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让课堂教学生动高效.  相似文献   

4.
王河 《语文天地》2009,(8):41-4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哪些作用呢?本文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吴礼旺 《新疆教育》2012,(12):111-11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8.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能力提出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知识庞杂,涉及面广。就每一篇课文而言,又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广泛的兴趣,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张娜 《陕西教育》2011,(1):73-73
一、在“真”的情感交流状态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用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学中的情感传递有时是细微的.滋润心田式的.有时是强烈的.声声震撼心灵。但无论是怎样的传递、交流,情都不能失真。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是兼具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既要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又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在授课前既要探讨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要研究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进行情感教育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自己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之魂。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肢解课文,进行烦琐分析的现象已不再充斥课堂。不过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以一种漠然的态度俯视学生,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的情感因素,致使一篇篇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文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使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其实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双元互动,以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大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殊不知,语文教学必须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载着情感,只是情感的角度不同而已。作为教师,只有加强教材分析,在操作层面实现隋感突破——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借用情感中介:词、句、段、篇、标点等,把情感点化出来,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感悟文本真情,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灵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只有首先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使之晓之以理,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情感教育,自己本身要有情感、责任感以及艺术的教学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曾劼 《广西教育》2013,(18):67-67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饱含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课堂上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主要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成功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要。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黄林 《快乐阅读》2011,(24):20-21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也能展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呢?首先,良好的职业情感是教学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要想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深厚情感,就必须对该职业有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