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业,是人类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往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页),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抓住了生产和需要这一对范畴来说明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需要引起生产,  相似文献   

3.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方面;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人类社会活动时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人类需要的基础作用。在二人合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标志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就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①恩格斯晚年,他在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仍然肯定了需要在人类社会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时,生产斗争与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容易混淆.正确地阐述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一个值得探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斗争是人类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变化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是因为:第一,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第二,这种活动开始就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这双重关系又构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由这一对矛盾的运动发展就构成了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三,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出一定的社会结构及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这二者决定社会的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正因为生产始终是双重关系的再生产,它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对立,取得了广度和深度,从而导致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冲突发生.当这种冲突一旦解决之后,旧的历史形态就会被摈弃,而让位给一个较高级的形态.因此,“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等,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阶级社会里,这一切都是在阶级对抗中进行的.生产,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孤立的人类活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地球上自然实体及人类建筑物的符号。自从有文字以来,人们开始将地名记载于各种文献史料中,并在地图上标志出来。如果没有地名,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如劳动、生活、学习和交往等都很难进行。地名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根据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关系、国家机构、阶级压迫、民族交往、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等往往通过地名反映出来。随着国家的兴亡、改朝换代、民族迁徙、语言文字及阶级等级的变化,地名也发生着变化。历史上有些地名保存了下来,可是有些地名却消失了。地名研究,尤其是历  相似文献   

7.
一、从现代化的历史看现代教育、市场经济的作用劳动分工、市场竞争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先导。人类社会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农业社会开始),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只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两百余年的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从《资本论》第一卷发表(1867年)、马克思去世(1883年)到现在的百余年间,工业化国家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更是成十倍于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百余年来,人们的生活面貌已完全改观:  相似文献   

8.
历史动力就是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起积极、正面和推动作用的因素。历史动力存在在社会成员中,存在在他们的历史活动中。历史动力因素是有不同层序的。所以,社会成员的社会作用也是有区别的。首先,物质生产的活动是历史动力的主要的、本质的因素。这一活动的历史承担者就是劳动者阶级。劳动人民是历史动力的主导因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代工人阶级是当代社会主要的物质生产者阶级。他们创造了当今社会全部的物质财富,推动了当今社会历史的发展。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存在在工人阶级的物质生产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一、史学的科学性及对历史、历史学范畴的区分 谈起史学的科学性,人们很自然地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研究历史并做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人们又会说:一切文明的社会历史,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等等。言下之意,文明社会是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的社会,这就使人们理解为阶级斗争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所在,就是史学的科学性。 其实,这是片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和阶级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是我们辨别各个阶级、各个社会思想进步或反动的一个标尺。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愚弄、奴役广大劳动群众,总是把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诬  相似文献   

11.
论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利益和需要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延续后代,首先就有创造和享用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此外,人还有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的需要,学习科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常常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教育有两个职能: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传递社会生产劳动经验.在人类社会刚刚开始形成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生产劳动经验.随社会的发展,生产劳动经验日益增多,各种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原始宗教仪式也日益增加.这些习惯、准则和仪式是维持和发展原始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因而也就成了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这里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其内容上看主要就是进行德育教育,所以我们说,重视德育从原始社会便开始了.到阶级社会,由于教育的阶级性使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职能加强了.因此,就更加重视德育.  相似文献   

14.
一、解放前党在语言战线上的斗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组织社会进行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在进行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交际,交流思想,才能协调其共同的活动,才能使物质生产不断进行,人类才能存在并向前不断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人们除了生产物质财富外,还必须进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语言既是  相似文献   

15.
整个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开始就说:“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只有阶级斗争才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毛主席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是搞公安工作的,直接参与对敌斗争,对阶级敌  相似文献   

16.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激励的源泉。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生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  相似文献   

18.
一在形成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世界观方面,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历史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历史课都能起这样的教育作用,只有能“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切实地学习祖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课才能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的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由彼此对抗的阶级构成的社会中发生作用。阶级斗争贯串着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指导历史教学,历史课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才能引导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领导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羣众去为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而斗争的阶级,是唯一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在几千年来的历史中,过去的一切教育,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共主要任务都是培养为当时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知识分子,形成和加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分离和对立。读书就是为了脱离劳动,就是为了驾凌于劳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