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是“普九”评估验收的指标之一。但我们地区的特殊教育在“七五”期间仍是一片萧条的寒冬。为改变残疾儿童少年无学可上的落后状况,91年以来,我们把特教纳入普及义务教育的轨道,克服困难,加强领导,积极开创特殊教育的春天,初步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全地区已创办特教学校10所,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24个,视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167处,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256个点。据96年底统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59.8%,取…  相似文献   

2.
赣州市重视发展特殊教育赣州市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始终把特殊教育列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重实效,肯投资,取得了可靠的成效。现在该市已基本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本文针对实施随班就读教育的意义,影响随班就读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教育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从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获悉 ,“九五”期间 ,我区共有 14 5名高考上线的残疾考生走进了大专院校的大门 ,其中去年上大中专院校的残疾考生有 41名。  近几年来 ,我区把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事业誉称为“至爱教育事业” ,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全自治区逐步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办学格局。目前 ,广西已建成特教学校49所 ,在校残疾学生 14 75 5人 ,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大多数得到了学校的良好教育。我区百余残疾考生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能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中,特殊学校的地位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本文从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借鉴国际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的经验,探讨特殊学校如何在新的条件下继续生存、发展,并切实发挥骨干作用。提出特殊学校应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机构转变为集教学、师资培训、信息服务和社区特殊教育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6.
全国特殊教育“八五”总结会议于去年10月下旬在湖南省张家界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对“八五”期间的工作总结,也是对“九五”规划的动员。会议提出95期间特教体系与模式至少应有四个特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高级中学以上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义务教育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新格局;劳动技能、职业教育成为办学特色;特殊教育数量有较大的发展;要建立21世纪的特教模式。因此,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遵循特教规律,努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社会和谐文明,对残疾人事业就重视,特殊教育的地位就高。这几年,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把特殊教育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一手抓特教学校建设,以特教学校为骨干,充分发挥特教学校的中心、辐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和省上对特殊教育的发展十分…  相似文献   

8.
镇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教育发达.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教育事业包括特教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以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三种办学形式同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是根据当今中国之国情及未来发展之要求而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国家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推广,特殊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特殊教育学校)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特殊教育内容,新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普通学校附属特教班、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应运而生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它的出现有其深厚的理论与哲学基础和很大的实践意义,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选择。内容与形式的原理又要求在发展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时候既要发展其数量又要关注其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研究》2009,(11):74-74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每个区县都将拥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目前,北京市共有特教学校24所,在校生3704名。有5644名残疾学生在1109所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补充的完整特殊教育体系。据介绍,北京的特殊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而且自2001年秋季起,拥有北京市户籍、在公办特教学校就读的残疾中小学生不仅已实现免费特殊教育,而且获得了生活和助学补助。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近十几年来,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分析,我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人数不断增加,从2001年起,我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比例一直都稳定在60%以上,2010年残疾儿童少年在校人数为42.56万,其中65%左右在普通学校就读。可以说,从"九五"以来,残疾儿童在校学生中,近六成以上是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从数量上说,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的主体。但就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时我国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发展格局。。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因此,它对特殊学生的双向交流,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陷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3.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教发展体系 1988年第一次全国特教工作会议决定,"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作为今后特殊教育发展的格局,实践中一直奉行至今.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随着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变革,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始增加一个新职能--为本区域普通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辅导、咨询、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特殊教育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正常、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宣武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引导下,我区广大特教干部和教师以崇高的职业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发展为根本,以满足儿童特殊需要,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为重点,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为载体”,建构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特教中心为指导的全员性、全程性、一体化的特殊教育格局”,使宣武区特殊教育事业走上内涵发展之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专门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教体系.随班就读是我国发展弱智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谈谈为让轻度弱智儿童在随班就读要真正学有所得,由此而建立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晋中市是我省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市 (地 )之一 ,是 2 0 0 1年受国家表彰的“两基”先进地区。“九五”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 ,晋中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把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作为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构建起省级示范盲聋人学校 1所 ,特殊教育中心校 2所 ,各县 (市、区 )办有弱智儿童辅读班 2 4个 ,另有 170 0余所中小学有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 ,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就读为主体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存的特殊教育体系。截止 2…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目前已涵盖盲、聋哑、弱智、综合残疾等几大类教育,以及根据弱智儿童智力缺损程度的分类教育,基本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并开始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  相似文献   

19.
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教育最为昌盛的省份之一,曾经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近百年来,在这块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办特殊教育学校和第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第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特殊教育刊物。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江苏人,上个世纪80年代就奉献出"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教育、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团体密切配合,经过广大学校干部、教师和有关部门同志的艰苦奋斗,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初步形成了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教育的格局,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高等特殊教育也有了良好的开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