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唐燕 《文教资料》2010,(15):136-138
“幼小衔接”一直是社会、教育关注的焦点和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有些教师和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偏激地认为是“知识准备”。于是。主张提前让孩子系统地学拼音、写字、做算题等。以为这样做才能为孩子的入学学习打基础.殊不知.对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知识还不是他们的义务,而发展幼儿的基础素质比“知识”更重要,它是学前儿童日后上学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基础。本文以发展幼儿的基础素质为视角,探讨“幼小衔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万琦 《少年世界》2015,(1):43-44
部分幼儿园将幼小衔接只看成是与小学知识学习的衔接,提前教小学的拼音,学小学的数学、计算等知识,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做好幼儿学习上的衔接。但事实上每年九、十月份,到医院看心理疾病的刚入学儿童不在少数,表面上是感冒、咳嗽、肚子痛等症状,其实是心理不适而导致的。故做好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与思维方式,为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纵观几十年来日本“幼小衔接”课程演进的历程,可以发现其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逐步明确“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作用;二是不断细化“幼小衔接”课程建设的目标;三是不断深化“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四是不断丰富“幼小衔接”课程内涵。该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积极融入周围环境和未来世界的情感、意志、态度、素质和能力,进而支持儿童逐步养成生存能力,开启积极乐观的学校生活,创造充盈丰润且灵动美好的童年生命姿态。日本的“幼小衔接”课程在其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儿童始于幼儿期游戏中的具身学习,强调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遵循儿童中心主义理念,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以保障儿童最大利益,支持儿童开创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国治理“超前教”“强迫学”“小学化”式的“幼小衔接”现象,更好地推进“幼小衔接”课程改革,无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层面,均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一个问题——幼小衔接。在家长眼 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跟上小 学的学习内容。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长往往将幼小衔接理 解为学习知识衔接,就希望孩子在大班开始,学习本该在小学 学习的内容,如写字、拼音、加减法等。  相似文献   

5.
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新泽西州通过颁布学习指南,注重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品质在预期行为和支持策略两方面的培养。鉴于此,我国应重视儿童学习品质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培养,注重儿童学习品质核心要素培养的连续性,发挥幼儿园和小学在衔接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小衔接:转变家长观念 形成教育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臻 《山东教育》2002,(15):41-42
“幼小衔接”是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课题,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家长的“衔接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经调查,我园家长在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上,存在着四种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1.25%的家长认为应让幼儿学拼音、识字和书写,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2.20%的家长认为大班应取消…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怎样有效地从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过渡。社会上普遍认为,幼小衔接教育是帮助学龄前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教育,但大部分家长到幼儿上小学前一年才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此时就有点迟了。  相似文献   

8.
牛美红 《考试周刊》2014,(19):181-182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衔接工作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在幼小衔接问题中,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尤其是情感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本文侧重分析幼小衔接中儿童的情感教育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受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和国内“小一问题”的影响,日本在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发展儿童资质能力为目标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从日本幼小衔接课程的整体框架着手,总结其特点和经验,认为我国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应突破知识教学取向,编制“连续性”的衔接课程;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强化幼小双向衔接;实施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校表现与入学前知识储备关系不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品质才是关键。因此,小学老师一致认为,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在于学习多少文化知识。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孩子跑得更快、更远。  相似文献   

11.
张玉珍 《云南教育》2011,(22):16-17
幼小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部分的连接。在幼小衔接中,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衔接目标与任务,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人小学作好身体、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然而,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知识化的教育倾向依然存在,幼小衔接工作也呈现出盲从与负向的效应。因此,科学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既需要逐步形成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与舆论效应,也要全面创新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共同聚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改革与探索,谋求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衔接与双赢。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是培养心理素质、奠定人格基础的关键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幼小衔接”,抓好学习适应;培养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丰富活动内容,促进个体社会化。一、注重“幼小衔接”,抓好学习适应儿童进入小学是他们生活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真正的学校生活,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就要求他们坐下来认真听讲、独立完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从2009年9月起,我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幼小衔接的误区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  相似文献   

16.
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符合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尽管幼小衔接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幼儿园和小学缺乏合作意识,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2004,(7):37-37
《幼小衔接实验读本》(以下简称为《实验读本》)在我校学前班使用近一年,颇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它那精美的版面,亮丽的图画,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一看就乐。寓教于乐、玩中学习的形式,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一学就通。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套好读本。  相似文献   

18.
<正>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然而,幼儿衔接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长。一些家长最大的困惑就是:"幼小衔接,我们该做什么?孩子该学什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学算数、学英语、学写字。由于家长的错误认识,不少孩子减少了游戏时间练书写有的甚至超前学习小学知识,拔苗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幼小衔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小学化"当成幼小衔接,家长把超前教育当成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重视幼儿知识储备而忽视相关主体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是儿童学习和发展中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语言从无意识地"学"到有意识地"习"的转化时期,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儿童而言,在课堂上提醒他们把话说完整,指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不仅利于他们更顺利地学习语言,而且也是在引导他们操练完整的书面语言,这对于今后他们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