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界》2014,(13):21-26
"文学民族化"、"文艺民族化"、"电影民族化"多年来成为学界讨论热点话题,其基本根源在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冲突、对立而引发的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危机意识。以文学与戏剧、电影、美术、音乐、绘画、摄影、舞蹈等传统文艺形式为母体的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伴随"文艺全球化"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响,呈现出民族性的衰减和弱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但是迄今为止,学界对于"电视文艺民族化"论题研究较少,本文从提出"中国电视文艺民族化"的原因、"电视文艺民族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实现"电视文艺的民族化"的路径与方法,对当前"电视文艺的民族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宁海广播电视台用六年时间,摄制了一部30集的电视人文系列片《人意山光》,分别由5个篇章(综述篇、名胜篇、古迹篇、民俗篇、人物篇)组合而成,节目总量500分钟。播出后,好评如潮,有20多篇作品在省和全国各类电视文艺节目创优活动中获奖,其中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历届全国电视文艺"百家奖"电视节目终评中获得栏目类、其他类、电视文学类一等奖的就有四次。一、筹拍的动因源于对文化的认知与使命感2004年初,宁海台申报了一个列作文化精品工程的电视系列片项目。在这影像文化到来的时代,想用电视  相似文献   

3.
周毅 《声屏世界》2001,(11):9-11
“文艺需要批评才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当湖南电视文艺迎来一片辉煌的时候,留给文艺批评界的却是一个寂寞和无奈”。这是湖南电视文艺界…位有识之士分析了新世纪湖南电视文艺的文化姿态之后发自肺腑的一声叹息。对此,笔者亦有同感。电视文艺与电视事业与生俱来,共同发展。湖南电视文艺事业诞生三十多年来,在几千年湖湘文化的浇灌下,在几千万电视观众的呵护下,在湖南电视人的苦心经营下,湖南电视文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捧回“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全国性电视文艺奖百多项。  相似文献   

4.
张文明 《新闻窗》2011,(3):47-48
电视文化是电视传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效应的综合。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电视文化研究以电视传播的内容为核心研究对象,包括电视文化理念与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和电视文化责任,电视文化消费与电视文化接受,电视文化审美与电视文化批评等内容。文化环境指影响主体活动,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的总体或系统。构成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科技、文艺、道德、宗教、哲学、民族心理和传统习俗等。  相似文献   

5.
佟霏 《大观周刊》2013,(12):20-20
价值取向作为电视文艺的目标和追求;伴随着电视文艺的改革不断更新,从外部因素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之间进行考察,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途径、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当代精神的要求这几个方面。当前电视文艺节目肩负着“文化强国”的重大使命,其坚持正确健全的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改革开放”的颂扬已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音乐交响合唱电视艺术片《希望》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和广东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作为该片的总导演,回望此次拍摄电视艺术片《希望》的成功,首要考虑是能否在创意上有一种超越的思考,这也是我们定好位的关键。下面对大型音乐交响合唱电视艺术片《希望》的完成进行一下阐述,以供创作同仁立靶共研。  相似文献   

