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 ,这道题的立意 ,同2001年高考作文的话题“诚信”一样 ,回旋的余地比较小 ,考生不可能越出道德底线 ,只能在对真、善、美的心灵选择上做文章。当然 ,对于写作水平超群的考生来说 ,是任何题目都不会将他们难倒的 ;即使戴上重重的“锁链” ,他们也会把“舞”跳好。下面 ,笔者谨想就本次阅卷中窥察到的“亮点”和缺憾谈几点体会。一、在吃透题旨的前提下迸发思想的火花2002年的高考作文 ,应当紧扣“心灵”和“选择”这两个关键词 ,只有立足于这一基础 ,才能实现立意的准确升华 ,否则便是“飞…  相似文献   

2.
揭开面纱,200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旧貌新颜;尘埃落定,500多万考生的“心灵的选择”已判出优劣高下。面对着课程改革汹涌大潮的冲击,这震动着几百万考生心灵的“心灵的选择”不能不再度引起中语界同仁的深思:作文教学,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路……一、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完全可以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2002年高考作文命题是旧貌新颜,渐臻完善。命题形式上,它继续采用三个“体段”(出示“材料”、解说材料引出话题、提出要求)的供料型话题作文;命题思想上,它继续延伸着由理想回归现实的轴线(199…  相似文献   

3.
如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呼唤的是个性的表达。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话题。但一些写议论文的考生则将话题共性化了,如写国家的心灵选择,写民族的心灵选择,写第三世界的心灵选择等,这样就远远脱离了他们自身的能力范围,文章也自然流于泛泛而谈,空话套话连篇。在选材方面,一些考生也舍弃了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而选择了那些众所周知、自己却并不十分清楚的例子。一举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一举例就是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举例就是钱…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虽然不同于以往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它们在审题立意上要求限制得比较严格 ,但它毕竟也属于一种“在限制中发挥”的作文。它虽然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不等于可以不要审题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不少问题 ,也正反映出部分考生审题意识的淡薄和审题能力的缺乏。如 2 0 0 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 ,有些考生无视题意 ,在话题情景设计的材料上大作文章 ,围绕着四个图形惨淡经营 ;2 0 0 2年高考“心灵的选择”话题 ,不少考生只是泛泛地一般地写“选择” ,而没有抓住“触动心灵的” ,“在思想深…  相似文献   

5.
2002年高考作文继“诚信”话题之后,又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再一次对考生的“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方面进行了检测。笔者在评卷过程中,一方面为考生立意高远、主题健康、结构新颖、妙言佳句而拍手称快,另一方面又为部分考生偏离话题、取向偏颇、脱离现实、是非不明而扼腕叹息。造成作文失误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话题范围缺乏整体的认识。2002年话题形式有别于去年,它对内容进行了限定。“心灵的选择”就是面对两难境地作出一种选择。根据材料,这种选择是高尚的,是符合道德水准的,是符合法律法规的…  相似文献   

6.
2002年高考要求考生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与2001年高考作文相比较有以下特点:开放立意范围,倡导自由表达,注重公德意识,防范抄袭作假。  相似文献   

7.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文“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者了解,2002—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文的弊病主要有: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在引出话题前,命题人提供了一则登山者救人的故事,这段材料本身确实蕴涵“救人亦救己”“助人亦自助”的“双赢”含意。  相似文献   

8.
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面对这一指向性比较明确的话题 ,那些写作水平超群的考生 ,不但吃透了题意 ,而且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他们具有锐意创新的勇气 ,充分展示了功底和才情 ;他们的作文 ,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 ,具有如下特点 :一、想象独特 ,底蕴丰厚2002年高考中备受瞩目的金牌作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小重山 后的选择》《刺秦》《选择牢笼》《昭君的选择》《华容道》等 ,都是想象奇特、底蕴丰厚的佳作。作者身处考场 ,却能冷静发挥 ,把“心灵的选择”与某位历史人物(或某部名著…  相似文献   

