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有20余年,其间采写和编辑了大量的舆论监督稿件,且获得了大量的奖项。《闽西日报》的舆论监督版面原为半个月一期的《读者之声》,在报社党委、编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7月成立了群工部并将舆论监督版面设为现在影响较大的《读者热线》版,由我担任编辑至今。2006年,《读者热线》版头条栏目“登高视线”被评为“福建名专栏”。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我的头条舆论监督稿件大多来源于刚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记者,由于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所提供的稿件往往缺乏舆论监督稿件所应具备的“五性”,即:思想认识的统一性、把握问题的全面性、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文章标题的准确性、社会反响的认同性。本文就如何采编《闽西日报·读者热线》版粗浅地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
1987年11月17日《西安晚报》第一版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评此版面一等奖”,这是编辑匠心独运,精心编排的结果。第一,内容丰富,吸引读者。这块版共有消息、通讯、言论和照片等二十二条。头条是记者从正在西  相似文献   

3.
版面是视觉艺术,编排靠美学领航。好的内容应有美的形式来体现,质量上乘的稿件要有最佳的版面去反映。追求美观大方应是版面艺术的标准所在。人民日报经济版版面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版面要讲究美。读者拿起报纸一瞥,便有一种美的愉悦扑面而来,有欲罢不忍,非读不可之感。人民日报经济部编辑,在处理1986年8月13日二版《痛哭之后的奋起》《置之死地而后生》两篇稿件时,放在头条位置上,两栏四周加花线框起,标题醒目有序,正文排成90行高,犯忌而不忌,气势恢宏。1986年8  相似文献   

4.
版面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从来都不是机械的、被动的。作为党报尤其是一版的版面编排,大到哪一篇稿件作头条,哪一篇上报角,小到标题的字号字体、线条底纹的运用以及留多少字转多少版,都不是随意随心为之。其背后蕴含着很多的考量,版面编辑的政治意识绝不是虚的空的,政治意识贯穿在每一天的版面上,贯穿在每一篇稿件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编辑方法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版面区域强势原则,依照稿件的新闻价值大小对号入座.这种思维惯性往往导致编辑忽视头版右下角,造成版面失衡、虎头蛇尾.对于党报来说,头版是报纸的"旗舰",引领整份报纸的风格和传播导向.倒头条的位置"指令性动作"要求相对少,而且可以呈现相对稳定的版面特征.此外从读者的阅读习惯来看,他们在翻页之前一般会把目光停留在倒头条的位置上.所以,充分挖掘倒头条的"黄金效应"对党报头版实现最大化的"好看"与"亲和",实现最优传播效果起着"压轴儿"作用.  相似文献   

6.
6月25日至7月27日,《解放军报》陆续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11篇本报记者采定的系列报道:《来自江主席视察过连队的报告》。为强化报纸的视觉效果,该报还注重对版面进行精心包装,每篇配两幅图片,加以框线,使这组报道文图并茂,庄重大方、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它的位置和头条产生了对应关系,所以称为倒头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信息量的聚增,我们的报道面也必须拓宽,增加层次,同志们提出了倒头条的编排方法。从多年实践来看,倒头条,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对改革报纸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为多层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新的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者,不同的读者群,构成对报纸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全部读者的愿望,这实在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作为面向全省的一张党报,虽然它是各种内容的综合版,但不可能把凡是群众欢迎的消息,都处理在版面的重要位置。比如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群众人人关心,但你不可能将此类消息天天放在头条位置。如果我们不刊登这类消息,就会难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要求,甚至还会因此丢失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寻找新的领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倒头条  相似文献   

8.
版面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3月22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打开当天的报纸,不禁为精美的版面叫好,他在值班手记上写道:今天有几块版面体现了编辑的苦心经营:(一)一版头条河北、山东两条新闻,看来只是一般的农事报道,但经过编辑的精心处理(加栏题、照片、加框)就形成了一组很有气势的、反映当前农业上突出问题的重点报道,扣动读者心弦。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版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重要。(二)第十版的《中国的水》专页,本是水利部长的一篇长文章,如果照搬上版,版面肯定  相似文献   

9.
有位老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写出的稿件交往编辑部后,我知道能发表在报纸版面中的哪一个位置,是头条,还是报眼,或是右下角。这自然与其长期的采写实践经验分不开,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记者对所写的消息、通讯的新闻价值有着准确的判断力,有着较强的版面意识。而现在一些记者版面意识淡薄,写出稿件给编辑部一交了事,认为组版是编辑的事情。这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记者根据新闻价值标准来选择报道对象,来判断新闻事实的取舍。而编辑部则是根据记者采写出的稿件进行编排、选择,并通过对稿件在版面上的安排,体现出编辑部对稿件所含的新闻价值的再度判断。用版面语言,诸如稿件的位置安排及标题字号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11.
报纸版面是由版面素材组合而成。文字、标题、图片、线条这些素材,经过编辑的精心组合,能产生动态,使版面“活”起来。 如何处理好版面,使其具有动感,以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经济版的阅读率,发挥其宣传作用,就必须强化其服务性。经多年《应城日报》经济版新闻编辑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其服务性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精心选头条,为读者报道经济动态。头条新闻是一个版面的“车头”,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来选稿,把那些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稿件选为头条。为保证头条新闻的稿源,我们向通讯员约稿,鼓励记者到基层采写,同时组织头条经济新闻大赛活动,鼓励记者和  相似文献   

