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学习过程。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笔者认为,搞好预习恰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预习"是指学习个体自觉运用已经储备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自主地了解、质疑、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是连接"旧"与"新"、"课外"与"课堂"、"教"与"学"的桥梁。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及运用旧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新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有效的预习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自觉运  相似文献   

3.
<正>预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预习意识,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一、教师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这种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就  相似文献   

4.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更主动、更深刻、更高效。  相似文献   

5.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学习内容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有效科学的预习方法势必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对减轻课业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农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语文课前预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学习内容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有效科学的预习方法势必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对减轻课业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农村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语文课前预习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对原有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进行了改革。经过一段时期的实验,初步总结出了“预习引读法”的课堂结构。所谓“预习引读法”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再一次认真读懂课本,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亦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心理规律及有关学习手段,并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自觉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现以教学五年制统编教材第七册“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为例,说明运用这种方法的课堂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8.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提到预习,许多教师都会自然地想到学习课文时需要学生预习,谈到作文预习,很多教师不禁会问: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听课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及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及质量,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复习和解题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预习的窍门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一般来说,学生的预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学习成效也是较低的。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5.
柯晓伟 《考试周刊》2014,(82):76-77
教师在教学新的教学内容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觉主动地对新的内容进行查阅资料、浏览、了解,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被称为预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如布置简单有趣、循序渐进的作业,可以机动掌握时间和各类方法,增强检查效果,使学生达到预习的目的,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教师》2011,(20):89-90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上课要准备,这就是预习.小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到形成乃至不断发展阶段,预习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和预习中的收获听课,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他们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和预习中的收获听课,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他们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刘风禄 《现代教育》2012,(10):96-9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最重要也是最应当掌握的一种学习策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能够为终身学习打下  相似文献   

20.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重视预习的过程,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课堂上教师会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讲解,认真听讲就可以的;有的学生因为复习作业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忌预习,使预习流于形式,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多数学生因为没有预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预先了解,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