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猛 《新闻爱好者》2011,(11):155-156
一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主要指描写青少年经过生活的一系列磨炼和考验后,获得独立应对生活的知识、信心和能力,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年的小说类型。中国的成长小说起步较晚但生长很快,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是直接跨过了《威廉·迈斯特的学年时代》和《大卫·科波菲尔》那样具有古典主义色彩的经典成长类型,  相似文献   

2.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成名之作,也是其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它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国内外研究者鲜少以"成长小说"为切入点对《儿子与情人》进行研究。"成长小说"是小说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类,从"成长小说"角度品渎《儿子与情人》甚有必要。本文拟从"成长小说"的文学特征和主题出发分析小说文本,以期对小说作出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郁雨君的成长小说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不只是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性格明朗的人物,更有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情感诉求营造出的精神空间。这个可以让小读者们在其中获得勇气和力量的空间,就是每一个踏上成长之路的孩子所向往的精神城堡。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环境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日常的生活需要已经完全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所需,而是追求品位、地位和精神等方面,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了消费主义。都市小说是都市化进程的文化表征,描述了都市人在都市生活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精神状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生活逐渐追求视觉化和消费化,于是都市小说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逐渐打上消费主义烙印。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解读都市小说创作,分析作家身份的演变以及视觉化转向,审视消费文化对都市小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获得了多样性发展的机缘。特别是,少年成长小说,作为其重要一旅,更是摇曳多姿,成就突出。乡村叙事、都市叙事、幻想叙事、幽默叙事等叙述方式的变化,使得成长小说突破了以往单一的训导主义的叙事  相似文献   

6.
YA文学与成长小说、青春文学和少年小说唇齿相依,皆以成长为书写重心.与国外的YA文学相比,中国式YA文学单纯得失真,故而缺乏深度、厚度,从而导致主要读者群——中学生对其的疏离.YA文学若不能促使成长者历经风雨之后长大成人,自然就丧失了存在的有效性.中国作家对成长的书写,必然要做出新的调整,以增强文本的当下感,从而实现督导当下成长者的书写旨意,从而实现文学与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周倩 《大观周刊》2011,(21):55-56
20世纪中国文学,小说创作在挖掘中国精神、心理机制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乐天精神在阿Q时代的存在根源、徐福贵和许三观时代的人本复活、刘高兴时代的情感转型的分析,揭示中画底层百姓于苦难生活中的生存和处世状态。及其对当代人生存境遇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双雪涛的作品给人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类似于最初对“小说”这一门类产生兴趣时的愉悦和兴奋。人们多关心作家如何成长,但文学的读者正同作者一样,都必经一种成长过程。一个读者,在了解文学研究方法、接触相关批评话语之前,总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毫无理论武器、赤手空拳地突然爱上看小说。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因为小说反映出何种社会历史内容,也无关与某种理论或文学传统的暗合,而出于一种朴素的事实:它讲出了一个以前没听说过的故事,分享了未曾经历的情感,使人在掩卷之后对生活感到新鲜。换言之,小说提供了一些有新意的、因而让人感到愉悦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张显 《大观周刊》2013,(8):26-27
《美国在心中》是著名菲律宾裔美国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人公阿洛斯成长空间的频繁转换、固定成长领路人的缺失以及主人公的顿悟与困惑反复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揭示阿洛斯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境及其对出路探索的艰辛历程。作为一名漂泊在美国的菲裔流动劳工.阿洛斯的成长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以其为代表的菲裔劳工群体在美国的悲惨境遇。  相似文献   

10.
高跃丽 《新闻爱好者》2011,(14):140-141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李亚娟 《编辑之友》2017,(6):97-102
“小说界革命”兴起后,晚清报刊小说被赋予鲜明的政治功用性,小说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成为启蒙利器.但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报刊小说格局发生新变,小说创作实践与“新小说”理论渐行渐远,小说的快速商品化促使娱乐压倒启蒙.晚清报刊小说的崛起源自被动式的政治热情,但其演转离不开对自身文体本质的能动性追求.晚清报刊小说注定是一场步步深入的渐变式文学变革,在平衡自身艺术品格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矛盾与张力中找寻出路,并将成为日后中国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品格的基本动机和起源.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将目光对准老年人的精神困境和心理困境,试图以朝圣之旅的方式召唤其精神的复苏.围绕这一主旨,小说以断断续续闪回的方式勾勒出主人公哈罗德的家庭关系,探索了他的精神成长问题.同时,旅行中所遇到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女性之光,成为哈罗德在这次朝圣之旅中治愈心灵、获得救赎和实现精神复苏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评论》2011,(4):127-128
书中汇集了著名作家王安忆的小说理论和小说批评。全书四辑40篇文章,分别涉及作家自己的小说观念、对小说名著的解析、小说与城市、小说与妇女等论题,汇合起来,则可看出一个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著名作家对于自己本业的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微型小说作为一种民间"草根"化的新文学文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生活步伐共同壮大和繁荣,如今已成为最受时代读者欢迎的文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对于生活的冲击,广播小说作为广播剧中的一种文艺样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广播小说的发展状况,使得其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甚至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如今在商业化和娱乐化泛滥的时代,必须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广播小说发展进行思考,推动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妍 《出版广角》2016,(13):88-90
谈及常新港小说,人们不免会联想到意暖神寒的叙述目光、隐喻频现的细节描写、意象独异的现代意蕴、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带有童年伤痛的成长一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多变、更替、光怪陆离的发展态势中,常新港小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独特存在。  相似文献   

17.
尚杰丽 《大观周刊》2011,(38):18-18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清末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继承了我国古代小说的章回体形式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影响了五四时期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对小说的欣赏趣味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很多人不再是读书,而是听书。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通讯和小说分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通讯属于新闻类,小说属于文学类。小说是一种纯粹的文学表现形式,是运用文学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的艺术,它在写作手法上带有明显的虚构、夸张、想象的色彩,它在人物塑造方面强调人物性格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郑振铎的古代小说史料学主要体现在小说收藏、版本、目录和校勘出版等四个方面.郑振铎收藏大量小说,特别是小说版画,重视小说版本的学术价值.他考证小说版本,重点探讨小说版本和故事的源流系统,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将小说文本与小说版画结合.郑振铎重视小说目录学,对小说做提要和著录,介绍版本、版画等.并且郑振铎校勘出版多部小说,并有计划地出版版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