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如果说中医是祖国文化的一个宝库,那么针灸就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种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由外治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利用针或灸的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组学研究的时代。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正是通过不同穴位的配伍组合实现的。针灸配穴处方是现代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腧穴选择、配伍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着针灸临床的治疗效果,最大效度发挥腧穴的配伍效应是实现针灸疗效的核心关键。目前,在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提取腧穴处方,建立数据库,对腧穴归经、体表分布、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2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3篇文献,涉及41个腧穴,使用频次349次,三阴交应用频率最高,关元、气海、次髎、足三里、地机等为高频腧穴;常用经脉是脾经和任脉;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和腹部;特定穴以募穴和交会穴最常用;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关元-三阴交.结论:温针灸疗法原发性痛经选用腧穴多具有温补性;重视疼痛部位腧穴的应用,善于特定穴的应用,尤其是募穴和交会穴,核心腧穴组合为关元-三阴交,以远近配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司徒植教授一直在致力于中医药的发展,他在香港创办的中国针灸手力治疗学院、开创“三点联按”特效疗法和他发明的“飞磁整脊宝垫”,对中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如何进行临床选择穴位和科学组合穴位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方法通过查找近28年以来的有关针灸治疗慢性形式的偏瘫276篇和利用针灸方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52篇临床资料,对选择使用的腧穴类别、归经和应用数量展开研究。结果针灸治疗慢性形式的偏瘫总共应用195个穴位,应用数量是2957次,其中有关十四经穴的有174篇,一共应用数量是2849次,占96%;经外奇穴108,占总数量的4%.出现频次超过10%的经穴有29个,其中阳经穴24个,阴经穴8个。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资料总共利用了106个穴位,总频次为530次,其中十四经穴97个,一共应用次数为511次,占96%;经外奇穴19次,占4%.出现超过10%的经穴31个,阳经穴21个,阴经穴10个。结论治疗缓慢形式偏瘫和神经性偏瘫,全部将十四经穴的阳经穴位为关键穴位。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瘫是一种不可逆的脑部损伤,治疗较为困难。临床上常以药物、体疗、针灸、按摩、功能训练、配戴矫形器等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预防畸形、促进脑细胞生长、加速疾病的康复。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儿脑瘫中常用的矫形器以及矫形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赵百孝,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新加坡针灸师注册资格考试顾问;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经络腧穴学》、来华留学生精品课程《针灸学》课程负责人,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国际ISO"艾灸器通用标准"的起草人、国家医诊疗设备推广产品"百笑灸"发明人.  相似文献   

8.
黄强 《大众科技》2021,23(4):105-107
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外、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烈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传统经典理论,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穴以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然而,近年来国外学者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进而否定经络腧穴,否定传统针灸理论。作为国内针灸学科领军人物,梁繁荣教授组织全国多学科研究人员围绕“经穴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系统证实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并初步阐释了其科学内涵,比较系统、客观地回答了国际学术界对针灸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质疑。该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乙肝CHB患者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阴转率、机体的免疫力、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HB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朱宝军 《科学中国人》2014,(3S):230-230
一、反复吟咏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几千年传承不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文化圈内源自中医的“韩医”、“汉方”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针灸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应用体现了中医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光动力疗法在治疗牙周疾病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当前的临床治疗中,而且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此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以及靶向性药物和器械联合使用技术,其在治疗非肿瘤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上的临床研究非常多,而本文主要是对牙周疾病的治疗进行研究,下面就对光动力疗法中具有的抗微生物作用在牙周疾病中的辅助治疗应用,将主要的原理以及应用研究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讲究礼仪,说话含蓄,在谈话中避免使用与传统和社会习俗不符的语言,也就是禁忌语。本文主要探讨语言禁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语言禁忌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萍 《科教文汇》2009,(12):252-252
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汉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讲究礼仪,说话含蓄,在谈话中避免使用与传统和社会习俗不符的语言,也就是禁忌语。本文主要探讨语言禁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异,这就要求译者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再现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方式和风格,渗透到对方的语言文化中去,语言表达才能表达准确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7.
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的体育运动,也叫做体育疗法,简称体疗,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医学的一个组成部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医疗体育的国家,据《路史》记载早在唐尧时期,人们已开始用运动的方法来防治肌肉、关节活动障碍的疾病,到了春秋时代形成了“导引术”、“吐纳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及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五种自然疗法。它们都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原理治疗疾病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十分显著。把其中2~3种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并发出强大的综合效应。对许多病症,尤其是对某些疑难病症,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潮。“客家”是汉民族中一个系统分明而又很有特点的支系。客家先民原来主要是居住在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汉族人民。本文从容家的概念界定、客家文化的界定,客家饮食文化研究及其人格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旨在让大家对客家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阿输吠陀中的“妙闻之论”—印度传统医学经典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Susruta-samhita)第1卷《总论篇》中若干章的选译,并附有必要的解说与注释。这是对于印度传统医学-“阿输吠陀”(Ayurveda)原始文献基本内容的直接介绍。所选章节包括:《吠陀的超源》-全书的“序论”,总括性地讲述了“阿输吠陀”的概况,以及“人、病、药、医”四项。《出诊章》-学医者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获得“行医资格”,以及如何诊视患者。《疾病的说明》-造成精神与肉体之“苦”的疾病共有3种原因;疾病分为适宜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两类。《八种外科手术法》-切除、切开、乱刺、穿刺、拔除、刺络、缝合、包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