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朱煜 《小学青年教师》2008,(15):107-108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2.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他从暴君处争取民权,他从苍天里引来雷电。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科学家吗?是的,他发现了雷电的秘密;他是政治家吗?是的,它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参与起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他是文学家吗?是的,  相似文献   

4.
郭玥 《辅导员》2013,(8):44
从前,人们对雷电的认知很少,由于无法解释雷电现象,只能想出一些神话故事来自圆其说。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验中的放电现象与雷电很相似,便猜想天上的雷电也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证实了这一说法是正确的。1952年7月的一天,天上乌云密布,狂风阵阵,雷电交加,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把一个用绸子做的装有一根尖细铁丝的大风筝放人云中,用来捕捉天空中的雷电。当天  相似文献   

5.
富兰克林与他的电学江西省抚州师专眭平一、富兰克林生平简介“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权力.”——A·R·J·杜尔哥这是法国著名学者杜尔哥对富兰克林的高度评价.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实业家.1706年出生...  相似文献   

6.
富兰克林受骗的启迪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和作家。他因发明避雷针而被誉为“制服天上雷电的人”,因参与推翻英王乔治三世对北美的殖民统治,而被称颂为“夺下暴君权杖的人”。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研究,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他决定进行一次试验来证明他的理论。1752年7月里的一天,空中响着霹雷,亮着闪电,人们都跑进房屋躲避雷雨,富兰克林却带着他的儿子拿着一个大风筝来  相似文献   

8.
闪电和打雷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在不知道雷电发生的原因之前,人们还以为天上有"雷公"、"电母"之类的天神,有人还杜撰了"雷劈孽子"的故事,想借此来警告那些忤逆不孝的人.1752年7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中将一只带有铁丝尖端  相似文献   

9.
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有专门掌管打雷的雷公和专门掌管打闪的电母。1752年7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风筝实验,彻底否定了“雷公斧”和“上帝之火”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形成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科学家。人们赞誉他是“电学中的牛顿”。富兰克林是个小手工业者的儿子,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小学便在父亲的店里做杂工,以后又在亲戚开的印刷厂当学徒。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写得一手好文章。17岁到纽约谋生,几经周折,后在费城开了印刷所。他热爱科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研究电学理论,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捕捉到了天空的闪电。当携带雷电的乌云来到风筝上方时,风筝上方尖细的铁丝立即从云层中“捕捉”电荷。当这些电荷传到被雨水浸湿了的风筝及其绳索上时,绳索上的松散纤维就向四周直立起来,并且电荷能从手指传遍全身。富兰克林用自己的身躯证实了闪电就是一种短暂的电流,并在一年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富兰克林是幸运的,175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他的朋友利赫曼也试图用类似方法“捕捉”闪电时,利赫曼不幸遭电击身亡。  相似文献   

12.
名人趣典     
皇兰克林论坤士十八世纪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有位黑人仆人.他总是问富兰克林:“主人,绅士是什么东西?”富兰克林有一次告诉他:“那是一种生物,是一个能吃、能喝、会睡  相似文献   

13.
杨瑛 《中国教师》2014,(12):46-47
<正>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天火之谜》的教学目标,我们几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在不断舍弃中确定了本课最终的教学内容。下面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加以评析。一、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内容确定《天火之谜》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  相似文献   

14.
<正>传言: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  相似文献   

15.
(<科学时报>1999年6月10日) 5月6日,<科学时报>以近三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张劲夫同志回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重要文章<请历史记住他们>.本报编辑部遵张劲夫同志之嘱,尽可能多登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的照片.在文后还刊登"编者附记",向有关各方发出了帮助我们搜集一时未找到的科学家的照片.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以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用风筝收集电,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雷电中的电早就把我们这位大胆的科学家烧为灰烬了。然而实验进行得很好,没有发生事故。富兰克林本来想验证雷电就是一种放电现象。1746年,他在波士顿参加了一场关于电的报告会。这次会议点燃了他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热情。直觉告诉他,电火花和雷电属于一种现象。他想到了在雷雨天用风筝做实验。风筝线的一头拴着一把金属钥匙,风筝线上的绒毛向外支楞着,这证明了风筝线带电。几分钟后,富兰克林去摸钥匙,他感觉被击了一下。实际上,风筝带电是因为在雷雨天里空气电离造成的,闪电的形…  相似文献   

17.
<正>传言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  相似文献   

18.
曹卫华 《初中生》2011,(7):29-29
曾有记者问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呢?”富兰克林笑了笑,说:“你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讲到两个故事: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父亲,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母亲。前者讲的是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富兰克林说,他对科学的兴趣,就是小时候在父亲的工厂里玩耍中培养起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大洋、无尽的深渊、无边的黑暗、令人心惊肉跳的巨型凝胶状生物体……这便是困扰了人们上百年的"深海巨怪"之谜.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引起了无数人种种的猜想和臆测.从那一刻起,科学家们的探索之旅和争辩之声就始终没有停止过.终于,美国<纽约时报>向人们亮出了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