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伟胜 《教学月刊》2006,(12):24-25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但教材无论如何完美,其整齐划一的内容和样式编制,是无法满足各地、各校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其中,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戴岱 《成才之路》2014,(32):24-24
正2005~2006学年度,我们扬州地区的初中政治课开始使用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思想品德》课本。该版教材坚持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导向,重视学生宪法意识、国家意识的培养,重视个性发展和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重视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落实。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和认知实际,切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认知实际,建构对应的生活场域。教材以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的内容,用"话题"引领"活  相似文献   

3.
技工学校《思想品德课教程》,的确是一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好教材。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我的体会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按照“三贴近”要求。所谓“三贴近”,就是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  相似文献   

6.
张德宝 《中国教师》2013,(22):70-7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教师应从思想品德教材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笔者逐渐总结出常规教学、专题教学、竞赛教学和制度教学等多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例,对此予以说明。一、创新教学设计,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布局谋篇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智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研读课标、教材,厘清重点、难点,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对教材适当取舍、整合创新,创立全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都面貌一新,根本的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但在这种向上的整体氛围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考试?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师充满信心地跨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地学好思想品德课,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素材选择:三贴近一拓展要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第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关键在教学素材,要尽量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教学素材的选择坚持"三贴近一拓展",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贴近时代潮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良好的心理品德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坚持不懈的锻炼"这一知识点时,我以不久前召开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出背景从2016年9月开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此次更名,不仅是课程与教材名称的更改,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如教学内容更加与时俱进、知识体系重新建构、栏目设置更加多样、素材选择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在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新变化,与之前的《思想品德》相比,《道德与法治》教材古文出现的次数增多。我统计了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上册5本教材,发现一共有87处使  相似文献   

14.
一、一“标”多本贴近学生生活环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六年制小学划分为三个教育教学阶段,编排出了几种版本的教材,这就为学校、教师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挑选适当的教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是由于地理位置、各地风土人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中沉淀下不少的优良传统和思想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现行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贴近时代生活,贴近学生成长社会环境,从德(道德品德教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法(法律知识普及)、情(国情教育)四方面人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运用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资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创版于1999年7月,以"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写作训练,迎接语文考试"为宗旨,内容贴近学生,贴近教材,贴近新课改。创版以来,每年都有30余个地市的中考语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与它上  相似文献   

17.
<正>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仔细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综合性的阐述就会发现,综合性绝不仅仅是知识综合,还包括生活综合以及教学目标综合。本文以鲁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之"让友谊之树常青"(以下简称"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一、知识综合: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整合所谓知识综合,就是思想品德课要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实现知识在生活主题上的整合。实现知识综合,要做到充分尊重教材、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探索创新,彰显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试题立足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能力立意,凸显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一、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竭源泉。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一、第九课整体结构的安排在第九课的前言中非常明确地阐述了三层意思:一是矛盾与联系和发展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矛盾规律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