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厨房女人     
男人对理想妻子的要求多少年没改变过:入得睡房,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现代的女性,有入得睡房的风情和出得厅堂的见识者并不少,而想找一个下得厨房的女人就不容易了,有的是不能,有的是不愿.现代城市餐馆林立,想吃什么根本无需自己亲自操劳.  相似文献   

2.
吃货苏东坡     
会吃而不会做,或者不愿意做,那不是真正的吃货。苏东坡不同,他热爱美食,也热爱厨房,属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文章”的新好男人。  相似文献   

3.
叶健 《记者摇篮》2004,(3):18-18
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工作从业人员还是一般读者。对于专家型记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深度报道越来越受欢迎。与之相比,以往的被视为“样样通”的杂家型记者却有被时代淘汰之势。但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驻站记者,需要既“杂”又“专”.“登得厅堂,下得厨房”。平时遇杂事,拿出杂家的本事,迅速出击,有效扩大新闻报道的涵盖面;关键时刻,还要  相似文献   

4.
双儿的户口     
在《鹿鼎记》中,据说双儿最得韦小宝和围观男性的钟爱。确实,双儿机敏伶俐百依百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杀敌救夫,这种文武双全的美女对于多数一无所长的闷骚男来说,真是居家旅行之必备。当然也有人评价:韦小宝若说月亮是方的,那双儿必定说月亮真有棱角。意思是双儿对韦小宝有近乎盲从的“奴”性,双儿的爱情是卑微得丧失自我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融合发展已势在必行。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中央厨房",即成立"融媒体办公室"。传统媒体编辑必须学习新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勇于担当,认真履行"把关人"的职责,练就"十八般武艺",既"上得了厅堂"又"入得了厨房",才能顺应融媒体发展要求,打造优质融媒精品,建立品牌影响力,让期刊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电子阅读器的虎视眈眈,图书也要做得有气质才能上得厅堂入得书房。没气质的衣服你不会穿,没气质的朋友你不会交,没气质的异性你不会恋,甚至没气质的餐厅你未必会常光顾。同理,没有气质的书你也不会想据为己有。虽然,当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广厦的时候,可能会捡到  相似文献   

7.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8.
去年高考语文的作文题是:“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题目要求,根据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文章观点要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不少考生反映,这篇作文题出得比较活,不冷僻,联系实际方便,不难写。但是,要写得好,写出深度,写出新意,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在  相似文献   

9.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10.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学参考书如何归类,目前各地图书馆的做法不完全一致,争议较大。有的馆是依国书内容的科学属性分入各学科,有的馆是集中分入中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有的馆是兼而入之。究竟如何归类为好,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耿伟 《新闻传播》2005,(8):29-31
今日激烈的新闻大战,让人被迫承认一个严酷的现实:独家新闻稀缺,新闻同质严重。但同质新闻由不同的记者操刀,稿件的吸收力却相差悬殊,甚至有的将稿件加工得像是“美女名模”,散发着诱人魅力,有的则将其绘就成了丑八怪,令读者不忍入目。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新闻写作已有10多年,发表新闻、文学作品700多篇。其中近年内有25篇作品分别获得全国或地方报刊、电台征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在此,我谈三点不成熟的经验: 吃透“征文启事”。一要领会征文的题意和内容。有的征文题意出得简明扼要,有的则出得比较含蓄。我在“香料杯新闻大奖赛”参赛时,紧“咬”住“新闻”两字,将征文启事细嚼了老半天,撰稿时以“题材新、立意新、写法新”贯穿全文,写出了《请瞧咱厂的“合同工”》这篇征文。结果在6000多篇来稿中夺得一等奖,捧回了“香料杯”。二要看清征文的题裁。有的报刊征文题材只限于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有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论坛》1996年第3期刊登的陈一阳《“情报”改名论》一文,全面细微地梳理了当前对这一问题讨论的观点,阅后颇有同感。陈文的一大功绩是把这个人人都想说,入人又不好说,说起来很难的问题表述得比较透彻,让人读来,思路清晰多了。当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容易的  相似文献   

15.
这一期……     
世纪更新带来的也许更多更直接的不是客观外界的变易,而是人们心理上情绪上的某种追求和向望。本刊进入新世纪改为全彩印刷,不敢说在内容上陡然间有了多大的提升,希望至少在直觉上外观上好看一些。六年前我们创刊时就有感于出版人给作者出书出得很漂亮,为什么自己的出版刊物不可以出得讲究一点呢?如果我们的记忆不错的话,《出版广角》是我国出版行业和广西所有刊物中第一个采用大十六开本印制的,今年改全彩是想再上一个台阶,效果如何,有待读者诸君的鉴定和我们自身的不断改进。卷首一组“新世纪畅想”不是空洞的应景文章。来自出版第一线的13位社  相似文献   

16.
据说,炊事员看到自己烹调的饭菜被宾客们吃得津津有味,杯盘净光,心里总是很高兴的。我想,一张报纸,如果办得能使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可读”,亦同此理。但实践证明,这一点确实是不容易做得到的。当前特别应注意到的是部分读者对新闻宣传的逆反心理。比如,报纸上有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文章,连标题也不愿意看(这种逆反有时是正常的);形势教育宣传,难以入眼入耳入脑;一见思想政治工作的字眼就反感;“年初开门红,年终传捷报,逢年过节形势好”等,都是会倒胃口的。有时一张报纸到手中,一目整版地往过翻,停留的时间很短。“一张报纸看一天”,那只是机关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少写多想     
开始当报道员,新闻干事经常叮嘱:少写多想。这句话十多年时间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它对我学习新闻采写帮助很大。看一些基层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不流畅不顺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思想杂乱,主题不集中,到后来连自己都搞不消要说明什么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想的功夫下得不够,想的火候不到。掌握一点材料,本质没有吃透,脉络没有理清就信马由缰地想到哪写到哪,致使稿件漏洞百出,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8.
绝版厨房     
周末的下午,我大干快上,把家里的厨房打扫得光可鉴人,纤尘不染。我甚至还趴在地上用一种高难度且高强度的仰角,把水槽的底部也抹得干干净净!做完了这一切,我靠在厨房的门边上长舒一口大气“,那个意思是,从今往后,我家的厨房就成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传统媒体正在积极开展融媒中心建设,有的叫"中央厨房",有的叫"融媒中心",但是无论叫什么,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必须遵循六大原则。以采编流程重构为前提当前,我国传统媒体建设的"中央厨房"或者"融媒中心"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能常态化运作。当然,"中央厨房"不是不能常态化运作,而是传统媒体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即没有进行采编流程的彻底重构和优化,结  相似文献   

20.
知了和蟋蟀     
烤知了吃的时候,整个厨房都是香的。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邻居的两个男孩,林少峰和林伟峰,把知了的翅膀拔掉,拿筷子或是什么夹着没有翅膀的知了,放在火匕烤,空气变得又焦又香,他们两个吃得很起劲,我好奇而兴奋一自己到底吃过没有,竞忘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