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过渡句的作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一言以蔽之:承上启下。然而,通过仔细研读各种过渡句的上下文,耐心品味其前言后语,我们不难发现这高度概括过渡句作用的“承上启下”四字还应包含更为明确的意义和实在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文章作者在行文当中安排某一过渡句的良苦用心,理顺文章的思路,从而把握结构,以至更加确切地领会思想内容。下面就结合一些文章来谈淡过渡句的具体的作用:1.表示话题的更换例如: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  相似文献   

2.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叙述内容长、结构层次多的课文,这些课文在内容结构安排上一般会用到一些过渡句.过渡句,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的内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例如《嫦娥奔月》一文中的第3小节的第一句话:"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这句话在文中就起到了承接上文(后羿射日,为民除害)、启示下文(逢蒙拜师,引出嫦娥奔月的故事)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根据过渡句的特点,找出文中过渡句,借此理解文章内容,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能提示文段大意、文章中心和主旨,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情感倾向,我们常常把这些句子称为关键句,比如: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的点题句;承上启下,自然衔接的过渡句;点明中心,亮出主旨的中心句等等.这些关键句,在文章内容上、文章结构上及文章表达的艺术效果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抓好这些关键句,指导学生“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文的学习会更脉络清晰,简洁明了,整个语文课堂也会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4.
小语九册课本《伟大的友谊》中有一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乌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个过渡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是总结上文,后一层是提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一位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个过渡段的作用,先指出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然后让李生说出这个过渡段中哪句话是承上的内容,哪句话是启下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有机地指导下很快说了出来,并按承上启下的内容划分出相应的课文中的自然段。教材中的过渡段是文章中各种事物的焦点和接合处,通过…  相似文献   

5.
在一篇文章里为了将两方面的事结合在一块,为了将一个意思与另外一个意思自然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往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把它们连在一块。我们把这样的话或段称为过渡句或过渡段。它使文章结合得更加紧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中的过渡句,有的单独作为一段,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过渡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认识过渡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过渡句:1.承接式过渡句.第八册课文《颐和国》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 句承接式过渡句.它点明了地点的变换,观察点的转移.这一承接过渡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楚.它还有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即写万寿山为一段,写昆明湖为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能提示文段大意、文章中心和主旨,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情感倾向,我们常常把这些句子称为关键句,比如: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的点翘句;承上启下,自然衔接的过渡句;点明中心,亮出主旨的中心句等等。这些关键旬,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犹如写一篇文章,需要精彩的过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不但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细心地揣摩一下所教篇章的过渡语,以此来引入文章的主题。我现在就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兴趣,悬念过渡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阅读教学需要"整体感知"? 1.从一道阅读竞赛题说起 去年底,我县举行了一次六年级阅读知识竞赛.赛后,我对县城几所学校考生的考卷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一题令我大吃一惊,错误率高达96.7%.这道题目要求简单,只是让学生将一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放回到原文当中.结果学生没有理解原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答案五花八门.从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极其薄弱.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比较多地强调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少涉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比如,理清文路,进行分段等等,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与提升,整体把握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过渡句、段的教学,一般老师大多将其作用之一“承上启下”讲清便了事.其实,这样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写作之上,却忽视了阅读这个范畴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课第四节是过渡段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教学时 ,可抓住这一段 ,带动全篇教学。一、审题 ,找出过渡段。提问 :《伟大的友谊》主要写什么 ?你从课文中能找出一段话来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主要内容吗 ?然后通读全文 ,划出过渡段。二、分段 ,依靠过渡段。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所含的两个内容分成前后两个分句。讨论 :前一分句“在生活上 ,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课文哪几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他们互相关怀 ,互相帮助 ,亲密地合作” ,又在哪几小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首尾两小节在文中…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过渡""衔接"指的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合理连接与转换,它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使议论文连接紧凑、前后统贯圆合甚至严丝合缝的必要手段。【技法指津】"过渡""衔接"如同"黏合剂"和"纽带",具有搭桥接榫、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内容。其"活动与探究"以溶液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为理论指导,为后面学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奠定一定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结构上看,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第十、十一单元的重要基础,呈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特点,同样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艺性散文的鉴赏点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高考实例,试就其中的句意理解谈点感受。一、中心句:总体感知,把握主旨所谓中心句,一般指总起句、过渡句、总括句、文眼句等。对这些句子的解读,首先应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其内容包括:1.分清散文类别;2.把握话题范围;3.联系背景材料;4.理清思路脉络。以上内容并不是孤立的,在总体感知中应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在解读文章过程中,我们不妨思考两个问题: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2001年全国卷考了散文《门》。其中第一题是这样设置的———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架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工具.过渡也称作为"承转",指从一个环节到另一环节之间的衔接,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上下内容串连起来.恰当的过渡能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脉络贯通、浑然一体,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一般而言,过渡在语文教学中讲得比较多,也使用得比较多,而在数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文章从上一段到下一段怎样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要解决的问题。过渡,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段落衔接紧凑,前后连贯,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桥梁一样,把河两岸连接起来。常用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1) 用过渡词。课文《海上日出》第三段写日出时的情景,这一段开始用了“果然”一词,便是承接上段:“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然后用这句话过渡到“太阳果然升起来了”这层意思。除此以外,用“因为”“所以”“然而”“但是”“那么”等关联词语来过渡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2) 用过渡句。课文《太阳》由前三段介绍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等情况以后,第四段的开头写到:“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  相似文献   

17.
巧设过渡语言优化课堂教学──以《林海》为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过渡语设计张岩一篇文章,为了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作者往往在其中安排一些过渡句、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理,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突出,也必须重视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设计,使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18.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和复习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较快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抓住对题目、重点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3.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反对“数字”迷信。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总分结构;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明确、丰富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侧重点  1.对题目的分析;对重点段的分析;对三部分中心句 (兼有过渡作用 )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2.文章体现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重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二、教学方法从结构入手 ,理清思路 ,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分析证明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三、教学程序1 .知识链接 :在上一单元 ,我们学过了阅读议论文如何找出论点的方法 ,了解了论据可以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明确了论点要解决的是“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据要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在以前学过的记叙文和说明文中 ,我们知道不少文章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温故而知新 ,回顾这些学过的旧知识 ,对于我们学好《怀疑与学问》有重要的意义。2 .散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  相似文献   

20.
一、对“看图学文”的认识“看图学文”是这一册新加的内容,是“看图学词学句”的发展,是学词学句到讲读课文的过渡。比起一册来,二册课文一般的篇幅长些了,内容丰富些了,情节复杂些了。而“看图学词学句”的形式由于内容浅,句子短,过渡到学课文坡度太陡,“看图学文”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新形式。“看图学文”通过形象、具体的图画,把词、句和段联系起来,使学生懂得词是怎样连成句的,一句一句的话又是怎样连成段的。通过观察图画和字词句的讲解,以达到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