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還在不久以前人們将原子能稱為未來的能量。目前已經下能這樣說了。人們已經開始掌握這種能量。它是從含熱量最多的“燃料”即從原子“燃料”里得到的。我們現在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須要去征服那些最難懂的,不久以前還是不知道的,但却是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馬林科夫同志在十九次黨代  相似文献   

2.
天空中落下來的雨點,我們如若仔細觀察,可以看得很清楚,它並不是一條長線,實際是一個個的圓點。在雨點內部的是液體的水,在雨點外部的是空氣。顯然在這二者之間,有一個分界綫,在這分界綫两旁的两個區域,我們叫它为“相”(Phase)。液體的部分,叫做“液相”。雨點以外的部分,叫做“氣相”。  相似文献   

3.
學天文從看星開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看恆星比較簡單,有一本星圖就可以了;但是看行星必須要先知道行星的動態,因爲行星是在繞着太陽走,它們在星座間的位置在時刻變化着。一九五四年中各行星的動態是怎樣的呢?在講到它之前,先把幾個現象以及這幾個現象的名稱解釋一下。行星繞着太陽旋轉的方向是由西而東,但是我們地球也在運動,因此從地球上看行星,有的時候,它們是在  相似文献   

4.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我們中國古代的天文家、科學家、這人就是張衡,他又稱为張平子。他在後汉章帝的時候,生於河南的南陽。從我們悠久的歷史看來,張衡的時代一點兒也不古老,但是用西曆來計算,他是生於公元78年,死於公元139年,比哥白尼、刻白勒、伽俐略這般人,早生了一千好幾百年,和埃及天文家多祿某差不多同時。從西方天文史的眼光來看,張衡的資格真是老的不得了。張衡少年時期,致力於文學方面,他從事於天文科學技術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5.
我們的地球和其他行星是怎樣形成的呢?人們很久就對這个问题感到興趣了。可是直到最近以前科学還不能给他一個正確的答案。僅僅是許多不同的科學假定。 蘇聯科学界去年宣佈了自己关於行星起源研究工作的總結。這是关於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最正確的新理論,是由奥·尤·施密特院士最先提出來的。假如我們從遙遠的宇宙空间來看我們的地球,就可以看到這样的景像:地球和其他行星繞着太陽,一直向着一定的方向運博。行星的路徑成为圆形而且排列在一個平面内。此外,所有的行星好像陀螺一樣,依着一定的方向旋轉。這正说明了太陽系是一个非常精確的結構,各行星不是单独地而是在同一個時間內一起產生的。到形成行星時,太陽周圍有很多小分子——灰塵在運轉。這些灰麈互相黏在一起同時逐渐地結合成一個大的球體——行星。地球也是這樣產生的。 資本主義国家的科学家說:地球和行星是當着某星球經過太陽时,從太陽拋出的轉動物質形成的。因此,他們認  相似文献   

6.
當晴朗的夜晚,我們仰首看着天上一顆顆閃爍的小星,就應該想到,它們都是一個個的太陽(除了有幾個是地球般的行星,這點我們以後會談到的)。還有更使我們驚異的,就是它們還不僅僅是一個太陽,而且可能是兩個彼此圍繞着運行的太陽——雙星。而這每對雙星中的一個星,又可能是兩個星合成的。同志們,當我們看到一顆小光  相似文献   

7.
“金屬曆史”的開始是很早的了。尤其是我們中國,老早便已經開始使用了金屬的工具,考古學家在我國各地所發現的古物就可以證明這一點。歐美各國是比較晚的。現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上文化比較低的各個民族,以往對於金屬的知識並不比較別的民族低,只是因爲後來被其他民族所  相似文献   

8.
“偉大沉寂的大陸”,這是大家把來給與世界第六大陸的南極洲的稱呼。南極洲是直到一百三十多年前才被發現的,我們對於南極洲的知識知道的還很少,它的有些地方的海岸,還没有準確地畫出來。南極洲是在地球的極南端,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圍繞着它。它的整個面積,據現代的估計,約有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等於美國、印度、南非聯邦、瑞典、法國、英國、意大利七個國家面積的  相似文献   

9.
灰塵和烟     
不知疲倦的微麈當早晨的太陽光,通過百葉窗的狭縫或者遮盖不嚴的窗簾,透入到黑暗的房間裏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飛揚着的微塵,就不由自主地驚訝起來:我们呼吸着的空氣裏怎麽有這樣多的灰塵!但是只要把窗簾揭起或者把百葉窗打開,當均匀的陽光射進整個房間裏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空氣是完全清潔的了。那麽灰塵到底往哪裏去了呢?當然它並沒有消失,仍然留在房間裏,不過我们看不到它罷了。只要重新關上百葉窗,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了。  相似文献   

10.
電流的轉換     
要鑑别一個電器、電機、電工設備,必須讀一下它的銘牌。通常在這塊小小的金属片上,清晰地刻着開於這架器械的基本知识。這兒刻有它的誕生年代(生產出來的年份)、誕生地(工廠名稱)以及許多技術资枓。任何一種電工設備都有四個以上的,刻在銘牌上的數字來說明它。  相似文献   

11.
它能穿過玻璃 從太陽、電燈、以及別的高温熱源輻射出來的短的熱波很便捷地穿過玻璃,但是從散熱器、電烙鐵、和其他並不熱得很高的物體輻射出來的較長波便沒有那麼容易。這可以用兩片相同的玻璃片,一個電烙鐵,一盞電燈,照下圖分別安置做一  相似文献   

