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9,(10):28-28
自动修复划痕的车漆 著名的“墨菲法则”说,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都一定会出错。据此推断,把一辆新车停到商店门口,就一定免不了会被购物车划伤。不过用不了多久,你就不用再为此担心了:只要驾着车在阳光下开上一个钟头,汽车上的油漆就能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2.
无心之失     
“一个人如果有什么地方可能出错,他准会在这上面出错。”——墨菲定律人的大脑是一架高度复杂的计算机,当具有迷惑性的信息扰乱了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时,就可能出这种差错。它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叙述性错误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玩笑:一群青年中有人提出“,我们这里谁看起来最老实?”有  相似文献   

3.
墨菲定理:凡是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出错。研究人为致灾因素,通过预先的一些预防和控制手段,防止人的行为失误,进而达到防止人为差错。为此,我们将煤矿矿工的可靠性研究限定在自身和外在环境影响下,并以定量的数据加以权衡,建立人的安全行为模式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航空器由于其“浮”于空中,因此,不同于陆地行进,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发生致命的灾难,因此,在航空领域才会产生那句著名的“只要有故障发生的可能故障就一定会发生”的墨菲定律。因此,民航飞机的维修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猫怕什么     
有机会一定要和孩子们玩玩这个游戏:让孩子把“老鼠”一词快速地重复读十次,当他一读完,立即问他:“猫怕什么?” 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回答:“老鼠.” 有趣的是,你跟成年人做这个测试,结果也大同小异,绝大多数人会回答你:“猫怕老鼠.”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分析: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做一件事,或叫喊同一个词时,他的智力很自然地在重复过程中持续下降.当他的智力下降至某一个临界点,他的判断力也会跌到低点,于是他的判断便会出错.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在理发时问理发师:你们会把剪下的头发卖掉吗?他多半会告诉你:卖。如果你接着问:卖去做什么?假发?他或许会说:你这么短的头发做不了假发,只能用来做酱油。见你很吃惊,他可能会急忙补充一句:这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8,(3):95-95
对于一个DIY爱好者来说,他的墨菲定律是这样的:每当你需要拧螺丝的时候,电动螺丝刀的电池就一定会没电。因此,你惟一能做的就是把电动螺丝刀插到插座上充电。然后等上几个钟头。为什么不改装一下呢?将慢吞吞的充电电池换成能通过电脑的USB接口充电的超级电容器,只用一分半钟你就能充好电了。  相似文献   

8.
新月 《知识窗》2011,(9):37-37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我俩交会时互摁的喇叭。”不久前到越南.做了次长途巴士旅行.这就是我得到的结论:徐志摩如果生在现在的越南,他那“偶然”中的名句.一定会写成前述的那个样子。  相似文献   

9.
细菌战残骸     
下页图上那些黑色的波纹是大肠杆菌的残骸。“如果这些细菌会发声的话,它们一定会大声惨叫的。”美国艾奥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约翰·R·科比说,他正在进行一项细菌行为研究的项目。这些不幸的大肠杆菌是黄色粘球菌的猎物。、在黄色粘球菌吞噬其他细菌的时候,会产生独特的波纹。在攻击行动中,黄色粘球菌会分泌一种不知名的酶将大肠杆菌分解,然后黄色粘球菌会像吸尘器一样做往复运动。  相似文献   

10.
蚊子最危险     
“蚊子、眼镜蛇、鳄鱼、大象和非洲狮,你认为哪一种动物最危险?”对于这个问题,我猜想,有人会认为是眼镜蛇,有人可能会选择鳄鱼,也有人会说非洲狮最危险. 可是,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些答案都不对,最危险的动物是蚊子,你们一定会认为我在胡言乱语.被蚊子叮了一口,最多就是感到痒而已,还不至于说它是最危险的动物吧?  相似文献   

11.
记忆机     
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某件事忘记做,或某件东西忘了拿而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发明一种“记忆机”,能够帮助你记住一切事情,每天它会准时提醒你做什么事,就不会因为健忘而犯错了。它还可以记住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就再也不用因为忘记放在哪里而将家里翻个“底朝天”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读过《郑集传》,如果你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就会知道:郑集先生是一位颇具中国传统的智者和贤者。至于他的为人,可用他自己归纳的《五愿诗》来表达。他表示愿作牛: “我愿作一头耕田的牛, 一生奔走在犁儿的前头; 只要农人有所收获, 我纵累死也无怨尤。”他还愿做梯: “我愿作一个攀高的梯,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迟迟不愿离开人世。他不断恳求命运之神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不甘心!我的人生不该如此平庸。如果当初不是我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我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精彩。"他信誓旦旦地对命运之神说。命运之神见他可怜,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手臂一挥,  相似文献   

14.
<正>课文再现: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就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学习过《大象的耳朵》的同学一定会回答:“可以驱赶蚊虫!”没错,当蚊虫来袭时,大象的“扇风耳”就会立刻行动起来,把蚊虫都赶跑!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眼镜     
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通常一个人是不会知道别人是否真心与你交朋友,所以,我想发明一种眼镜,假如别人是真心与你交朋友,一戴上眼镜,他的人就会散发出一种红色的光,如果他不是真心与你成为朋友,他的人就会散发出一种黑色的光,有了它,大家就不会交上坏朋友了。神奇的眼镜$湖南嘉禾县一中@李丽丰  相似文献   

16.
林鸿江 《科教文汇》2007,(7S):194-194
我们知道,同样的问题,如果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和用初等数学的方法都可以解答,那么高等数学的方法一定会比初等数学的方法简单且深刻;导数原本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内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下放”到高中数学中,因此导数就成为解决初等函数有关问题的有力工具。但是如果不注重有关概念的辨析,应用导数解题很可能会出现误区。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是第一次认识安徽省广德中学高二学生赵晨宇,一定会为他的"古怪"行为侧目:做课间操时,由于他特别认真,每一个动作都力争做到标准,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在他的课桌上,总是堆积着一些工具和让人"看不懂"的手工模型;平常的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只要你和他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他瞬间就变得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8.
看过电视《济公》的同学们都清楚地记得,里面有那么一集,钱老板在脖子上长个瘤以后,嘴里总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为他如果做点好事,那个瘤子就会小一点,如果做了什么坏事情,瘤子就会一下子变得很大。这是对他做坏事的惩罚!  相似文献   

19.
张守忠 《科学中国》2006,(10):40-43
当听到“催眠师”这个词时,你可能会立刻想到电影、电视中出现的那个神秘的人物形象:一个诡异的留着山羊胡子的人手里晃动着一个表袋,将他的催眠对象带入一种半睡眠、半痴迷状态。参试者一旦被催眠.就会心甘情愿地遵从催眠师的命令,无论他的指令多么怪异,多么不道德。他的嘴里只会喃喃地说.“是的,主人”。这样,被催眠对象就成为催眠师百依百顺的奴隶。  相似文献   

20.
一、不包办代替领导艺术可谓千千万万种。其中,不包办代替,信任下属,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英国大出版家诺恩克利夫一生中做了许多事情。如果换了别人,早巳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许多朋友对他这种才干深感惊讶。他说:“我只担任指挥工作,一切事务性工作都交给手下人去做。我自己就可以把精力放在计划创新上,一旦计划出笼。我又去考虑新的计划。”美国国家计算机公司经理帕特林也有同感。他说:“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做的事情。”他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