7.
国际品格民族气派时代精神张凤铸,朱礼庆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中西方文艺佳作之营养,大型综艺晚会《跨越星空》在艺术探索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说,这台晚会不仅开辟了电视综艺晚会创作的新境界,而且也开创了电视文艺创作的新思路。作为...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化现象正脱颖而出,这就是人文纪录片的兴起.人文纪录片不只是简单地重现历史和再现文化景观,而是将几千年以来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通过电视媒介手段展现给观众.同时融人人文关怀的传播理念,使其真正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10集电视纪录片--<河之南>便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让受众领略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河之南>对中原文化的审视,印证了创作者们的口号--"启动我们的文化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9.
祝政 《视听纵横》2004,(6):88-89
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的戏曲观众。可以说,在绍兴摄制戏曲电视剧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从1993年拍摄第一部4集越剧电视剧《陆文龙》到最近刚摄制完成的2集新昌调腔电视剧《闹九江》的11年中,运用电视手段,发挥电视特色,将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手段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11部70集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成立.从成立之初艺委会就担负起引领电视文艺创作方向、推动电视文艺繁荣发展的职责使命.40年来,艺委会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始终坚守评奖评论的主贵主业,以优秀作品评选推介有力引领创作;始终积极推进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在电视文艺行业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何晓兵 《现代传播》2001,(2):110-119
中国的电视文艺类纪录片数量较少且成就不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文艺界在传统美学和商品文化偏颇的常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误导下,将人类艺术极其多样的风格种类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削减为以经济发达民族、阶层或区域人群为中心的职业舞台艺术,和单调的审美或娱乐功能.这一偏颇观念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电视实践,正在严重损害着各民族多样而鲜活的传统艺术文化这一多功能文化生存方式,并因此无形中损害着人类的文化生存能力.因此,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出场,就不仅仅意味着某种电视体裁的补阙或强化,而是意味着一种更为真实健康的电视传播观念的确立--而这一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使我们在诸如树立艺术传播的相对宽容的价值观,揭示"艺术"文化的本来面目及其功能价值,保护和传承宝贵的人类传统艺术资源,乃至开拓"常销"型电视艺术商品等多个方面,弥补现有电视文艺的阙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电视媒体第一次在本土对世博会进行直观的报道。电视媒体秉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传承世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报道主题.从“中国元素”和“国际视野”的报道视角出发,充分展示了世博会“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铁锤  王莹 《新闻知识》2007,(11):33-35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体,中国电视文化既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一方面,可以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来观察和阐释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语境。这就决定了电视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和转换。  相似文献   

14.
经营频道     
马俊 《视听界》2000,(3):57-57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电视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和综合实力。然而,站在21世纪的制高点上,我们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理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电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历史定位。这是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他的《新千年中国电视的历史方位》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文艺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可能在全世界.中华民族是最青睐电视文艺、最青睐电视剧的.迄今为止,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视剧像中国的电视剧这般繁荣,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电视文艺晚会像中国的电视文艺晚会这样受众广泛.电视文艺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视传媒,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结缘所产生的新生的文艺形式,其特点是繁花似锦.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本身门类就很多.电视与戏曲结缘有电视戏曲,与音乐结缘有电视音乐,与小品结缘有电视小品……电视文艺晚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还有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些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事件,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好的题材资源。一方面既是作为献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大事的文艺展示让受众更好地了解那一段历史及其对今天的影响。广播影视作为当今普及广泛的大众传媒,对历史的记录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长处,因此,电影有《建党伟业》、电视有《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等纪念  相似文献   

17.
陆地 《传媒》2011,(2):65
中国电视文艺需要批评,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得不太好,需要批评;二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得好,也需要批评。本  相似文献   

18.
电视晚会是收视受众面最广、也最能创收视率纪录的电视节目之一,主办者和电视台往往极为重视且耗资巨大。电视晚会是舞台或活动现场的一种电视手段的延伸,而电视又是一个视听的过程,因此电视晚会的撰稿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电视晚会的撰稿者除必须具备通常意义上的文字撰稿水平和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熟悉电视、了解舞台、文艺常识、文艺创作和把握导向的综合素质。一个真正好的电视晚会的撰稿者是一个幕后的导演,一篇真正好的电视撰稿是看似无奇、却能“润物细无声”般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晚会主题的灵魂。当电视晚会的宣…  相似文献   

19.
冷凇 《声屏世界》2012,(3):17-19
面对人口十几亿、电视台千余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泱泱电视大国,梳理中国电视文化时便不能不顾及新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自圆自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视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无论在电视还是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具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民歌具有重要的本土文化价值.传统民歌纳入电视视野,增加了电视的传播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电视文艺资源;电视的介入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延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同时在对民歌进行加工和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模式化倾向,存在失去原生性和传承性之险.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电视语境下民歌如何更好地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