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传媒发展十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小华 《新闻记者》2001,(12):14-26
(续上期) 趋势六:新闻媒介的运作基础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 新闻媒介的运作基础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消费方式、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标准化分类,与以分众传播模式为规范的生产组织,成为新闻媒介生产流程重组的共同选择.因之,规模化、工业化的特稿专稿提供成为通讯社的标准产品样式,并为通讯社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地域性媒体的错位竞争、差别竞争趋势,进一步明确专稿的地域性概念,将成为通讯社运行和营销的标准模式之一.信息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水平等基本因素不仅会被报纸等传统媒体定期关注,通讯社也会进行新闻信息产品消费者定期调查,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争取年轻信息消费者成为通讯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从战争年代的“窑洞通讯社”到和平时期相对封闭的国内通讯社,再到当今跻身于世界四大通讯社之列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发展史,是几代新华人对有中国特色世界性通讯社客观规律艰苦探索的历史。 三个基本规律是通讯社的本质属性 建设世界性通讯社必须按照通讯社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因为:一、要把新华社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争取未来的更大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而这个理论的核心莫过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关于通讯社客观规律的理论。二、面对新闻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通讯社的干部职工开始重新确定通讯社的座标和方位,寻找通讯社的优势和出路,即必须按照通讯社的规律办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三、按通讯社规律办事,具有很  相似文献   

3.
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现有38个通讯社成员。它的前身是1961年12月22日在曼谷成立的亚洲通讯社组织。为了扩大活动范围,发展太平洋地区的通讯社作为自己的成员,1981年11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五次大会通过决议改为现名,简称亚通组织。新华社于1981年11月加入亚通组织。亚通组织内部18个通讯社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包括新华社、俄塔社、伊朗通讯社、共同社、马来西亚通讯社、阿曼通讯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泰国通讯社、  相似文献   

4.
多数国内和国际新闻由新闻通讯社供稿。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讯社。通讯社可以使大报节省搜集国内新闻的费用。国家通讯社可由政府控制,筛选面向国人的消息。部分通讯社为地区性通讯社,即向本国和其他国家提供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新闻。此外,还有世界性通讯社,不仅提供本国新闻,还报道世界各地的消息。通讯社之间可有协议,互换新闻。现在,我们先介绍六大世界性通讯社。在全世界公众所得到的国际新闻中,有  相似文献   

5.
十一、台湾的通讯业、印刷业与出版社团一、通讯业概述台湾光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通讯社开始在岛上诞生。1946年3月,台湾诞生了一党一民两家通讯社。民营通讯社名民权通讯社,于3月1日成立于台北,由谢汉儒独资创办,是光复后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党营通讯社叫台湾通讯社。是光复后第一家党公营通讯社,由国民党台湾省党部组建。该社社址最初在台北,1959年其总社随省党部迁至台中。由于有省党部的支持,所以台湾通讯社实力较雄厚,能每日发稿。此时成  相似文献   

6.
浅析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体育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体育新闻报道曹剑杰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三大通讯社是指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国际奥委会将来访奥运会的各国通讯社分为三大类:世界性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和国家性通讯社。美联、路透和法新就属第一类,它们同奥运会东道国通讯社一样,享有许多特...  相似文献   

7.
简史苏联通讯社——塔斯社,是一个后起的世界性通讯社。与法新社、路透社等通讯社比较,塔斯社是比较年轻的,至今只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国有一个彼得格勒通讯社(普塔社)。这一通讯社是国内通讯社,它的新闻受着当时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控制。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自己的通讯社,摆脱了国际新闻垄断组织的影响,开始开辟获得国际新闻的道路。俄国最早的一个通讯社,是1894年在彼得堡建立的俄国通讯社。1902年,俄国政府另  相似文献   

8.
来丰  张永贵 《新闻界》2002,(3):22-24
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这为中国通讯社发展之始。其他国家在中国开办通讯社一直要到20世纪以后,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日本的通讯社,一时间几乎有超越路透社之势。随着新闻通讯事业的发展,国人渐渐认识到新闻通讯市场被外国通讯社垄断之危害,遂有自办通讯社之议,逐渐开办国人自己的通讯社,收回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通讯社是1920年八九月间成立于上海的华俄通讯社。该通讯社开始由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该通讯社即归发起组领导,由杨明斋具体负责。据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7月至1921年7月,该通讯社发表的报道共有140多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该通讯社仍然工作了一段时间才结束使命。因此,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通讯社10年来有所增加,现在有90个主权国家有通讯社,但是还有40国(其中25国人口在100万以上)没有通讯社。所有的通讯社都不仅向报刊,还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供应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在50国中,通讯社是由国家控有或指挥的,在另外40国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通讯社是由一些报纸(有的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共同控有的或津贴的组织,或是独立的公司(有的是由国家创设的)。各地区的通讯社之间,  相似文献   

