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一、仪器装置图及设计原理本装置如图1所示,利用通电线圈6一边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与弹簧8的拉力产生一对力矩平衡原理,将安培力进行放大,并将弹簧微小的直线伸长量通过圆轮(在力显示板2背面)转换为指针的角度变化量,将力再次加以放大显示在刻度板上。图1 1.底座 2.力显示板 3.角度显示板4.磁体 5.平衡指针 6.线圈 7.平衡板8.弹簧 9.形支架 10.开关 11.接线柱图2二、特点和用途1、特点:本教具具有结构明了,操作简便,灵活可变,现象明显,直观可靠,可见度大,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一器多用等特点。能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具有较…  相似文献   

2.
可乐瓶取材方便,透明度好,易加工,用它来做内燃机工作原理演示器,形象直观,实验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制作过程 取一可乐瓶,在瓶子上方左右各挖一个跟鞭炮直径一样大的小孔,把瓶子底部黑色部分割下(用开水烫黑色部分就很容易拔去瓶身留在黑色部分的白色塑料)。黑色部分圆底面如图1所示,在圆底面的圆心处挖一小孔,再挖去图2中的阴影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苏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实验课本第一册《太阳和影子》一课时 ,为了在课堂上演示一天中物体影子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我设计了学具“研究太阳和影子变化演示器”。材料 :手电筒一只 ;直径 5毫米的铁丝 4段 (长度分别为70厘米、80厘米、10厘米、10厘米 ) ;长 30厘米的橡皮筋一根 ;塑料胶带若干。制作方法 :1、支架 :将 70厘米、80厘米的两段铁丝分别弯成如图 1( a)所示的拱形 ,再用两段长 10厘米的铁丝将两个拱形铁丝固定 ,在连接处用塑料胶带包好 ,如图 1( b)所示。图 12、手电筒处理 :将金属手电筒的玻璃片、灯罩…  相似文献   

4.
将一块半径为20厘米的半圆形三合板垂直地固定在一个长40厘米的长方体木盒的一个侧面上(与半圆板垂直的面,定为A面)。半圆板上的直径标有刻度,在A面竖立一块高8厘米,宽1厘米的薄片,能来回活动,在半圆板底部有一块能来回活动的量角器;在半圆板边上装一个40瓦能绕半周活动的灯泡,接上电线,并装好开关。这样一个“太阳和影子、太阳高度综合演示仪”就做成了,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本仪器不仅能完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同时还能演示匀强电场电力线的分布情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气体的导电性等实验,并可兼作起电盘使用.达到具有一机多用,装拆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目的.二、仪器结构本仪器的结构与传统产品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由两块置于底座1上的带有机玻璃棒柄2的圆铝板3,一件带有玻璃棒柄的介质板5(由有机璃玻板制成),附一件穿有均匀丝线的电力线板6和一个穿有500mm细线的感应球7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1)取一袋鲜牛奶,把它平放在桌面上。用一手的食指垂直按压牛奶袋。先稍稍用力,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1a所示;后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1b所示;继续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1c所示。  相似文献   

7.
本仪器供边讲边使用,由于其可见度大,形象逼真,调节迅速,故效果较好.一、构造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各部件都安装在同一板面上.  相似文献   

8.
二、制作材料 材料名称 规格 数量 易拉罐 市售 1只 试管 50毫升 1支 红棉线 20厘米 20根 酒精灯 1只 铁架台 方座 一套 三、制作方法 1.取一只易拉罐,剪去两底,再将共剪开成长方形,压平。 2.按图2所示尺寸,在易拉罐皮上用铅笔画出所需叶片,用剪刀将叶片取下。 3.刚小铁钉在图2(1)的叶片上钉一些小孔作为“叶子”上的“气孔”。 4.剪取20根等长的红棉线,作植物的“导管”,均匀地分布在叶片的气孔上。然后把图2(2)的叶片覆盖其上。再把图2  相似文献   

9.
1 实验装置制作。如图1所示,在一普通氖管的两端,各焊一根长约5厘米的铜线,将氖管的上端铜线制成小圈,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横杆是木做的),在它的下端线焊接一易拉罐,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易拉罐电单摆。取两块圆形铝板,分别用螺丝固定在木把上,然后把它插入干净的酒瓶中,用导线分别把两铝板与“高压发生器”正、负极相连接。  相似文献   

10.
1 大气压存在及方向演示器图 1 1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1所示 )1 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 ,能直观展现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这一教学难点 ,具有观赏性、趣味性。(2 )用途 :用于演示大气压的存在和方向。1 3 制作材料塑料饮料瓶 (1 2 5L) 1个 ,气球 1个 ,中号和小号橡胶塞各 1个 ,6cm长玻璃管 1段 ,80cm长橡胶管一段。1 4 制作方法取一 1 2 5L的饮料瓶 ,去掉底座 ,用圆铁 (直径 1cm左右 )在瓶底中央烫一圆孔 ,并将孔四周磨光滑。选一大小与孔适合的橡胶塞 ,塞中打一孔 ,将一气球口套在橡胶塞上 ,然后…  相似文献   

