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正如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提出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有了这种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教学任务。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数感的做法。一、融入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就应让孩子体会到  相似文献   

4.
李凤兰 《小学生》2013,(10):16-1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数感源于生活体验数学离不开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  相似文献   

5.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学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一、在估算中把握数之间的关系估算,就是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作出大概的推断。估算是数感涵义里一个重要的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数感",2012年新修订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①理解数的意义;②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③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④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⑤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⑥能估计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那么常人眼中的数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数感就是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它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由此可见,数感是一个人的基本数学素养,让学生建立数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做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它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把“数感”列入学习内容的第一条.而且罗列出了“数感”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  相似文献   

11.
刘海英 《云南教育》2004,(10):29-30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关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下面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的粗浅探索。一、观察感知,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们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它的思想。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  相似文献   

12.
正就像打球有"球感"、搞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是一种主动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与数学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感也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象.如何帮助这群初探数学奥秘的小精灵们培养数感,如何让他们在低年级就开始经历数学素养的基础积累和熏陶,是作为一个低年级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英语、语文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  相似文献   

14.
<正>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学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有了这种素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体现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而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7.
徐加旺 《小学生》2012,(9):93-93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云鹏 《江西教育》2001,(11):49-50
学习新课程标准 2.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现实的问题.<标准>中对此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数感的具体体现是: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理解数的意义;能运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较大的数或较小的数;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理解数之间的联系和相对大小关系;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估计运算的结果,并能选择算法和工具进行运算."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的综合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联系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桥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潘文忠 《考试周刊》2011,(81):78-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