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传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习语翻译中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英汉两种习语在体现化特征时的对应关系,指出了在习语翻译中如何处理化差异现象,真正做到“化传真”。“化传真”是习语翻译中的基本原则,只有在考虑异域化的前提下,才能使译“神、形”并茂,原汁原味地体现原,确保“化传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英汉习语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于是在英汉习语互译中产生了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现象。在英汉习语的翻译中语言的意念功能决定了习语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习语的相对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使习语产生绝对不可译性。了解英汉习语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英汉习语,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继《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的先后问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先生领衔主编的又一鸿篇巨制——《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又由北京开明出版社隆重推出。《教程》分“诵读”和“品读”两个系列共六个分册。“诵读”系列有《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其编写体例为:每首(篇)诗文后有“注释”“译文(诗)”“品味”“背诵”。“注释”简洁明了,极具权威性;“译文”生动流畅,尤其是译诗,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诗词;“品…  相似文献   

4.
英汉习语就语义、用法和文化特征而言其对应关系发为三类:全对应或基本对应、半对应、 非对应。第一类习语可直译,另外两类习语须弄清他们的内涵、文化意义,再根据上下文意 译。此外对翻译中的“陷阱”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一种语言所特有的习用表达方法。在翻译实践中,有一些习语因极具民族特色而给翻译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翻译界引起了习语的可译性的讨论。本文将分直译、意译、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等几方面探讨翻译中习语的可译性限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李荫华等人编写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全新版 ) (下文简称《全新版》)已于 2 0 0 1年 7月出版发行。比较新旧两版本后 ,笔者发现《全新版》更好地贯彻落实了新大纲 (1999,上外版 )所规定的精神与要求 :它继续发扬“将阅读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这一优良传统 ,特别是其主干教程《综合教程》一改以往听、说、读、写、译多项“并重”的目标转而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重点 ,可谓现实的“创新”(李荫华 ,2 0 0 1)。其现实性在于认识到目前我国大学生最终的交际需要在于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 (陈建生 ,2 0 0 0 )。本文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7.
《青年报》载:一美籍华人在上海地铁买了一张单程票,上有英译“single journey ticket”,该友人看后竟颇感疑惑,不知其确切所指。笔者手上正好有一本朱嫣华教授主编的《新编成人英语听说教程》,在“travelling”一单元中有:“one-way ticket”(美),单程票。再查证 Oxford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名著。基于关联理论对《儒林外史》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进行分析,借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译好习语绝非是一件易事。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习语差异的对比,提出了习语翻译时的几种策略,希望对习语的研究和翻译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这使得汉语习语英译成为翻译的难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习语的英译为例,对汉语习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竞赛教程》《初中数学竞赛教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素有热心组织、辅导中学生数学竞赛的传统,在中学师生中久负盛名。这两本教程的作者共有九人——教授常庚晢、史济怀、李炯生,副教授严镇军、杜锡录、谢盛刚、苏淳、李尚志,硕士生余红兵,可谓中国科大热心数学竞赛辅导工作的“全班人马”。这两本教程分别将全国高、初中数学竞赛内容  相似文献   

13.
翻译英语习语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方法,要将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归化、异化并用.德莱顿的翻译方法分为:metaphrase, paraphrase, and imitation 三种.其中imitation 人们通常称作“拟译,仿译”.通过对imitation 加以综合比较、分析,正其名为“活译”.  相似文献   

14.
习语极具民族文化意蕴,因此,习语对译,会使翻译更准确,更有文采。要做好习语的对译就必须深入地了解习语中的文化意蕴,及所处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数词在汉语习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本文拟就一些常见的带数词的汉英习语作一比较。习语中的数词有些具有实质意义,如“一箭双雕”中的数量词“一”都是实指其数,是实义,有些则是虚指,如“五光十色”中的“五”和“十”是虚义,  相似文献   

16.
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五年制用)荣获了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之后,两位编者又根据《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10学时)编写了《结构力学教程》(四年制用,高教版,1989年春供应,以下简称《教程》)。如果说结构力学教材建设是一幅织锦,那末《教程》又在织锦上编织了一朵新花——教材改革之花。下面略述这朵新花之一、二: 一、既“保底”,又“开花”,灵活安排  相似文献   

17.
邵杰 《考试周刊》2007,(13):29-31
汉语和英语虽结构不同,但都富有大量的习语。汉英习语对比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和风俗。本文探究了汉英习语差异产生的原因。同时,本文也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汉语习语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将基督教传入英国。从此英国人不仅多了一个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还有了最权威的宗教圣典——《圣经》。许多圣经习语随着圣经英译的发展就融入了英美国家的日常表达。所以有些圣经习语因为源于圣经典故.不见得是字面意思,那么你就要注意了!本期我们就来学习似是而非的圣经习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福建出现了两位著名翻译家:一位是严复,一位是林纾。康有为称赞他们“译才并世数严林”(康有为:《琴南先生写万木草堂图,题诗见赠,感谢》)。这两位同时在译界享盛名的“译才”,都是用古文笔法译书的人。不同的是,严复虽然精通外语,了解小说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创作或翻译过小说,他只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著作翻译到中国来。孜孜不倦地译介西洋小说的,倒是不懂“蟹行文字”的林纾。林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他的译作曾经风行海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语习语既是西方语言的精华,也是西方民族文化的瑰宝。由于中西方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译者在把英语习语转化为汉语习语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可译的现象。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称为相对不可译。文章研究在英语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因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