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董志伟)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在部分县(市)启动农村学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原有的以乡(镇)中心校(总校)作为一级农村教育管理机构的体制面临挑战。由于我省一些农村乡(镇)规模过小,以乡(镇)为单位实施管理,造成乡(镇)中心校(总校)数量及管理人员过多,编制紧缺,再加上受人口限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制定规划,更难以实现教师配备的学科专…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乡镇小学管理体制多次变革。仅以本人所在地区为例,在建国初期,人民公社管辖范围内的各小学由学区管理,学区归县级教育局管理;文革期间,由公社教革组管理;文革以后,公社改为乡镇,乡镇所辖地的各小学由中心小学管理,一块牌子两套班子;此后,又改为学区管理。2001年,福建省颁布的《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试行)第39条要求“取消农村学区制,扩大中心校规模,原学区的职能由中心校承担。”  相似文献   

3.
学区制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捆绑模式、托管模式、拓展模式和网络模式四种发展模式。为突破理念、体制、机制层面的瓶颈,学区的教育理念应由"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管理体制应由"乡(镇)中心校为主"向"学区中心校为主"转变,政策着力点应由"实体教育资源共享"向"制度建设"转变,推进思路应由"均等化均衡"向"差异化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西部甲省20个县(50个乡镇)的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学区人事管理体制和教师激励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事权力的配置与教师激励机制存在密切关系。由县教育局任命学区校长、并且由学区校长调配学区内教师的权力格局,比较有利于基层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而人事权力的过度集中,或者县教育局和乡镇政府进行交叉控制,都不利于基层学区对教师的管理与激励。  相似文献   

5.
2015年,海淀区启动新一轮学区制改革,旨在通过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学区作为各方的纽带,为学校提供主导性服务,负责各方的协调与沟通,以优质服务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学区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海淀学区")是依据街镇划分成立的17个学区管理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6.
学区制改革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学生,让相对薄弱的学校通过学区带动有了更大的进步,让热点学校有了新的发展。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区建立完善资源共享的学区管理机制,传承优良传统,加快融合步伐,合力推进学区新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形式,丰富校园文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试行学区制改革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工作高效良性发展,促进教育体系的内部联系和层次优化。但学区制改革试行中存在城乡学区划分使教学差距拉大、农民工子女人户分离、入学难度加大、学区建设资金规划监管难度加大等问题。可提倡通过学区间竞争互助并存、均衡配置学区内义务教育资源、激活教育资源存量、以监护人工作地及居住地为参考划分学区等措施来推动学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乡镇撤销了“联校”这一教育管理机构,设立了中心校,由中心校负责全乡镇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心校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任命,负责全乡镇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教师队伍的管理、学校工作的检查指导、教学质量的评估,以及开学、放假、招生等事项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史家胡同小学十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在过去的学区化建设中,已基本形成“1+1+11”和“2+2+2”的良好发展格局。自2014年年初以来,在从“学区化”向“学区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全面启动了涵盖“入盟入带一贯制”多项改革任务的史家学区建设工作,在与史家七条小学深度联盟的基础上,新增深度联盟校--史家小学分校、西总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史家实验学校(原曙光小学),以及优质资源带学校--遂安伯小学。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旗县在2006年的教育改革中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根据乡镇行政区域调整后的现状,撤并了部分乡镇中心总校,由原来的16个缩减为8个,并更名为乡(镇")中心学校";二是撤并了五所初中,并将初中的管理权从原来的中心总校剥离出来,直接隶属于旗教育行政部门,其级别与中心学校等同。改革的目的无疑是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面对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呼声的转变,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伊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北京市东城区启动学区制综合改革。在一年的时间里,东城区先后进行了两轮改革,让东城教育从学区化走向学区制,也从“有教无类”走向“优教无类”,通过新建深度联盟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初中双优工程建设、研修合作办学、教师轮岗交流等多种途径,推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品牌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区图书馆”,就是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把所属地域内相邻学校划为若干个学区,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图书馆建设基础较好的学校为基点(农村以中心校为基点),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优先共建一个中心图书馆,使其成为学区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成为学生课外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区内实现文献资  相似文献   

13.
学区制是基于我国当前自上而下、等级式的教育管理模式而提出的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是一项系统改革工程。学区制的实施推行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学区制具有深厚的历史演进积淀,能够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其次,学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后,学区制是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治理体系转变的必然产物。同样,实行学区制也面临着不同类型学校的同质化、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化、薄弱学校文化的被侵蚀化、学区制推行过程的形式化、学区房抢购的白热化等异常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学区制在此种困境中必须寻求自身发展的出口以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突围对策主要包括:构建统整协调的学区实践模式;深度挖掘学区内的潜在资源;客观公正、动态发展地评估学区制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确立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教育发展的实效看,胜于"以乡镇为主"的体制,但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管理和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通过考察研究,发现"中心校"、"学区制"、"伙伴校"三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农村教师专业管理理念的更新与实际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克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全县农村成人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农民中专为龙头,系统办学(县农机校、县林业学校、县乡镇企业学校)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学体系。截至目前,全县乡镇办学面100%,村办学面为100%。全县17个乡镇农校,其中15个乡镇农校达到省教委规定的实体校标准;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达到“十有”要求的有121所,占全县村总校的53%。有15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我国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并在乡镇设立中心校管理农村教育。然而,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在乡(镇)一级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操作性困难。明确中心校校长的角色定位,是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在乡镇一级有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要“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就明确了中央、省、地、县的职责,特别是明确了县级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对实行以县为主体,调整现行乡(镇)中小学管理机构作了进一步的强调,要求撤销乡镇教办,小学管理职能划归乡中心校,中学管理职能收到县,教育投入、教师工资的发放,教师管理,学校领导干部的任命,学校建设布局调整等都要体现县政府的法…  相似文献   

18.
"全区200所中小学,今年涉及布局调整的学校就达25所,占了总数的八分之一。"北京海淀区副区长傅首清4月20日说,"海淀区今年将启动学区制改革,将全区中小学划入17个学区,调整学校布局,使各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这是学区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据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乔键介绍,海淀区将采取新建扩建优质学校、名校合并承办薄弱校以及建立九  相似文献   

19.
<正> 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如何巩固和完善,使之充分发挥办学功能,这是摆在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试就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的辐射作用,谈一点粗浅认识,以供商讨。1.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性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几年来的办学成果显示:要搞好一个乡的成人教育,仅仅把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建成“办学中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建成“辐射中心”,争取更大的办学效益。①乡成人教育中心校虽已初具规模,但要想把各级各类的办学包下来,在基地设施、师资、经费等方面显然是力不从心。而且一个乡就乡镇工业来说,涉及到化工、电子、建材、纺织、机械等诸多行业;农业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逐渐走向并形成以乡成人教育中心校、乡企业职工学校、村农民综合学校为实体的、两级三校新网络。本文以要塞乡为例,论述“三校”在农村成教组织网络中的相互关系、作用和对今后的展望。一、“三校”理顺了农村成人教育领导体制要塞乡成人教育中心校委会由乡主管教育的乡长、文教助理、成教专职干部和各大公司经理组成,是一个具有权威,能办实事的乡成教领导机构。乡政府还明文规定,成教中心校下管乡办企业职工学校和各村农民综合学校,有工作上领导权,业务上指导权。中心校负责对厂村两校的职工教师和学习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中心每年将评估结果报乡政府作为对各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