流行语之地理版XIAOYUANLIUXINGYU金三角注解:指考试作弊,互对答案。例句:下午考英语,我们又可以金三角了。楼兰注解:不是楼兰古城,却胜似楼兰古城,在这里指梦境。例句:嘿,瞧那家伙,又去楼兰溜达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的何宇华、孙永军两位研究人员 ,最近利用遥感技术破解了楼兰古城消亡之谜。他们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判读解译 ,发现楼兰古城上游存在堰塞湖和两处地质滑坡。他们认为 ,新疆楼兰古城最终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发生过两处滑坡崩塌(分别位于古城上游8.5公里和20公里处 ,前者规模较小 ,后者规模较大) ,堵住河水后形成堰塞湖 ,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楼兰古城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楼兰消亡之谜  相似文献   

17.
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索劢楼兰屯田究系何时,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楼兰出土文书提供了探讨的新契机。《水经注》谓劢在楼兰“大田三年”,而C.16.1(楼61)残纸记有楼兰屯府汇报“嘉平四年三月司徒府癸丑书署军”至“(正元)二年正月戊寅”间事宜之文件,符合“大田三年”之时限。《水经注》所见当事人索劢、毛奕两人正史均未载,然劢祷词所引“古”人王尊、王霸、耿恭分属两汉,而楼兰文书中迄未发现确属东汉者,均可佐证索劢非属东汉。东汉中晚期积弱不振,也无可能遣出“行贰师将军”出屯楼兰。本文还探讨了索劢于楼兰屯田如日中天之际突然东返的重大事件背景,进而讨论了《三国志》与《晋书》失载索劢楼兰屯田史事之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丝路楼兰     
或许有人对楼兰较为陌生,因为它沉睡在沙漠中已有千年了。翻翻古书就会知道,《史记》便有关于楼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报告西域见闻,即称“楼兰、姑师(今吐鲁番一带)邑有城廓,临盐泽”。公元前77年,汉朝开始在这里屯田,楼兰成了新疆较早经营农业的兴旺绿洲。到了唐朝,楼兰常出现在边塞诗里,往往变为“边远”的同义词。大诗人李白作《塞下曲》高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边塞诗人岑参的《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写道:“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多少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外考古学家憧憬的神秘之地。  相似文献   

19.
英语歌曲欣赏是普通高中开设选修模块中欣赏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实施策略,完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侯灿 《家教指南》2001,(4):105-111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出土有大批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曹魏西晋时期西域长史的治所,史籍缺载,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利用考古文物、文献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论证了楼兰城址即为史书上所说的西域长史的治所.同时也解决了海头与楼兰城址之争,认为海头实为斯坦因1914年编号的LK城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