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 《新闻传播》2009,(8):65-6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新闻“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为新闻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县级电视媒体提高新闻生命力找准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刘晓波 《记者摇篮》2004,(12):19-19
党中央对新时期的党报提出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是我们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我认为.三贴近的核心是政治家办报,只有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真正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3.
刘元朝 《新闻窗》2007,(2):55-56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一新闻“三贴近”原则在新时期为新闻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县级电视新闻提高新闻生命力找准了新的定位。作为县级电视新闻媒体或一名新闻记者,如何进一步落实新闻“三贴近”,成为进一步提升县级电视新闻的生命力、提高收视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施中梁 《今传媒》2005,(6):32-33
党中央一再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可见“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媒体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三贴近”中,贴近群众是核心。贴近了群众,也就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与新闻媒体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把群众的意愿与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6.
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解决“不够贴近”的问题.又要避免走人“盲目贴近”的误区。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占领市场,就走人了“盲目贴近”的误区.犯了导向性错误。这些报纸虽然不是主流报纸,但由于发行量较大.所以在读者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更有甚者,在受到有关部门批评时。居然振振有辞地用“三贴近”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且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有向党报蔓延的趋势。其不良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把盲目地照搬实际当作贴近实际,即把盲目地复制生活当作贴近生活.把盲目地迎合群众当作贴近群众。此所谓“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从“三贴近”中求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新闻工作永恒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具有发现鲜活新闻之功,而且在沟通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打造新闻精品诸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贴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新闻宣传质量,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是党报新闻工作永恒的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大新闻工作指出了方向,提出了目标。“三贴近”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党报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保证。实现“三贴近”有很多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贴近”,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对  相似文献   

10.
开门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与原来提出的群众办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是,在办报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距甚远。群众办报更多是一句口号,群众办报不是报纸内在的要求,缺乏原动力,“三贴近”的提出从反面证明我们在群众办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1.
新闻分布论     
郭五林 《新闻界》2004,(6):72-73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这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贴近”提出以后,各地媒体相继喊出“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新闻报道平民化”等口号,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加。但笔者通过对多个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长期观察,发现新闻媒体在落实“三贴近”时,尽管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离“三贴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中央对于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是目前铁路新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贴近”中每一个“贴近”都很重要,如果缺失哪一个“贴近”,另两个“贴近”就无从落实。然而,我理解贴近群众是“三贴近”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我们一定要做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李宏梁 《网络传播》2005,(10):46-4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三贴近”.是新闻宣传工作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不仅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党报尤其是地市报的新闻宣传创新明确了重点和目标。那么.舆论监督报道作为党报新闻宣传中的一部分又应该怎样去实现“三贴近”呢?  相似文献   

15.
赵振江 《记者摇篮》2005,(10):37-38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指导原则和根本要求。但对于我们都市报来说.“三贴近”的原则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都市报的新闻必须讲求实效性、可读性、贴近性和传播性,一句话就是要鲜活。没有鲜活,就是没有发行量;没有鲜活,就没有都市报。这是由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自身规律性和受众的广泛性这个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求真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地市级党报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落实“三贴近”.关键和核心问题是要“贴近群众”.只写这项工作做好了,报纸才有生存、发展、创新的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郑健 《军事记者》2004,(9):17-18
提倡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毫无疑义包括了新闻言论。新闻言论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和组成部分,应该像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三贴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三贴近”。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胡锦涛同志曾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要取得新进展。因此,不仅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实现“三贴近”,作为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反映群众呼声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更要积极践行“三贴近”,做好调查研究,把“三贴近”作为自己的生命线,把来自最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出来,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告诉群众,真正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民解忧,为政府分忧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具有互动和共生的关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当今社会对博物馆的要求,也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义务。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改陈遵循“三贴近”的要求,通过从观众定位入手拟定陈列展示亮点,科学提炼展示主题,注重与建筑保护的有机结合,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提升了展示水平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