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是工作五年后考的研。今年有幸入围,回味个人历程:大学专科毕业——“下海”工作——高中教学——成人函授本科学习——决定考研。兜了不小的圈子,每次人生转个航向,心中总经过一番斗争。意识的转变是每走一步的难点,想不到的就永远做不到。尤其是考研前后孤苦无助的感觉时常笼罩着我,只有坚持不后退的信念,激励我走过来。基于此回忆了我个人的心路历程。记述了每次转向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2.
枪手     
肖风华 《师道》2002,(3):15
老罗下定决心请一个“枪手”了。老罗和我在师大唱了四年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毕业后又在一所中学陪着耗子听了两年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还好,我先行逃脱,考研去也。老罗命苦,两考未中,倒是在学校名声大震,活脱脱演绎了一场范进中举的现代版。痛定思痛,遂擅自离职,专职考研。这次是老罗第三次考研。那天  相似文献   

3.
每次听到可爱的“猪之歌”的时候,总会想到大学中流传的一句话“保研的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也许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可是应该说,谈到“保研的过着猪一样的生活”的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自豪和羡慕。那么作为一个准备上研的本科大学生,保研,你准备好了吗?一、加入社团,了解考研和就业形势保研什么时候下定决心比较好,我觉得大家都可以给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答案——大一。对于一个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讲,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到四年以后的毕业…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人”体现了物质刺激与精神刺激,外在刺激与内在刺激的结合;实现了制度管理和化管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统一。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众多的考研,选择考研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必然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考研行为进行成本——收益的预期。  相似文献   

5.
在考研日益火爆的当下,考研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考研正日渐失去其“做学问”的本真内涵,而表现为一种功利驱动的行为。在考研日益失去其真理追求本意的情形下,考研的“盲从”和读研的“虚”等弊端就凸显出来,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震撼,甚至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考研的实质。笔者着重对考研给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用一种新的求学思维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改善当前在考研热影响下的学习指导上恶性循环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考研已成了大学校园里的流行时尚之一,到了大二、大三,许多学生的生活便只剩下两个字——考研。更有许多大四毕业生待业考研,成了有名的“考研专业户”。据了解,2002年全国参加考研的总人数多达46万,以每个考生平均花费3000元左右计算,那么总花费就将是13.8亿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考研热兴起的“考研经济”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考研本身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当它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热潮的时候,是否还葆有原来的意义和风采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听几位考研人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7.
毕业前夕,许多毕业生都在思考是考研还是工作这个痛苦的问题。考研与工作之间的抉择真正是“鱼与熊掌”之间的抉择,虽然对毕业生而言,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归宿.但是考研则不仅仅是他们心志存高远的理想追求,更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力求未来更美好的一条出路。面临本科生持续扩招后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加之这两年毕业生薪金大幅度“跳水”的不利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毕业的战鼓越擂越紧,学子们的步伐越走越快。这其中,有的人忙着求职,有的人忙着考研,那么在这些步履匆忙的“毕业族”的眼中,考研意味着什么呢?求职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走出这个圈     
我是学医的,大学一学就是六年,毕业后,我应该是一名大医院里很“白领”的医生。毕业时,当我告诉同学,我将到一所小城市去做一名护校的老师时,他们很惊讶。他们认为我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去一所大医院。我很直接地告诉他们:“我以及我家都没有这个能力。”其实,我早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即先技一个落脚的地方,再复习考研,方向则是非临床专业。  相似文献   

10.
“只要努力,考研会取得成功”。面对一些立志于考研的朋友,我总是用这句话鼓励他们。80年代最后一年我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教书。工作之余,面对空荡的校舍,那份空虚与寂寞是熬人的。这时听人说起考研事。经打听明白了什么是专业课,怎样报名,如何考试。不由得心动,又有些担忧英语只学到初三为止,而且已有近十年没接触了,英语基础近于“零”。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心迎难而上。一边自学本科教材,一边从初中《英语》开始自学英语。为多了解和积累考试经验,1996年我硬着头皮进了考场。结果可想而知,五科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考研成了一个“时髦”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蔚为壮观的考研大军之中。各种考研辅导班风靡一时,各种考研复习资料铺天盖地。也一度出现了像“考研保姆”这样的职业。而研究生导师也由以前只带1、2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带4、5个学生,更有甚者,一个计算机研究生导师竟然带了  相似文献   

