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消费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四川省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四川省消费金融发展存在消费信贷领域分布不均、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控制不足、消费信贷违约估值简单等问题;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对四川省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效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通货膨胀率、居民收入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区域经济金融化程度;最后,结合四川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四川省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核算我国29个省2004-2010年的人均调整净储蓄,测度省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正不断提高,形成了东部沿海及华北地区程度高,内陆的中西部地区程度低的区域分布,且区域差异正在缩小。同时,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更多地体现在地区竞争,缺乏对大局的把握,技术进步是提高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对外开放、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及重视环境保护,都能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了动态方向性距离函数对1995年-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外溢的角度考虑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人力资本对于高等教育效率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比重对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剖析了数字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其绿色效率的影响机理,采用2007-2016年数据,分别测量了我国沿海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正向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有非线性的正效应;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据包络模型以及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率值总体处于0.9以上的区间范畴内,且东部地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明显低于其余三个区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处于非有效区间;对于全国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产业高级化程度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政府影响力对高等教育发展效率产生正面影响;四大区域受不同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教育与信息、知识一道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区域综合实力强弱归根结底是体现于教育的竞争 ,教育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 31个省级区域教育竞争力影响因素试作综合评估 ,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教育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作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自然资源对策□高俊虎马秀兰/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自然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如何,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据我国自然...  相似文献   

9.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2001—2008年海西经济区20个地市产业结构相关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对劳动效率有负影响,对资本效率和经济规模则有正的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变化对资本要素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对劳动要素效率和经济规模具有正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行创新效率测度时考虑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素,将有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DEA两种不同模型,对安徽省2003~2012年传统创新效率与绿色创新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绿色创新效率明显低于传统视角下的创新效率,说明在不考虑能源与环境因素情况下安徽省创新效率被明显高估;同时,两种视角下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区别,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已成为影响安徽省绿色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育》1997,(6):1-1
自然资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如何不但影响区域经济和社套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因素权重,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以分析区域物流走势与区域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研究表明,2002-201 1年间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滞后区域对领先区域存在追赶效应,东中西三区域内部农村高等教育不均衡程度在考察年度内均出现拐点,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全国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八地区的分解则显示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较为显著。农民经济收入、城镇化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农均耕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等都是影响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距的因素。其中,农民经济收入贡献率最大但呈弱化趋势,城镇化水平和农均耕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教育经费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异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农村建设等缩小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差距。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西藏除外)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不同省市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能源消耗强度与其重工业比重总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高能耗组区域影响最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增加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的下降将有助于各省市地区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开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各地区特别是高能耗强度区域的能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效率研究在能源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环境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相关分析功能,对比分析了1995,2000和2003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关系,论证了能源效率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和空间集聚性,说明能源效率同样受周围省份影响作用,在区域经济调控和宏观政策制定中必须得考虑这一因素以更好的为能源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强的发展路径依赖.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政府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历史演变的关键主导因素,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国家体制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文化五个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部门与消费部门的桥梁,是影响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与消费的质量。文章基于DEA模型测度了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商贸流通效率、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差异明显,但差距在逐年缩小;商贸流通效率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会抑制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仅会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够刺激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应该提高商贸流通效率,缩小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差异,立足创新发展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科教兴国、兴省、兴市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2006-2015年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的五种影响因素进行全国和分地区样本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五种影响因素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分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并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这三种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作用效果显著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