12.
漫談“霧”     
我們讀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那一段的時候,看到孔明利用大霧,騙到了曹操的十萬支箭,有的人認为這霧是孔明呼叫來的。其實,孔明那里會有呼叫霧來的本領呢?這個故事如果真有其事,那一定是因爲孔明預先知道有霧的本领的原故。孔明怎麼會预先知道有霧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現在我來將它作一個介紹。當空氣逐漸變冷,冷到相當的程度的時候,其中所含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如果凝結的作用,是在高空發生,所產生的就是“雲”。假使凝結的作用是在接近地面發生,所產生的就是“霧”。要產生霧,必須有兩個基本條件;一要有凝結現象,二要凝結的小水滴停留在地面附近。這二個條件,缺一個不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霧,有下面的幾種:  相似文献   

13.
我們會不只一次的想到:山是怎樣造成的呢?我提議我們就上山去看看,這樣會幫助我們了解這個問題的。到山區裏,遠遠地我們先看到的是起伏蜿蜒的山勢,再仔細的瞧瞧,常常可以看見青色黑色的石頭延續著,它們一層一層的重疊起來,平平排列或者歪歪扭扭,傾斜地插入土中,隔了一段又露了出來,有時候還可以看出它們是從地下連過來的,我們也可以推想這一層岩石可以順着老到山下的平地裏。這些一層一層排列的岩石,我們叫做地層。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幾個月來,研究生物學科的朋友們都在熱烈地學習米丘林·李森科學說。不可否認的,由李森科所整理後而提出的米丘林學說,特別是其中關於遗传和進化的闡釋,已經为生物科學劃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所以,這一個學说是每一個搞生物學以及從事於與生物科學有關的工作的人們都應該學習的。 這里所寫的,是上海生物學会米丘林·李森科学說學習小組在討論時所用的一個提綱。它祇是由少數人草率地擬訂的里面一定还有許多缺點,所以要發表出來,是向大家提一些可供參攷的意見,希望從這里開始,拋磚引玉能夠產生出一個有系統的、完整的、合乎理想的學習米丘林·李森科學說的體系出來。李森科说過:“生物學各科的工作者,要精通米丘林學說底深奧理論,最好的方法還是去研究米丘林底著作,把它們反覆讀熟,然後再依解决有實際重要性的问题的觀点来分析它們。”可是,在今日的中国,要參攷米丘林底著作还是件十分困難的事。為了使參加學習的同志們容易有所參攷起見,我們這一個小組里所指定的參攷材料祇是李森科在蘇聯列寧農業科學院一九四八年大會中所作的關於生物科學現狀的講词這一個文件,已經有四、五種中文譯本,所以應該是不難獲得的。  相似文献   

15.
仰視天空,但見繁星辉耀,不知從何看起?爲了幫助讀者認識星座起見,從這一期開始,我們採取個別認識的方法,将北天、南天我们能够見到的一些重要星座,逐月介紹給讀者。在認識星座時,下面兩點是要特別注意的:(1)我们是在天球中心看天球上星體的分佈,因此在看星時,我们應該面向南立,舉手持着所用的星  相似文献   

16.
每月談话     
這一期,我們把一半以上的篇幅,獻給中國的科學團體。很慶幸地,我們得到十多個科學團體的主持者或負責人撰文介紹他們的團體,我們也興奮地願意把這些文稿一下子刊佈出來。我們以為這不祇是泛泛的一個特輯,我們願意提醒科大的讀者:過去中國科學的建樹,小部分是政府的提倡,大部分是基於民間的自覺和努力。只要細讀這些文章,就可以明瞭。現在雖說通俗科學刊物風起雲湧,而過去我們原有過許多專門刊物,在替中國科學撐着門面,在替中國科學展拓國際間的地位。而這些刊物,都是由民間力量維繫出版其間的  相似文献   

17.
據說古時候曾經有兩個小孩子爭辯過太陽遠近的問題。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早晨和黃昏時比較近,因爲那時候看起太陽來比在中午的時候看起來大一些。”另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中午的時候比較近,因为中午的太陽最熱最亮。”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因而各不相讓,但是誰也下能說服對方。 現在,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解决他們的爭辯了。諸位讀者看了下面的解釋,一定可以覺得,這個問題在古時候,随便怎樣聰明的人也是不能答覆的。我們怎樣來找這兩個表面似乎矛盾的現象的真正原因呢?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或許會被人們想到:那就是以爲這兩個現象是由於太陽本身的變化。我們儘可以說太陽是一個球状的大火爐,它會得漲大  相似文献   

18.
九月中旬,從虹口公園荷花塘内,汲满了一瓶塘水,並摘取幾片殘败的荷葉,一齊培養在玻璃缸裏。在一個晴朗寂静的午後,我輕輕地刮下葉片上的附着物,放在顯微镜下觀察,從這一個小天地中看見很多有趣的類型不同的小生物,悠然自得的游來泳去。在一羣生物中,動物如原生動物是佔最  相似文献   

19.
舊行星与波特定律太陽系的行星,向來為人們已經知道的計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個;目從哥白尼氏的地动說成立以后证明地球也是一個行星,結果一共就有六個行星。 這許多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有一個很便利的定律,可以幫助我們的记憶。這就是1772年德国天文學家波特氏(Johann Elert Bode)發見的波特  相似文献   

20.
宇宙間的物質,從它們的狀態上來區別,只有三種,即是固體、液體和氣體。從它們的性質上來區別,可以找到數十萬種。這數十萬種物質的性質,彼此都不一樣。而這些物質所包括的基本物質,我們叫它做元素。元素的種類一直到現在為止,被發現的只有九十八種,這九十八種元素在自然界中,因為溫度、壓力以及本身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