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静怡 《考试周刊》2015,(46):183-184
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间童谣就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并为儿时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常常让我们追忆,让我们难以忘怀。当今社会,教育西方化给中华民族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将民间童谣带入幼儿教育中,把民间童谣与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能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幼教工作者必须将童谣渗透进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不断挖掘童谣资源,更新教学方式,家园合力,让民间童谣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课程的类型","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的视角","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的教育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阐述:当戏剧遇上闽南童谣,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幼儿在闽南文化特色的戏剧活动中,既能获得戏剧艺术素养启蒙,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又能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赋予幼儿戏剧活动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惬意、灵动、愉悦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童谣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童谣,还要让幼儿学会仿编、改编以及创编童谣。为此,教师最好先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有一定想象和拓展空间的童谣,然后再针对童谣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准适宜的切入口来开展童谣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学方法,要通过童谣诵读增强幼儿安全的意识和效果。要开展童谣诵读活动,增强幼儿维护自身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幼儿针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明确教职工维护幼儿安全的主体责任,用童谣发挥强化作用;要构建维护幼儿安全屏障,用童谣增强人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幼儿对童谣有特殊情结,教师从更多方向展开教学行动,搜集整理适合的童谣内容,组织童谣诵读演绎活动,鼓励幼儿参与童谣创编行动,都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学习机会,也能够增加幼儿体验,提升其快乐学习指数。童谣与幼儿表达、生活、思维、品德等学习有直接关联,教师科学设计童谣教程,组织更多创意学习活动,自然渗透童谣内容,可以大幅度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童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围绕童谣展开教育设计,势必会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在玩中发展,我们要做到: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指导幼儿有意识地玩,体验求知的快乐;引导幼儿在玩中交流,感受协作的乐趣;实现玩在活动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每一个民间游戏都有一首童谣,要使童谣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一、让幼儿尽情地玩,激发参与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幼儿音乐表现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越来越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为之重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的良好时机。以苏州方言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与传唱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为幼儿所喜爱。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用各类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兴趣及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苏州童谣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音乐表现进行培养,将情境、情趣、情感三方面紧密结合,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充分欣赏学习和表现苏州童谣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幼儿在音乐体验和表现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不少幼儿园引入传统童谣曲目并进行改编,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节奏、韵律中接受美育和文学的洗礼与熏陶。结合我园的实际做法,我认为,改编童谣的主要焦点,应在于改编文字、语音、曲调、动作的有效指向,即有趣、易记,使幼儿能够边唱边玩。一、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需要,将传统童谣素材融入幼儿游戏中,是传统文化与游戏的强强联手,对于幼儿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童谣作为幼儿娱乐的活动之一,和体育游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将童谣融入幼儿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而且可以将体育活动趣味化,使得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相应技能。文章将探讨如何将童谣与幼儿体育游戏进行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童谣(儿歌)用在幼儿语言训练中可促进幼儿语言习得,主要是纠正幼儿的发音,促进记忆,巩固阅读能力,构建再创造平台。利用童谣对幼儿的语言习得进行辅助的时候要把握适度原则,还要结合表演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同一关系”论和以魏寿镛、周侯予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并列关系”论,是现代儿歌童谣逻辑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主流观点。其生命内核均是指向民间的,未能涵盖现代儿童文学视野下的文人创作儿歌是其“硬伤”。就当下儿歌、童谣的存在现实而言,儿歌、民间儿歌(童谣)、文学(创作)儿歌j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儿歌为“母集”、以民间儿歌和文学儿歌为并列“子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童谣在广义上指主要传唱于儿童口中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根据保存下来的文本,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记载的童谣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明代以前保存下来的童谣主要是作为神学和政治附庸而存在,政治预言性是其主要特征;明代以后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和真实性情的童谣文本开始增多,并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代记载的童谣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归纳法划分了桐城儿歌的韵部,进一步分析了桐城儿歌的押韵方式及特点,并探讨了桐城儿歌在韵部选择上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谢武彰,台湾资深的专业儿童文学作家,他很有灵气,作品获得多种儿童文学奖项。谢武彰的儿歌主要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生活歌,其二是知识歌。在儿歌创作方面作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即把儿歌当做儿童诗来写,因此他的儿歌有浓郁的诗味,还有鲜活的意象,跳跃的童心,灵动的想象,律动的音律,浅显的语言和多种辞格的运用等也是作品的特点。研究谢武彰的儿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金华民间儿歌正日渐淡出金华人的视野。事实上,金华民间儿歌具有很全面的育儿价值;同时,金华民间儿歌还是传承和研究金华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凭借:在传承价值取向、保存方言文化、留存风俗历史诸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在儿童中流传的口头韵语,一般在一定的区域内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但是,在对江南童谣与青海童谣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发现,江南地区流传的一些童谣,与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天皇皇》、《古记儿古记儿当当》、《喜鹊儿喜鹊儿喳喳喳》等童谣,或内容相同,或结构相似。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