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的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了解……掌握……在我国这是首次把“经历”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数学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来了一次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人生经历。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亲历故事.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一块儿来分享自己所经历的故事和所感悟的话语……这就是“经历教育课”也称“综合体验课”。它于2000年第一次被我校作为学校的基础课程设置,用于学校的课题建设与品德教育。它可以以个人经历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日常活动中那些本身已经逝去,却被记忆挽留在自己印象中的大事、小事、喜事、伤事、趣事……“经历教育课”旨在通过所行、所闻、所见、所想,来激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同时明确规定了过程性目标。“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总体目标的描述中有6处使用了“经历……过程”,3处使用了“体验……过程”,在学段目标的描述中有7处使用了“经历……过程”,5处使用了“体验……过程”,5处使用了“探索……过程”。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  相似文献   

4.
年龄年龄是一种盼望,“什么时候我才能……”年龄是一项权利,“我都……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个借口,“我还不到……岁,我不能……”“我已经……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道谜语,“你猜猜看?”年龄是一种经历,“我过的桥……”年龄是一个秘密,“对不起,这是我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经历颇为坎坷,汤显祖的世界观亦充满矛盾,这些势必折射于他的创作。正是这些传世的作品,尤其是“临川四梦”,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个斯芬克斯之迷,如何破解它,当然有多种多样的途径,但本文认为:“曲意”,是透视汤氏创作心态的关捩,于是文章由曲意入手,返观了其创作所经历的一个个里程……  相似文献   

6.
周诗婕 《红领巾》2008,(7):72-7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向我们袭来…… 经历 “轰——轰——”“呀,我的水果刀怎么掉地上……不好,哈密瓜也掉地上了!”  相似文献   

7.
《好同学》2002,(12)
只要是你心底里流露出的、感动你的一切文字——只要情真意切。所有“我”的故事,“我”的理想追求,“我”的智慧情趣, “我”的成长经历,“我”的个性展现,“我”的本真状态……所有“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独特人生,“我们”的时空天地, “我们”的隐私秘密,“我们”的恩爱情怀,“我们”的丑行劣迹……作品要求通过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片断、一个经历、一个偶然,一个……引发出人性的思考和心灵的顿悟。  相似文献   

8.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④用“被”表示被动。这些都是有标志的被动句,或称...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我国  相似文献   

11.
布娃娃,过家家……女孩子可能都是从这样的童年经历过来的吧。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玩具也越来越“高级”,电动的、声控的……这些高档玩具很现代,但有的反而会让孩子的很多能力变得“低级”。  相似文献   

12.
“就这样死去吗?……不,不,不能。我一定要把近来的经历告诸后人。”  相似文献   

13.
创意话题 (北京卷高考作文) 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 全”“安宁”“安逸”以及“安 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 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 不少于800字。 创意导引 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说“安”》 这道试题,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 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从 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  相似文献   

14.
阅读巴金     
巴老走了。 巴老说,他“把心交 给读者”;“年轻的‘老 师’……拿着鞭子在赶 我前进……我又感到幸 福”;他经历了人生的苦 难,但“还是要探索下 去”;他“惟一的心源是: 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 的脚印里”……  相似文献   

15.
快乐的童年     
【2000年福建卷】题目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长见识……你也许有与伙伴吵嘴的经历,也许有与伙伴合作的经历……请你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快乐的童年有许多快乐的事,快乐的童年也有许多快乐的伙伴,快乐的童年更有许多快乐的游戏。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游戏更是快乐的。在童年的秋千上,我们一起“乘风破浪”,一起“遨游太空”,一起“笑傲江湖”……在童年的“沙包”中,丢出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丢出了一声声快乐的欢笑;丢出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在童年的滑…  相似文献   

16.
斗猪     
王旌翔 《小火炬》2012,(1):41-42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每当听到这首《猪之歌》,我就会想起乡下那次特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王粉玲 《教师》2014,(9):36-36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积累、生活经验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自主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甚至习惯于“记流水账”。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墨水心 《家教世界》2011,(12):14-14
“小燕子,穿花衣,今年夏天来雷你……”随着新《还珠格格》的热播,这样的段子流传于各大网站、论坛。除了搞笑的台词,《独唱团》的穿越,矛头大多都指向了“小燕子”的扮演者李晟。但鲜为人知的是,李晟的经历其实和“小燕子”的遭遇,有着奇妙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对(于)……”和“对(于)……来说”,是表示两种语义的两种句式,使用的人很多,但弄错的人也不少。这是因为“对(于)……”和“对(于)……来说”,是不同的两种句式,又有共通之处,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自觉地用错、讲错了。本文拟就“对(于)……”和“对(于)……来说”两种句式的源流、外形、内因和特点。阐明其所以“同”,又何以“异”,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20.
找寻语文教师失落的自由精神——一位语文老师的忏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教育报720期张克中同志的《语文教师的自由精神哪里去了》一文刊发以来,陆续看到不少讨论。教了十几年语文,很想以自身体会,谈谈这方面的认识。追求功利———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至今回想起今年暑假公开竞聘的“惨痛”经历,仍心有余悸……这是一个不安宁的暑假,300名教师,在经历了多次的学习、讨论之后,被集中一处,按业绩考核打分,并当众公布选出的5%的落聘名单……虽然我的“分数”遥遥领先,但当时心脏仍跳成了“奔马律”。经历了这番“生死抉择”之后,我扪心自问,今后是否还有勇气面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回首十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