12.
进入9月,进入新的学期。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感叹时间过得好快的同时,思考自己毕业以后的方向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就业?考研?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无论是你将要做怎样的选择,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历过四年象牙塔的生活之后,行将毕业之时,何去何从成为了每一个毕业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有这样一个群体——考研族,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漫漫考研路,选择继续求学的生活.而近年来,在这个考研大军中,又出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新群体——军校大学生.是什么促使越来越多的军校本科学员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考研的大军中,成为考研队伍中的一员,花费巨资利用节假日时间上考研辅导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复习备考上,是知识更新太快?抑或是竞争压力太大?笔者在对一些军校本科学员的调查时吃惊的发现,个别院校、个别专业备战考研的军校本科学员竟达70%以上.笔者通过对部分军校本科学员的调查与采访,粗浅地了解到军校本科学员对于报考研究生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或许从这些不同的观点中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从大一刚刚接触到“考研”这个词,到2003年1月我正式踏入考研初试考场的时候,国家的考研政策已经有过三次“大动作”了。其中的一项,便是全国有34所高等院校具有了自主招生、自主划定考研复试分数线的资格。毋庸讳言我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尽管我的英语成绩略低于分数线,但凭借着总分和专业课成绩排名靠前,我幸运地以“破格”的方式进入复试,并最终被我的第一志愿——南京大学一国家重点学科录取。也许在那些正紧张复习、迎接考研的人看来,我是值得他们羡慕的——毕竟我终于挤过了“考研”这座更甚于高考的独木桥,由此跨入到研究生的行列。但因为“破格复试”的前提是即便录取也只能作为自筹经费生,所以“光环”背后实际隐藏着深深的无奈,遮蔽不了我心中那种包蕴着苦、辣、酸、甜等诸多滋味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带着孩子读研的“妈妈”研究生。其实读研倒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过考研时我真是很迷茫并且吃了不少苦头。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目前生活在自己以前曾苦苦追求的环境当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感觉真可谓“苦尽甘来”。在2003年考研序幕拉开之际,谨以小文为全国考研朋友鼓劲加油!考研的日子好象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了,只是看见校园里到处张贴的考研的海报以及忙忙碌碌的考研人,那番甜酸苦辣的感觉又会回来,只不过“时过境迁”,那“逝去的早已成为可爱”,苦味却渐…  相似文献   

16.
找工作     
背着书包,手里拿着还在滴油的盒饭,我准备回宿舍去训训他们,尽管现在已经是签单位的、红红火火考研的,紧锣密鼓,居然还有那么多不思进取的人组织什么“红四协会”,天天打牌。上楼,正巧碰上隔壁的DT。叫他DT,原因有二,其一是他准备毕业以后当DJ,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自然就要少一个钩;其二他脑袋大,缩写就是DT。见了他,谁料到他劈头盖脸就是一句:“都啥时候了,还考研!”他扬扬手里的毕业自荐书,“广州有大公司来系里要人了,赶紧!”我……虽然我大一有没过的、大二有被抓的、大三好不容易全及格平均62、大四痛定思痛决定考研……可是眼前有…  相似文献   

17.
袁兢 《大学时代》2005,(12):38-39
“就业,或者考研……”当本科毕业生在为自己的未来选择方向时,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近几年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鱼,吾所欲也;熊掌,吾亦所欲也——所以决定先就业,工作几年再考研!咋一听觉得这个观点甚是有创意,既满足了工作的需要,又为将来深造做了准备,可实际情况是这样么?“先就业后考研”的可行性有多大?选择这样的道路需做哪些准备,面对哪些困难?本期话题将给你“先就业后考研”可行性报告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我毕业后肯定是要考研或出国的,现在本科生文凭能管什么用啊?”还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读大二的小李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又到了考研报名的时节,院系的考研动员会上,书记那语重心长的话如犹在耳,校园里考研辅导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学校图书馆里忙着查阅考研资料的学生人满为患,教室里、宿舍外到处都是谈论考研的人,下课了,老师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要求给出报考建议,拿不定主意的女生给家里的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我到底考哪个学校呢?”种种迹象表明,考研来了,来得如此猛烈,如此汹涌。  相似文献   

20.
祝昂 《求学》2023,(21):27-28
<正>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是兵荒马乱的复习周和考试周,而是为期仅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在家乡电视台当实习记者。毕业实习是学校规定的“必修课”,需要拿到相应的学分。一开始,一心考研的我只是抱着好好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联系实习单位。不曾想,此行的收获大大出乎我之所料。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学的毕业实习不仅仅是一项任务、几个学分,更是一个开阔眼界、感知社会脉搏的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