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各县市基本上都有了广播电台(站),一部分县市还有电视台。在县报、县台齐全的县市,如何办好县报!我认为,其中的一条良策就是,县报要视县台为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合作中当好“喉舌”,在竞争中提高质量。不分“老大老二老三”,破除“同行是怨家”的思想。近几年出现一种说法:“电视是老大,报纸是老二,广播是老三”,加上“同行是怨家”的旧习,许多县市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县市基本上都有了广播电台(站),一部分县市还有电视台。在县报、县台齐全的县市,如何办好县报?我认为,其中的一条良策就是,县报要视县台为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合作中当好“喉舌”,在竞争中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水利部、中共重庆市委、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了“长江上游生态行”采访活动。参加这次采访的四位同志经过40多天的艰苦跋涉,从长江源头的格拉丹冬雪山到三峡库区,经过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7省、区72个县,重点采访了24个县,采写了大量稿件,分28次在光明日报刊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铁皮炕上的“烤”验 采访组由刘鹏、徐冶、夏斐、韩凤翔组成。刘鹏是光明日报驻青海记者站站长,是这次“长江上游生态行”的队长。徐冶是光明日报云南记者站站长,夏斐是光明日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韩…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的采访“普尔”,是不同的新闻机构合作对同一件事情(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式。《新闻战线》去年第四期有文介绍过。笔者认为,这种已经被外国新闻界同行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对于丰富我们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学的内容,改革新闻采访工作不无裨益。我国新闻界,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  相似文献   

5.
美国记者的采访“普尔”,是不同的新闻机构合作对同一件事情(活动)进行采访的一种方式。《新闻战线》去年第四期有文介绍过。笔者认为,这种已经被外国新闻界同行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采访方式,对于丰富我们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学的内容,改革新闻采访工作不无裨益。我国新闻界,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周密的报道网,中央、省、地三级党报,体系是完整的;三级电视台网也在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6.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我们记者行当谁都熟悉、谁都离不开的话题。从新闻采访的定义来说,种类很多:如“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再如“新闻采访是一种独特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为了掌握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初,我到蔡邓村采访。据县科协介绍,这个村的果树研究会在推广技术和为果农服务上,是一流的.县科协准备将这个研究会作为基层科技推广组织的典型上报省里,但在采访中,可能是这个协会的负责人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或是别的原因,总之,我很失望。回来后,我便来到县科协,说明了采访情况。科协负责人说:“咋能没特点?连县长都说蔡邓的背馍协会搞得好,你可能是没问到点子上!”我一愣,问:“背馍协会?咋叫个背馍协会呢?”他解释说:“就是为果农服务时,自己背着干粮,不在群众家里吃饭。”他这么一说,我倒来了兴趣,心  相似文献   

10.
采访是记者基本的实践活动,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采访是记者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深入”的第一种境界——县人身入,是采访题中应有之义。生活是新闻的源泉,车间工地,田野地头,军营阵地,商贸市场,市井乡间是出新闻的地方。新闻界前辈历来把“身入”生活看成是记者事业生命攸关的根本问题。他们认为,一个好记者,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群众,什么时候离开了,记者的生命也就完结了。也就是说:你想干新闻,最起码要“身入”生活,否则,你就不配当记者。为什么新闻前辈把“身入”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盐阜大众报》从一九八○年复刊以来,每年都办过通讯员培训班,学员都是乡镇的专职报道员或县(区)通讯站选派来的,“炒冷饭”的多,来“完成任务”的多。从一九八四年起,我们改变了培训通讯员的办法,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与有关县(区)和机关单位联办培训班,着重于普及,主要进行新闻道德和党报传统教育,讲授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常识。前年,仅与建湖、阜宁两县联办的培训班就有学员1136人,与盐湖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灭火”这个词被新闻人借用,且已成为口头语。灭火本是消防队员的职责,为啥新闻人也提及“灭火”,原来这里的“灭火”是指把带有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压下去,不让刊播。近日我去一个县采访,见到县报道科的同志,我随便问了一句,现在咱们科多少人?“15个人”。我一听很激动,因为新闻报道队伍这么壮  相似文献   

13.
“能跑”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的修养提出须有“四能”,即“能想、能跑、能听、能写”,对于“能跑”我一直没有充分认识,直到经历过第一次采访,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为了配合采访课教学,学院组织我们新闻系46人到南京市的各大市场进行采访,我们那个方向有两个市场。 一进市场,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我,第一次采访嘛,当然有些激动。我在市场里遛达,不时地和同学打个照面,看着他们采访时的那个认真劲儿,我也拿出了采访本。我问了几个卖菜的一些诸如“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流于形式、味同嚼蜡的会议报道,往往不感兴趣,望而生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会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善于从“会海”中抓鲜货、抓大鱼。 如何从会议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我认为: 一是,抓热点、难点问题。许多会议都要提出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其中如果带有普遍性,是广大群众关心的,就要抓住不放。1991年春天,我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阜城县农民负担不超过5%后,觉得在农村“三乱”日趋严重,已成为热点难点问题的情况下,阜城县的经验值得推广。我们便深入农村采访农民。在采访中发现这个县减轻农民  相似文献   

15.
魏宁 《青年记者》2017,(26):119-120
大学生口述史采访是指由大学生作为采访人,应用新闻采访和口述史研究方法,选取特定人物作为采访对象,围绕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技艺等展开访谈,最后将访谈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采访报告的过程. 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并未得到普遍重视,只是在部分高校开展得较好,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等.这些高校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和校址所在地的特有资源,做出了“白杨记忆”“泥人张”“城市史”等相关精品项目.大学生口述史采访工作大多集中在历史学院,即基本上由历史学专业学生参与,并未向其他学院其他专业广泛铺开.华南师范大学做得较好,成立了专门的口述史协会,全校各专业学生都参与在内,分工不同,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6.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让反“客里空”的警钟长鸣, 这是新闻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新闻采、写、编、播(发)的整个生产流程来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新闻失真。由于新闻采访处于第一道工序,更由于采访决定写作,采访先于写作,所以因采访失实而导致的新闻失真是最大量的,也是较难克服的。从采访这一关开始“打假”,无疑是抓住了“治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一位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对我说:如今一部分记者、编辑,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同志中,存在着“懒”、“皮”、“变”现象.对此我有同意. 所谓“懒”,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进步,交通、通信的方便、快捷,助长了懒惰心理,比如:电脑广泛使用,写字“懒”了;手机普及了,去现场“懒”了;信息得来太过容易,思想“懒”了;我经历过多次会议场合,发现做笔记的都走五六十岁的老同志,年轻人基本上不做笔记,也不认真听;有一次一位年轻同志“采访”我,竟然连笔和本都不带……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1,(2):33-33
18岁的上海海事大学学生李宇飞写博客、下载韩剧、管理两个音乐网站,在百度上玩一种名叫荣光医院的在线游戏。“我从11岁开始就做好多类似的事情了,”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轻描淡写地说:“现在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泡在网上,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相似文献   

19.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20.
人在旅途,可怕的是碰到一些意外的事故。 从云南中甸翻越大雪山丫口开始,我们张家界日报社“重走长征路”新闻采访组一行4人,在途中就接连碰到了两次危险的车祸:前一次车祸由于司机的沉着老练而化险为夷;后一次车祸则由于司机的技术不佳,我们都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这一天是1996年7月4日。我们在甘孜县已采访完毕,下一站准备到草地中心——阿坝去。从地图上看,阿坝与甘孜相距直线不远,中间只隔色达、壤塘两个县,但因甘孜与色达不通车,我们只好从炉霍县绕道色尔坝,从色尔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