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其面目”注释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工农业余初中语文二册《望洋兴叹》篇的一条注释,我以为注得不妥。原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旋其面目”,课本注释为转过他的脸来。按此注,译文是:于是河伯转过他的脸来,仰头向海神感叹地说:“……。”这样译,从情节上分析是不合道理的。试想,河伯是“东面而视”大海,如果转过脸来,又怎么会“望洋向若而叹”呢? 从词义上分析,“面目”译做脸是不妥当的。“面目”就其本意是“脸”的意思,而“脸”又包容着形、神、色。所以本文中的“面目”  相似文献   

2.
《庄子·秋水》篇中的旋其面目一语,旋当训还,系还返、回复之义;面目指与神情有关的面容。旋其面目,即是回复其面容。面目不表脸或头义,旋其面目不能解为转过脸或转过头来;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即黄河所入之海,在黄河入海口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所视即为北海,也用不着转过脸或转过头来。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将《秋水》一文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译为“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教学用书》第159页),将“旋”译为“掉转”,“面目”译为“面部”(教材第79页注释⑩),这些翻译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礼记·大同》“外户而不闭”的意思是“让门在外面(开着)而不关上”,而不是“从外面把门合上而不插上门闩”;《庄子·秋水》“旋其面目”意思是:“(河伯才)回到原来的(即平常的、非得意的)表情”,而不是“掉转头来”。  相似文献   

5.
“望洋兴叹”同“望洋而叹”,语本《庄子·秋水》: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翻译成现代汉语为: “河神掉转脸来,仰面向海神感叹自己的渺小。”“望洋”还可写作“望阳”、“望佯”, 《释名·释姿容》: “望佯。佯,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毕沅疏证: “望羊,本皆作‘望佯’,非也。”  相似文献   

6.
他转过脸来,嘴唇几乎贴近她的耳朵,低声说:“我必须警告你.以后少管闲事。”维纳在初夏的天气里打了个冷战。  相似文献   

7.
李昌祥 《学语文》2003,(3):21-2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试验修订本)节选了《庄子·秋水》开头一段:“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相似文献   

8.
QQ 《高中生》2003,(12)
人有脸,杂志也有“脸”,杂志的“脸”就是杂志的封面。一般情况下,一本刊物只有一张“脸”,而《高中生》则有两张“脸”,因为《高中生》有“友情世界”和“学习世界”两个封面嘛。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从2003年第9期起,《高中生》的两张“脸”都悄悄地在改变。  相似文献   

9.
在听第二节《影子》的时候,童海云刚好坐在我旁边。 我当时没认出他。我压根没把身边这个沉默的大男孩与上午在剧场讲台上对着上千人讲第一节《影子》、爱教孩子们顺口溜的那位男老师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和我的伙伴对照这两节《影子》,轻声地品评起来。 正说到旁若无人、肆无忌惮的时候,忽然背后挨了一捅,有好心人相告:“童海云就是你身边这位。” 我吓了一大跳。转过脸来,正对着一双温和含笑的眼睛。 “你好!”他说,仿佛一点儿也不介意我刚才那些尖刻的评语。 “你就是童海云?哎呀,我怎么没认出来呢?”我讪讪  相似文献   

10.
拳头和脸     
用“拳头和脸”的关系来阐述“发展是硬道理”——很有特点。运用小品《主角和配角》来阐述“拳头和脸的关系”,从“主角和配角”引出“有脸与无脸”——这是作者独特的创新成果。此文还可升格,倒数第二自然段不应泛泛而谈,应写一件实在的事例,并像第二自然段那样作类似“主角与配角”的个性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学期中期初三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作文题目《学会——》。我班的“小品明星”(除了表演小品有天赋外,学习及其他均不投入)补充完整题目,滔滔不绝地写了500多字《学会打人》。中心内容是打人不能打脸。文中列举了他自从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的俗语后,就没再打别人的脸而专打屁股,等等。结尾一句是:“我学会了打人,我真高兴!”  相似文献   

12.
照章办事     
<正>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非常抱歉,”理发师殷勤可亲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樊铮 《四川教育》2004,(1):46-46
听一位老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就这4个词语提问。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来:“我”为什么会满怀好奇?“我”为什么一脸疑惑?“我”对什么将信将疑?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上述案例中,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不能说没有一点价值,但内容几乎是雷同的,归纳一下,不过就是对“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提出了疑问。这样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实则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训练和拓展。由此,我想到了另一堂语文课《最优秀的人是谁》(自选课文)。上课伊…  相似文献   

14.
曹禺先生二十三岁写下的天才之作《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出色结合而被推崇为经典性的话剧名著。时至今日,历史的车轮已经转过那段“阴沉、郁热”的岁月,《雷雨》仍以其不朽的魅力,隽永的意味折服读者和观众。没有一定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思想的精髓的;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人物对话的高超和精妙的。《雷雨》成功塑造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人物形象,丰满、复杂而又真实、典型。作品的“灵魂人物”周朴园被刻画得尤为“入木三分”。用“狼”来比喻周朴园,我想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15.
“脸”和“面”是一组单音节同义词,它们似乎都很常见,都可指头的前部。而根据《现代汉语字频统计表》(本表统计了1977—1982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面材料138000000字,统计字数11873029个),“面”和“脸”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频度分剐为0.2854、0.0194;其中,社会科学汉字频度“面”为0.2152,“脸”为0.0276(文学艺术汉字频度,“面”为0.2268,“脸”只有0.0734),自然科学汉字频度.“面”为0.4507,“脸”为0.0006。显然.“面”的书面使用频率远高于“脸”。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语体风格看,含“面”的成语多于含“脸”的成语,在《汉语成语大词典》(湖  相似文献   

16.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作文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说道。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那同学脸绯红地低下了头。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文章写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7.
淡如歌     
《诗经》里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意思是说长着酒窝的脸笑起来真好看啊,美丽明亮的眼睛真善睐啊,这都是平时用白底素粉来打扮,然后再淡淡描画的结果啊。  相似文献   

18.
《课外生活》2011,(10):44-44
自习课上,我正在专心做习题,后桌用笔捅了捅我的背,挺疼的。我转过脸,没好气地说:“别烦我,我正做习题呢!”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20.
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45页中,介绍了判断斜齿圆柱齿轮和圆柱蜗杆旋向的两种方法,原文如下:其一,“当观察者沿齿轮分度圆柱面的直线方向看过去,轮齿上远离观察者的任意一个端面齿廓,相对于接近观察者的任意一个端齿廓,按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