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省级党报新闻摄影的滑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今年评出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暨2004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获奖作品中,市场类报纸获奖总数达66个, 是省级党报的两倍多,连续四年超过省级党报。地市级党报的获奖数也比省级党报要多。过去的获奖“老大哥”-省级党报,在新闻摄影方面外在两面夹击的境地,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非洲游记     
周确,新华社高级记者,现任黑龙江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新华社黑龙江分社总编室编委等职。他于1990年三赴柬埔寨;2004至2006年,他曾三进三出西半球国家海地维和,并赴南美战乱国家哥伦比亚采风。他连续参加三届亚冬会摄影报道。1992年,  相似文献   

4.
人物名片袁云,1963年7月生于浙江绍兴。1985年至今,一直在绍兴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现任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被聘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新闻摄影工委副秘书长。系新华社、中新社签约摄影师。2003年被浙江省记协、省残联评为“爱心记者”。2004年获得绍兴市“市长奖”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绍兴市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2006年11月获浙江省新闻界最高奖“飘萍奖”。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称号。20多年来,袁云有200余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  相似文献   

5.
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的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2004年2月13日在阿姆斯特丹揭晓。这届荷赛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为法籍美联社记者让&;#183;马克&;#183;布吉拍摄的《2003年3月31日,伊拉克纳杰夫的战俘拘留营里,一伊拉克男子在安慰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99年度人民摄影报新闻摄影评选结束了。16类奖项的49个奖牌空缺15个,空缺幅度为30%,其中年度大奖空缺1个,金牌空缺5个,科技类和体育类全军覆没,无论单幅,还是组照,干脆连一个奖也没有,这个结果,在中国新闻摄影界自1981年以来的各种评选中,从来没有过。在人民摄影报连续10年的评选中也是空前的。这个结果,也是评选的主办者所没有料到的。 评选起点是否比以往提高了 这次评选,我被邀请为特约观察员。在评选前和评选中,主办单位负责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这次好照片很多。”主办单位的评委也时不时指着屏…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16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衢州日报社记者汪加干拍摄的《视而不见》荣获摄影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在2009年第52届荷赛中,中国新闻摄影师取得了7枚奖牌的历史最好成绩。本文以此为契机,对中国新闻摄影参加荷赛的历程试作简略梳理,对本届比赛中国获奖作品所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国新闻摄影可以在重大国际新闻题材上大有作为,中国题材值得新闻摄影人进一步挖掘,中国新闻摄影应当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陕西广播电视报记者李书宽的摄影作品《跳水女皇喜做新娘》(见本期封面),最近分别获陕西省1992年新闻摄影评选日常生活类一等奖和全国十二届新闻摄影评选银牌奖。这是值得庆贺的。遗憾的是,这幅新闻摄影佳作,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未能通过新闻载体与读者见面。因而,它没有资格参加陕西省记者协会主办的1992年全省好新闻竞争,失去了再度获奖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2005年8月16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衢州日报社记者汪加干拍摄的《视而不见》荣获摄影三等奖。这不仅是浙江省本年度唯一的摄影获奖作品,也成为衢州新闻史上零的突破。《视而不见》获奖,引起了一些人关于新闻选材、新闻价值以及新闻评判的思考。思考之一:《视而不见》差点被视而不见《视而不见》的画面很简单,它反映的是:2004年夏天,在衢州一辆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和手抱孩子的中年人让座,座位上的青年乘客眼睛向外,视而不见。据作者介绍,他曾在几年前就开始考虑拍摄公…  相似文献   

11.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备受瞩目.随着中央媒体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编力量不断充实和加强,对地方两会的报道也愈发重视.但由于媒体定位不同,中央媒体驻地记者在会上关注和报道的重点与角度也不同于省区市的上会记者,如何将地方新闻讲出全国味道,凸显其新闻价值,是中央媒体上会记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央驻冀媒体单位的记者,笔者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五年参加河北省两会报道,2013年跟随河北团参加全国人代会报道,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跟随河北省政协参加全国政协会报道,播发稿件百余篇,多篇稿件在河北省人大新闻奖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2.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报道:历届参赛作品最多的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于1月9日在哈尔滨市揭晓。新华日报王广林的《江总书记急切奔灾区》获金牌奖,同时获金牌奖的还有安徽新闻图片社陈志勇的《俺家被大水冲倒了》,天津日报李锦河的《最佳女守门员钟红莲》和新华社李永宏的《金边11·27暴力事件》。在冰城哈尔滨市举行的本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参赛照片5000幅(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特别充分反映了1991年我国人民抗洪救灾、经济建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信息     
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无锡召开正值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于11月中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新闻摄影工作者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本届理论年会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研讨新闻摄影如何更好地为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销新华社记者李锦的金牌奖和论文奖“真实性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再次升温的话题。根据群众揭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新华社主任记者李锦1987年夏天在大别山采访期间,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制造假新闻照片,选送全国新闻摄影展览。当时,评委会对他的假照片没有察觉,使他一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  相似文献   

17.
二月三日《阜新日报》刊发了一位通讯员采写的“关于海州矿获全国矿际竞赛第一名”的新闻。当日晚,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了辽台记者写的这条新闻。阜报:曾连续五年在全国统配煤矿矿际竞赛中被评为先进单位的海州露天矿,在1990年度全国矿际竞赛中,再次以总分第一名列先进矿榜首,成为全国矿际竞赛“六连冠”单位。  相似文献   

18.
查春明,39岁,1976年参军,1985年10月开始从事专职新闻摄影工作,现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摄影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2000多幅,100多幅作品在全国性摄影比赛和评选中获奖,其中《告别军校》获第10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1993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获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  相似文献   

19.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经济日报在新闻摄影方面很有起色,新闻界的同志称赞它走在全国兄弟报纸的前面。人们不禁要问,这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为什么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呢?经过一番了解,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除了该报有一支精明强干的摄影队伍外,还与重视并且抓住新闻摄影不放的总编辑范敬宜有很大的关系。总编辑范敬宜曾和编委们商量好;好的新闻照片要不惜版面,突出处理;报纸头版照片要经常保持在四栏、五栏宽的篇幅;好照片可以放大到六栏宽,以便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真实、迅速、引人人胜的作用。范敬宜对摄影记者反复强调:记者要“沉”下去,到“深水”里去抓“活鱼”,也就是到基层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