13.
2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出人物通讯《永远的巴山红叶》,副题《追记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头版加转入第8版的人物通讯稿,和配发的本报评论员文章《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占了一个整版版面.接下来,2月10日,在第4版头条刊发《王瑛:最后的日子》;11日,在第2版头条刊发《生日的挽歌》,配发了"网友留言板";13日,第8版用1个整版的版面刊发摄影报道《大巴山的女儿》.  相似文献   

14.
我当了多年编辑。工作时常想,采写新闻有公认的五要素,组织版面能否也找出五要素呢?拙文把版面“五要素”试提出来,以求与新闻界同仁共同研讨。一要有一个好头条。头条是每个版的带头稿,抓不到一个好头条,整个版就立不起来,显得没看头。因此,版面编辑要花精力选头条、编头条。  相似文献   

15.
1989年3月25日,长春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一条消息:在长春设摊8年的浙江修鞋匠张桂友,为素不相识的居民救火身负重伤,但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而陷入困境。消息的标题是:《修鞋匠舍身救火——可赞!负重伤药费难付——咋办!许多人呼吁:不要让见义勇为的人“吞苦果”》。同时,配发编后随笔《请来帮助张桂友》,呼吁长春人向张桂友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天,当一份份长春日报送到读者手中时,长  相似文献   

16.
报纸编辑常觉头条难选,读者常嫌头条乏味,从这点看,确实需要改革一番。头条难选,难在何处?恐怕主要是编辑难于突破老的条条框框,难于解开捆绑的“绳索”。按老习惯,头条非重要消息,有分量的通讯,综合性述评或重要言论莫上,这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搞死了版面,因而也就失去了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作为一名晚报副刊的美术编辑,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探索,体会到进行版面编排时,首先应坚持形式服从内容妁原则,做到主题鲜明,主次分明。头条一般是这一版面的闪光点,它的标题可制作得大而醒目。长期的或重点的栏目可固定位置与形式,其它一些稿件可根据版面灵活编排。有的稿件虽然短小,但其可读性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了吸引读者,我们可以给文章加框、制美术题,使其醒目。同时因为读者阅读时的视觉运动规律是由左向右、由上至下的,所以在处理文章布局时,就应遵循这一规律,使主题清楚,位置恰当,以防主次不清。 其次,副刊版的编排一定要精致,结构应灵活组合,多样化。在编排中经常应用的有版块结构和交叉组合。头条或重要的文章或固定的栏目可用版块结构,使文章显得醒目突出,给人以协调匀称之美感。但如果文章太长,处理整块的结构就会显得版面  相似文献   

18.
编辑应当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我们每天面对几十数百条稿件,如何处理其轻、重、缓、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既是体现报纸的编辑方针,又是表明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观点,正确地引导舆论.报纸编排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因此,一版的右下角通常成为不被人重视的“报屁股”.多年来,我们强调“区间优势”多一些,重头稿件往上放,下面一般发简讯之类.这样做的结果是,编排人员顺其自然摆稿,主观能动性减少,版面的变化由于缺了一个角,显得生气不够.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量越来越大的社会,经营好晚报一版右下角,是报纸发展的需要.一、为多层次信息传播提供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则,一张报纸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群,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党报的一张晚报,不可能把一版头条处理成读者都喜闻乐见的内容.故而,精心操作右下角,将弱势变强势,就能够拓展有限的空间.倒头条的有效利用,使我们的报道面拓宽了,报道的层次增加了,杜会新闻、法制新闻、群众呼声、批评揭露、综合分析等都有了天地,常常引起读者的共鸣.综观羊城、今晚、武汉三家晚报七月下旬十天的一版倒头条,上述新闻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其中武汉晚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今晚报以反映群众呼声、抨击不良现象的小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为庆祝人民日报成立40周年,由人民日报总编室编辑,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日报历届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集》将于6月份同读者见面。这个集子选辑的是自1979年第一届至1987年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的74篇(件)作品,内容包括评论、通讯、消息、来信标题、版面、专栏、新闻照片、漫画九大类,每篇获奖作品配有评介文章和词语注释,对作品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的问题、经验、背景以及引文出处等有关材料,从新闻角度作了较为翔实的评析和介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的尝试《解放日报》改版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首先是它崭新的版面安排。改版第一天的头版头条,是大字标题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消息。这次会议决定减征公粮4万石,公草1000万斤。这件关系边区百万群众利益的大事,理应放在这样显著的位置,而过去只能摆在三版或四版。从这一天起,整个版面都作了调整:一版——以解放区消息为主的要闻版;二版——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三版——国际消息版;四版——综合副刊版。这个安排,一是大大扩大了报道解放区和陕甘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