11.
通讯社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民国时期,国内曾涌现大量通讯社,特别是地方性通讯社数目相当庞大。国民党内不同政治势力和派系为谋取自身利益,纷纷染指通讯社业务,他们或直接兴办,或暗中资助,很多省份的中心城市都先后出现了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等系统创办的地方性通讯社。这些通讯社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所控制。国民党系统地方性通讯社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乱象及对新闻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讯社(NEWS AGENCY)的含意就是服务(SERV ICE),服务性是通讯社本身的固有属性。从1835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哈瓦斯诞生起,一百多年来,通讯社的服务项目已从为外交、商业、银行界人士提供信息,扩展到为各行各业的用户和读者服务。特别是从七十年代以来,通讯社新增设的服务项目真可谓层出不穷。1982年出版的美国大百科全书在给通讯社下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讯社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向公众提供新闻。”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突破了。尤其是西方四大通讯社服务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拓展了通讯社的落地渠道,并促进了受众的关注,同时也提升了通讯社的品牌形象价值,这体现了通讯社本身的利益,也是通讯社的客户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15日,伊拉克战争硝烟尚未完全消散,首届世界通讯社峰会如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来自世界各国58个通讯社的100多名代表相聚一堂,就新世界形势下通讯社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签署了最终声明,呼吁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维护新闻工作者获取、传播新闻的权利。 此次会议的东道主为土耳其最大的半官方通讯社阿纳多卢通讯社,出席此次峰会的地区性通讯社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竞争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把哪些通讯社列入世界性通讯社有不同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53年出版的《各国通讯社介绍》一书,把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和法国的法新社、英国的路透社、苏联的塔斯社这五家通讯社称为世界性通讯社。划分的理由是它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有遍及全球的收集与报道新闻的机构和记者网。1982年美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在上述五大通讯社之外,又加上五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国际业务的中国的新华社、意大利的安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我国的通讯社简况   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起始于 1904年,到 1947年,全国共有各类通讯社 647家,除了国民党办的中央通讯社和共产党办的红色中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的前身 )外,多数通讯社的规模都很小。特别是其中的不少民营的通讯社,往往一块钢板两三个人就能办起来。新中国成立后,通讯社一律由国家经营,保留下来的只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两家。在 50年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家通讯社只有国内 6个总分社, 28个分社,外加香港分社和志愿军分社,工作人员仅 2000来人。经过 50年的努力,现在的新华社已经拥有 32个国内分社,…  相似文献   

17.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 ,给通讯社带来巨大挑战 ,使其“新闻信息总汇”的地位受到威胁。同时 ,因特网又给通讯社带来极大的机遇 ,大量网站的出现 ,为通讯社孕育了一个巨大的新闻信息市场。西方三大通讯社在发展其网络服务时 ,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策略 ,第一 ,采用通讯社的传统模式向网站提出新闻信息 ,第二 ,走资源整合的道路 ,与外部公司特别是IT公司合作 ,向全球提供无限上网服务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讯社号称是媒体中的媒体,为媒体提供新闻的。但是,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微博兴起之后,通讯社的原发新闻或者说首创新闻,都在大幅下降。很多社会的热点,第一个引爆的,很多都不是通讯社,而是微博引爆的。微博有了第一条消息以后,这时候通讯社或者是网站,  相似文献   

19.
新闻贵在于一个“新”字,如果没有时效也就不称其为新闻了。因此,世界上不论是大通讯社还是小通讯社无不一直在为拼抢新闻的时效而进行激烈的争夺。争先抢发新闻固然是每一家通讯社的天职,然而,在国际新闻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西方四大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已不只是光拼抢信息性的新闻了。当然,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公众认为是世界性的通讯社来说仍然在为新闻时效、发稿数量而进行艰苦的拼搏。然而,这正是走向世界性通讯社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发稿时效和数量上都胜别人一筹,才能站得住脚,才能逐步跨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世界性通讯社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也可以说是世界性通讯社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些新闻刊物上有文章或资料提到: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通讯社是邵飘萍1918年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辑社.而据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载,已知的最早的国人办的通讯社,是190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见1934年《广州年鉴》).这个通讯社比新闻编辑社时间上要早十四年.其实,在邵飘萍创办新闻编辑社前八、九年中,我国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已先后创立不下二十家.如1909年李盛铎、王侃叔等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1912年1月创办于广州的公民通讯社,同年九月于上海创办的民国第一通讯社,同年11月于广州创办的展民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