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平乐·村居》最后一句“溪头卧剥莲蓬”,有的书籍上作“溪头看剥莲蓬”。是“看剥”还是“卧剥”,没有定论。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选入此词,作“卧剥”,但句末注云:“‘卧剥’原本作‘看剥’,据别本改。用以形容‘无赖’,义较胜。”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版)作“无赖”、作“看剥”。“最喜小儿无赖”句后注云:“虽似口语写实,但大儿、中儿、小儿云云,盖从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化出,只…  相似文献   

2.
还记得幼时读过的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3.
李新 《初中生辅导》2006,(14):13-14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4.
清平乐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据《花庵词选》载,原题作“村居”,当初作者曾上书朝廷,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土,不但未被采纳,反而排斥免官,落职家乡达二十年  相似文献   

5.
清平乐     
茅■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7.
追求意境     
意境,是作者创造的优美、新鲜、深邃的艺术境界。语文课本上有许多优美的意境。 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 有这样一户人家,住在低矮的茅屋。门面有一湾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嫩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相对而坐,操着十分好听的南方口音,一边喝着美酒,一边拉着家常,不时还互相开着玩笑。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老二在家里编织鸡笼。老三是个小淘气,正仰卧在溪边剥莲蓬……全家生活得是这样和谐,这样的意境,自然能引起强烈的美感。“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栩栩如生,逗人喜爱,充满了童稚之美。“卧剥莲蓬”的“卧”字,既贴切地写出了小儿顽皮的动作,又含蓄地写出  相似文献   

8.
已不记得当初学辛弃疾的那首《清平乐》是在小学还是中学,但却清楚地记得老师教我们读的是"清平乐(lè)",而且这样一直读到了我当老师后的今天。这次因为要上一堂综合性学习课,想找古代孩子玩的游戏,我想起了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句。为了准确,我上网查找全词。发现百度网上出现"清平乐"这个词条时总清楚地附上"yuè"这个读音  相似文献   

9.
看完《童年生活最甜蜜》后,我蓦地想到了辛弃疾的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情不自禁地品味到小作者童年生活的甜蜜。在内容上,这篇习作可以说是精心组织材料。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小作者用墨如泼地只写了两件事:一件是种花生,“我”与小伙伴仿效大人在树林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却被护林队毁掉了,于是,“我们”便找书记评理。当面论理不行,便趁上级来人检查生产之机,又揭书记的  相似文献   

10.
清平乐     
辛弃疾号幼安.这位山东人,没过过几天平安日子,他21岁就领兵抗金,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戎马倥偬,上奏疏《美芹十论》要皇帝抗金.皇帝不抗金,反把辛弃疾免职闲置江西上饶一带乡下.辛弃疾睡梦中还在想着领兵收复失地,握住吴钩,喜看“眼前万里江山”;而醒来才知道自己已是“华发苍颜”.那一日,他来到一个小山村,景色使他伤心,他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调寄《清平乐》.  相似文献   

11.
在通常情况下,表达赞许、喜爱的感情,要用褒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也可采用“化贬为褒”的方法,从而使表达显得机巧动人,谐趣横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有位著名的教授,曾幽默地对自己的生活自我解嘲说“:已属颠倒黑白之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颠倒黑白”指头上的黑发变白,口中白齿变黑“;水深火热”“,水深”指自己嗜好喝茶“,火热”指有抽烟的癖好,烟不离口。巧用贬义词,表情达意,别解成语,寓庄于谐,为自己画像,幽默风趣,妙趣横生。一、化贬为褒,刻画人物的情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  相似文献   

12.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想想词中的词句,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理解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话。词的开头交待了农村清新迷人的景色,农家清贫的生活。生:我理解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话中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师:你理解得到位,理解力真强。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是谁家的老头儿和老伴,喝了点酒,带着醉意,用当地的方言在亲热地交谈。生:我不同意他对“醉”的理解。从图上看不出老人们喝了酒,我看到的是老头儿和老伴在亲热地交谈…  相似文献   

13.
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相似文献   

14.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几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15.
因何而醉?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语第九册选录的一首宋词,作者辛弃疾,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全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备课的过程中,随着钻研的深入,笔者发现其间对“醉”字的理解,很值得探讨一番。1.老夫妻有了微微的酒意(?)关于“醉里吴音相媚好”句,手边所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历来的解释都是老夫妻俩带着微微的酒意,说着吴侬软语,亲热和谐貌。对这一解释,我一直心存疑惑,总觉得有点牵强附会。据考证,自唐以来,农户家家有自酿米酒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幼…  相似文献   

16.
原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17.
高勇 《初中生辅导》2008,(Z5):33-35
【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茅屋又矮又低,近旁的小溪边上长满了绿绿的小草。从茅屋中传出略带醉意的聊天声,用的是吴地的方音,听  相似文献   

18.
村居之乐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人刚吃过饭,已是午后,他缓缓走出家门,立刻感到一股暖意溢满了全身。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金灿灿的阳光沐浴在身上,别提有多舒服了。这时,一阵柔和的暖风吹了过来,使得诗人微微地产生了一点儿困倦之意。他打了个哈欠,伸了一个懒腰,怀着愉悦、悠闲、自在的心情向外走去。  相似文献   

19.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一本作"看")剥莲蓬。  相似文献   

20.
<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一本作"看")剥莲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