9.
2002年高考作文题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从“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中,选取素材,写“不得抄袭”的作文。我们认为,这个题目是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最不认为满意的一个作文题目。一、囿于去年道德类话题没有突破去年高考作文出了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诚信”属于道德类话题。以它深深触及了社会道德和人性道德的本质而引人关注,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可以说,“诚信”话题的提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人们心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它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诚…  相似文献   

10.
《好同学》2002,(10)
2002年高考之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特邀请十多位“考生”进行了一次高考作文应试,他们中有作家、学者、名人,还有普通的中学生。在这次非正式的考试中,虽没有严格的监考,但进行了正规的阅卷。以下是“考生”聂卫平的“心灵选择”: (北京“考生”聂卫平:著名围棋国手.少年时代就痂谜于围棋世界,终成一代大师,但从未写过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是新世纪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的曙光,是一片发着油光的、晶莹的橄榄叶。它孕育于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逐渐张扬,2001年的“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渐趋成熟。这类开放性的话题确实为考生提供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创作时空,高考佳作异彩纷呈,但同时许多佳构妙作中的标题往往失  相似文献   

12.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堤说:“一切文字皆贵真,真情作诗感得人。”可惜这个道理还未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他们似乎觉得作文非得用另一种语言不可,于是平时背范文,作文时言不由衷,导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的一位负责人曾披露了2002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一高考作文选题雷同。篇篇“心灵的选择”,城里考生写“离婚”,农村考生写“失学”。  相似文献   

14.
一种被高考考生所认可的新型作文样式已逐渐趋于明朗,那就是立足于文学名著、历史史实等基础的“故事新编”。因为考生视野的开阔,对话题本身高度的驾驭力,以及对“故事”的深入解读,无论在构思上,还是在内容的充实上,都很好地契合了高考作文的相关要求,所以在阅卷场上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他们也因此成为高考考场上的幸运儿。下面仅以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为例,选择几篇优秀作文的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审题不难话题作文由于其开放性,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一般不会造成离题万里的情况,但审题不准的情况也有发生。如2001年的“诚信”话题,有的考生理解为“真诚”;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有的考生就写“社会职业的选择”、“买书时正版书与盗版书的选择”等等,这就偏离了“心灵”这一限制性定语。要特别注意2001、2002、2003连续三年的作文要求中均突出强调了“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的限制,切不可打擦边球,话题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题干要求写“遇到、见到、听到”的“触动心灵”的“选择”,这包括写“怎样选择”“应该如何选择”,构成完整的结构和深刻的立意。所谓“心灵”,是说所写内容要关系到自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当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邀请著名作家魏明伦按照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看看语文教师能给多少分。魏先生写了一篇题为“考场思考”的“应试作文”,结果得到的评价是:“文章是好文章,可以打满分;但作为试卷跑题了,应得低分。”“文学作品与高考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魏明伦虽然文才飞扬,思路创新,但今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心灵的选择’,着眼点在‘选择’上,而魏的作文通篇都是对心灵的思考,到最后也没有作出明确的选择,显然扣题不紧,我给22分。”(2002年7月21日《文摘报》)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7年—1989年的命题作文,1990年—1998年的材料作文,1999年至今的话题作文。1999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是“诚信”,2002年是“心灵的选择”。话题作文的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一做法,可以使考生在文体上自由选定,为每一位考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但是,今年考生出场后,不少人反映作文偏难,感到难以下笔。那么,到底今年的作文难不难呢?今年作文的命题意图是什么?学生备考和考场发挥可能存在哪些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命题变幻莫测.让考生很难“碰中”,但总有一些话题是常考内容,比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2009年高考辽宁卷、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均涉及“诚信”话题。而高考作文需要体现时代精神,于是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便成为考生的最爱,但这样难免会给阅卷老师千人一面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一、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