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刺思想是<毛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序>在确立这一对概念的同时,强调以<诗>"谲"谏,郑玄完整地继承了这一观点.但在唐代,孔颖达则极力突出"直"谏的价值.这一变化既是唐代政治现实的反映,又对唐代的谏诤精神产生了强大而持久的影响.贞观群臣乐以直谏议政,太宗亦颇能接受,他们将<诗序>、<郑笺>所倡导的谲谏转变为直谏,这一精神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仍有广泛影响.<毛诗>的美、刺以及由此衍生的直谏思想,是整个唐代文化精神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蓝棣之教授在为<现代派诗选>所作的前言里特意提及卞之琳的<断章>,说"读过之后,像是懂了.仔细一想,又像没有全懂,越往深处想,就越觉得含义太多".进入中学语文课本之后,<断章>顺理成章地成了师生们实践多元解读的绝佳范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设计的一个开放性练习,就是让大家讨论<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颇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直觉高度一致,认为<断章>所表达的不过是一份蒙蒙胧胧的单相思而已:教师们的阅读兴趣则不止于此,往往要就<断章>的哲理意蕴大做文章,给学生们造成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 在这一章中,教科书设置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五节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智者>一书中,福尔斯勾画出一幅"精英"与"大众"之间动态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蓝图.该书从自由、平等、教育、金钱等多方面论及这一动态关系的意义和实现形式.他在借鉴多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的同时,更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改良愿望.该书可以说是其全部小说创作的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之间可以组成具有潜在意义的命题,概念和原理观点共同构成学科的知识体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的思想政治必修模块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要掌握好学科知识,必须搞好概念教学.本文就<经济生活>(必修模块)概念教学三种主要方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宋志华  苏飞 《文教资料》2009,(20):24-25
阿瑟·密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无论是从思想深度还是创作技巧方面,都可以说是美国戏剧创作史上的经典.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剧作,剖析了<推销员之死>的生态内涵和阿瑟·密勒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其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项链>主题的探讨,前人之述备矣.但阅读在继续,思考也在继续.不管是批判虚荣说,还是肯定诚实说;也不管是从中看到一个"假"字,看到虚荣和欲望,看到虚幻与真实,还是从中读出人生的变幻无常,读出人生的选择与变化,读出人生的得与失,对于玛蒂尔德"一朝丢项链,十年辛勤苦"的命运,人们多是从个人道德和社会形态中局部地去认识人物.如果我们高屋建瓴地来俯视<项链>,那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篇小说其实是在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来解读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今所见通行本<老子>皆分篇章,而古本<老子>是否分篇章?今所见<老子>"道上德下"的分篇顺序又出现于何时?此类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胡适以为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马叙伦认为其书本无八十一章之分;高亨认为不分章是<老子>书的原样;熊铁基则认为,汉代和汉代以前的注老著作大多是德前道后……<老子>后来演变为道上德下最早出于刘向编书之时,等等.我们认为,上说皆可商榷.考之郭店<老子>及其他文献可知:古本<老子>是分篇、章的,其分篇、章的情况应该与郭店<老子>一致.  相似文献   

9.
电影<罗拉快跑>通过对同一事件的三种结局处理,力图表现人类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和无法把握的命运面前的真实心态,通过变形扭曲的"超物象"来表现"现实的真实",从审美角度讲,这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更高的境界,是社会生活在制作者心中的独特反映.论文从影片制作的视听技术处理上进行分析,以展现电影在"超物象"表现方面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赤诚与愚昧"是传统解读法对<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性格的普遍认同.从中国文人依附政治的奴性情结出发,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现实,马二先生是人性在现实中的本真表现,也是文人"集体无意识"下人格的一种极致表现,还是作者历史理性回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转变过程;"现实的人一这一观点产生干<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发挥和论述.梳理"现实的人"观点的理论嬗变过程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石中英教授担任主编,包括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单位的教育研究人员,可谓阵容强大,名师云集.内容覆盖面也较为全面,除<教育规划纲要>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外,基本覆盖了<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部章节.该书并没有完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条目逐一解读,而是选取了那些代表新理念、新目标、新方针、新体制、新机制和新举措的主题、观点和内容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3.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所有的诗歌中<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最有名的两个诗集,呈现出由"两种对立状态"组成的世界.<小黑孩>是<天真之歌>中的一首,讲述了一个非裔美国人,也是这首诗的讲述者,回忆在他孩提时代,母亲曾经告诉他关于爱和平等的事情.小男孩的童年梦想就是所有的人将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平等平等的爱,然后享受生活快乐.爱和平等正是这首诗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课程,我结合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等的解读,认为<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走进儿童世界,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四个一"教学方式,即一份权利,一份空间,一份鼓励,一个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6.
在<阿拉比>里,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充分运用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epiphany)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将运用乔伊斯对"精神顿悟"的定义,通过对"精神顿悟"手法特点的阐析,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阿拉比>里的"精神顿悟".在<阿拉比>里,少年"精神顿悟"的过程其实就是少年"自我意识"逐步苏醒的过程,同时也是幻想破灭、认识现实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成洁 《考试周刊》2008,(25):220
<经济生活>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生活逻辑",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经济生活>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做到: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女作家,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后代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们以很大的启示,<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本文将试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来解读和探讨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女性主义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恩格斯为这一著作1891年单行本撰写<导言>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导言>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学习和研究,认真区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进程中"比较早期的著作"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用科学、准确的概念阐述、宣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新的观点";应当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比较早期的观点"、"旧的论述"同他们思想成熟阶段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