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集句联浅说     
集句联就是从诗词曲赋、碑帖、熟语、宗教经典中集录成句为联。联语要保留原文词句,浑然天成,另出新意,还要符合对联对声律、对仗、平仄的要求。 关于集句联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始于宋代的王安石。清代的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她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相似文献   

2.
张宇 《语文知识》2004,(7):13-13
对联中有一种既集古人名句,又隐去关键字词的.即所谓集句隐字联。这种对联具有双重技巧,制作难度比一般集句联要大.但它饶有兴趣,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3.
集句联选析     
<正>集句,就是集古人成句;集句联,就是从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中集录古人成句作为对联。集句联在各种形式的集句(如集句诗、集句词、集句碑文)中最为流行,是对联中很显赫的派系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三副精彩的集句联:(一)此江若变作春酒;问余何事栖碧山。这副对联是1930年3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到古镇采石游  相似文献   

4.
所谓集句联,就是从古今不同的诗文中摘取现成名句,或将原句略加点化,形成的对联。集句联看似信手拈来、坐收渔利,实则是长期积累、苦心煞费的结果。集句联不仅要求作者博闻强识,精通古今,而且要信手拈来,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另出新意.还得合乎对联对声律、对仗、平仄的要求。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所谓集句,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集句诗到了北宋王安石手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对集句诗的重视程度、集句诗体裁的开拓、主题的严肃方面,还是艺术的提高上,北宋一朝均无人出王安石之右,加之,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影响、庇护晚辈的创作,故而在他之后,集句诗成为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对联又叫楹联、楹贴或对子等。对联种类繁多,如春节书写张贴的叫春联、祝寿用的叫寿联、婚嫁庆贺的叫喜联、追悼逝者的叫挽联、生者自撰挽联的叫自挽联、集他人诗词为联的叫集句联、各行各  相似文献   

8.
集句是借他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好的集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集句按类型可分为集句诗、集句联,集句诗钟三种。集句诗,就是将前人的诗句信手拾来,巧妙地集成一首诗,以抒情言志。文天祥在燕京坐牢的三年间集杜诗二百首,他在《集杜诗》开头一段自序:“余坐幽燕狱中,无所为,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对蔡琰个人情韵细致捕捉,超越了集句诗“文字拼接”的桎梏,将“情似”、“神似”、“原汁原味”的情感在诗文中交织,人性的共鸣获得了最为有机的凝聚与融合。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虽集他人之诗句,但灌注了一股生命气韵,字里行间仿佛传达蔡琰本人的心声,王安石用另一种方式让读者看到蔡琰内心的苦楚。集他人之诗,却依旧灌注一股生命气韵,这是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超越“文字拼接”游戏之作,成为诗中上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艺形式,对联深得人们的喜爱。不少作家对对联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巧妙地把对联穿插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室联就是其中独特的一种。《红楼梦》中的居室联,皆非随手敷衍,而是有深意的,衡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1.
集句,是我国古诗和楹联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创作方法,就是采集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佳句(也有用文句的),重新组合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它虽然不是作者自撰,但在选句构思上,同样要求符合诗联形式的特点,尤其要求集句的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并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显示一个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金匮杨子延善集句为联。其一联云:放歌自得,心旷神怡,尽教风雷江湖,梦里不知身是客;逸尖遄飞,酒酣耳热,难得烟花鱼鸟,老来专以醉为乡。上联四句,出自张炎《寄兴词》、范仲淹《岳阳楼记》、张玉田《归杭疏》、李后主《浪淘沙》;下联四句,集自王勃《滕王阁序》、魏文帝《与吴质书》、李商隐《谢河东公和诗启》、苏轼《次韵赵金铄诗》。信手拈来,浑然一体。集句为联一则  相似文献   

13.
<正>雪,大自然天工造化之骄子,"北风散作花,巧丽世无种"(王安石诗句)。因其天姿丽质,晶莹洁白,装点江山如画,深受人们喜爱。雪,也是对联作者灵感的触媒,以雪入联的佳作,呈诗情画意之神韵,历来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4.
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Yíng)联、联语、对子、联对子。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学式样,从古到今,用途非常广泛。从前私塾专门设有学习对联的功课,叫“对课”,并且抓得很扎实。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道:“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是为日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多,如《尚书》“谦得益,满招损”,《诗经·  相似文献   

15.
据说“韩”字的来历,还真少不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活说北宋庆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041年,时年20岁的王安石赴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马家员外大门时,只见门上挂着一盏走马灯,右门楹上贴有一幅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看了赞不绝口:“好对!好对!”但一时又无法续对下联。马府管家见有一公子模样的人激赏楹联,急忙进屋禀报,待马员外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的踪影,原来王安石忙于赶路,已匆匆离去。王安石在汴京的考试非常顺利,交了头卷,为此主考官特意传他去面试。考题是现场对联,考官指着大堂前飘扬的飞虎旗随口念出了“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的上联,要求王安石答出下联。王安石马上想起了马员外家门前的半副对联,立即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相对。主考官见他才思敏捷如斯,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6.
张明华《集句诗嬗变研究》一书对历代集句诗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括,较系统、全面地勾画出集句诗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同时探讨了集句诗嬗变趋势与"创作诗"之关系、集句诗创作与理论发展间的互动关系等。全书既有对集句诗发展的宏观把握,又有详细的个案研究,点面结合,颇多胜义。此书与其另一著作《集句诗文献研究》一同形成对集句诗的系列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集句诗研究的薄弱局面。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边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为同边旁联。这种对联构思精巧,饶有趣味。例如,和尚与秀才对的一联: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阅读中,有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对联研究与导读”。当学生了解了《三国演义》中回目联、回尾联、插入联的特点后,我重点聚焦插入联,从“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目标入手,解读对联的本义,还原故事场景,进行读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徐庶评价诸葛亮对联导读”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歇后联集萃     
有一种对联,上下联均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类似谜面,后一部分类似谜底, 可以叫做歇后联。歇后联简练生动,诙谐风趣,深受人们的喜爱。兹集于此,以供欣  相似文献   

20.
白化《学习写对联》一书,举了一些名联为例,第一页第一例为“邓小平撰写的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