11.
1压强大小比较(1)取一袋鲜牛奶,把它平放在桌面上。用一手的食指垂直按压牛奶袋。先稍稍用力,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1a所示;后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1b所示;继续加大力度,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1c所示。(2)用四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不明显,如图2a所示;保持压力不变,用两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明显,如图2b所示;同样保持压力不变,用一个手指平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较明显,如图2c所示;用一手指垂直压牛奶袋,牛奶袋变形最明显,如图2d所示。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压力产生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而且跟受力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相似文献   

12.
1.制做方法取一段长约45厘米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用酒精喷灯加热弯制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左管上端的弯曲部分是为便于水的溢出而设计的。右管比左管高出5cm,在同高度处标以0刻度。将一条画有毫米刻度且刻度值自上向下递增的纸条贴在右管上,使0刻度与管上的0线对齐。再将此U形管固定在一块平板形底座上,底座可用5cmx25cm的五层板或塑料板制做,参照图1,安装时,应注意使两直管与底板垂直。2.原理将U型管放在物体(例如小车)上并随之做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方向向右,右管中液面高为H_1,左面管中液面高为H_2(当然水将从弯管中溢出一部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不倒翁原理演示器(一 )仪器装置图演示器的结构如图 1所示。图 1(二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1)不倒翁底部透明可视 ;( 2 )通过铁螺帽的升降直观演示重心高低与稳度的关系 ;( 3)通过六个圆环交叉组合演示从圆到球的展开过程 ;( 4 )本教具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 ,使用方便 ,效果明显 ,易于推广。2 .用途本教具与低年级自然课本中“不倒翁”、“不倒翁的制作”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上十分吻合 ,直观地显示了不倒翁推而不倒的两个原因 ,即重心低 ,呈球形。课堂教学使用效果显著。(三 )制作材料塑料可乐瓶 ,铁螺帽 ,彩色粘贴纸(四 )制作方法1.取 1…  相似文献   

14.
按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所述的方法,来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易操作,效果也不够理想.下面介绍一种装置简单、易行、效果较好的演示,供参考.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中A球,用一个新乒乓球包上铝箔(即香烟盒内的锡箔纸),贴着乒乓球捏紧,成一个圆球.B、C为两段蜡烛.D、E为两根粗细相同、均匀、等长的玻璃管(棍).将玻璃端部烧热后,放在蜡烛上,冷凝后即成图1所示的装置.  相似文献   

15.
取一纸片,用大头针在中心刺一小孔,用一只眼透过此孔向远处亮场(如天空的亮背景,或一乳白灯泡)观望。将大头针放在眼和纸片之间,使眼、大头针和针孔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就会看到大头针的倒立阴影。大头针在眼球内形成阴影的原理性光路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人眼视  相似文献   

16.
按教材中所述的乙醇氧化的实验方法来作,制得的乙醛量较少,而且乙醇、乙醛的气味混在一起,用嗅闻方法证实生成乙醛比较困难.为此,我们作了一些改进,采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一、几点说明1.为了增加催化效果,采用细铜丝绕成密集的铜丝圈.2.乙醇用70℃左右热水水浴加热,通入空气的导管应离乙醇液面约1—2厘米,以防乙醇倒吸.3.干燥管内装无水氯化钙,用以除去乙醛蒸气中的乙醇和水,目的是提高乙醛纯度.  相似文献   

17.
一、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 1.取一弯导管,用A端对准吸净煤油的大块金属钠按下,使钠进入导管1cm左右,然后用玻棒将金属钠投至C处,用未打透孔的胶塞封上A端、使已装入钠的导管呈图1(甲)所示的情况,从B端用接种疫苗的注射器注入0.20ml无水乙醇,再用单孔塞(一头大孔,一头小孔)连在100ml注射器上,见图1(乙)。  相似文献   

18.
一、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简法 取一个100毫升的平底烧瓶,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使其预热,将烧瓶对准浓氨水试剂瓶瓶口,收集氨气数秒钟,如图1(甲)所示。然后将瓶口朝下平移开,立刻将已烧  相似文献   

19.
一、制作方法 用木板订一个长44.5cm,宽17.5cm,高31.5cm的木箱,使木箱能折合,并在箱体两边高21.5cm,距前面3cm处各打一个直径为2.5cm的圆槽(为固定活动轴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内 ,看不到摸不着 ,又没有教具 ,因此对它的结构和作用学生不易理解。为化解这一难点 ,本人经过反复实验 ,终于制成了“静脉瓣”演示器。该演示器根据“静脉瓣”的结构原理研制而成。下面简介其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一、制作过程1.取 1寸粗塑料管 5cm,纵剖为相等的两块 (如图1)。2 .沿图 1中虚线所示位置 ,将第 1步切成的两块塑料切成 2个楔形物 (如图 2 )。3.取薄的塑料方便袋薄膜 ,分别盖在两个楔形物的纵切面上 ,薄膜的边翻向楔形物的背面 ,用线扎住 ,从而形成两个上方开口的袋状物 (如图 3)。4 .将两个袋状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